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民工供求”悖论 王东京  
 

近两年“珠三角”出现了民工荒,许多工厂急需用人却招不到人。今非昔比,这与前些年的民工潮,形成强烈的反差。不久前我去福建邵武调研,让人诧异的是,连这个地处闽北山区的小县城,也遭遇到民工短缺的困难。当地一家企业主说,他的产品有销路,也有扩大生产的设备,可惜万事俱备,缺了“民工”。

难道是农村没有剩余劳力了?肯定不是。中国是一个劳力丰富的国家,而且80%的人口在农村。只要到农村走走就会发现,想进城打工的农民,其实大有人在。我参观过邵武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中心,在那里,前去登记求职的人,每日车水马龙,络绎不绝。既然有那么多人等着找饭碗,可工厂为何又招不进人呢?站在经济学角度看,这确实是一个“供求悖论”。

对这种现象,学界有几种解释:一是农民有恋土情结,不肯离家舍土;二是农民小富即安,守着一亩三分地,富不了,饿不着,不愿到城里去吃苦;三是农民洗脚上田,受的教育少,缺乏技术专长,难适应城市工业的需要;四是农民没城市户口,孩子上学、房租水电等花销大,无力承受;五是国家对粮食生产直补,免征农业税,种地收益提高,农民进城打工动力不足。

以上解释,头头是道,但仔细推敲,却缺乏说服力。比如,说农民有恋土情结,不愿离乡背井。可不能解释的是,上世纪末为何会有大量农民涌向城市?未必从前农民不恋土,反而今天恋土?此说显然不可信。说农民小富即安,那也不是普遍现象。少数人如此,多数人并非如此。不信你去问问农民,看有多少人不想大富?农民不进城,真实的原因是打工也同样富不了。当下农民工每月工资600元,扣掉房租、水电、生活费,所剩无几,让他们如何能大富?

是的,随着城市工业升级,对劳动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若不经培训,农民工确实难与现代工业对接。但笔者要说的是,既然工业需要有技术专长的劳动力,那么想进城务工的农民,何不去参加培训?在邵武召开的座谈会上,我就这个问题问过几位民工。其回应是:他们想培训,可那笔不菲的培训费没人拿。现在打工收入低,如果自己掏腰包,万一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咋办?这种得不偿失冒风险的事,农民不肯做,而且,他们手里也压根儿没有冒风险的资金。

再有就是城市户口。户口不仅是一种身份,而且背后是“利益”。没有城市户口,农民进城就矮人一头。仅子女的寄读费,便是不小的数目。城市不给“国民待遇”,民工怎能安居乐业?加上现在农村种地免税,生产粮食还有补贴,这无疑加大了进城的机会成本。农民读书不多,但赚多赚少的事,却算得精明。经济学家刘易斯曾推断农业劳动力会向工业转移,那是因为工业部门的收入高于农业。如若农业的收入并不低于工业,劳动力的流向,就是另一回事。近两年,大量农民工返乡,正是由于农业比较收益提高所致。

于是,有一种观点,说国家免征农业税,对工业不利,加大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延缓了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进程。我的看法是,加快工业化与城镇化是对的;但工业化与城镇化,不能总让农民垫底,总牺牲农民利益。再说,靠廉价劳动力发展工业,长远看,对工业部门也未必是一件好事,至少不利于工业内部挖潜改造。近来,中美贸易冲突不断,名义是汇率之争,实则是我们出口品价格便宜。提高出口品价格,既可以调汇率,也可以加工资。肥水不流外人田,较之调汇率,加工资显然更实惠。

经济学讲,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劳动力短缺,最合理的解释,是工资水平太低。只要把工资涨上去,劳动力供应就会大增。我曾与一位四川到绍武打工的民工交谈过。他告诉我,他在一家钢厂工作,由于工资较高,扣除吃住与零用开销,每年净收入有上万元。为了保住这份工作,他每年都要自己花钱去培训。他说,只要工资高,花钱学本事值得。最近,赶上厂里大修,企业不发工资。可即便如此,他和工友都不肯离开另谋出路。我问何故,他答我,是那家钢厂的工资高,别的企业没有这样好的待遇。

可谓一语道破。现在许多企业招工难,归根到底,是他们的工资没有吸引力。可是,这样浅显的道理,雇主怎会不明白呢?起初我曾想,是不是加了工资,企业就会亏损?走访了几家工厂,答案是否定的。雇主不肯加工资,理由五花八门,但归总起来就两条:一是认为当初投资办厂,是政府招商引资来的,现在钱也投了,厂也办了,招不到工人,政府不能坐视不管。二是认为民工收入低,是因为城里各种收费高。比如子女寄读费,政府若能减免,民工负担轻了,也许就不会要求加工资。总之,在雇主看来,现在招工难,是公共服务不到位,政府难辞其咎。

雇主的看法,不是全无道理。企业招不到工,设备闲置,对企业是损失;对政府,同样也是损失。政府招商引资,为的是培植税源,增加收入。倘企业因缺劳力而开工不足,政府增收,最终也会落空。故对改善劳动力供应,政府是该有所作为的。但要指出的是,政府毕竟不是企业,它不可能越俎代庖,去做企业该做的事情。要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是对的,但把招工的责任推给政府,于情于理都不通。就好比你遇到困难,你可以请求别人帮助,但有人帮助,并不等于你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

我推测,企业至今对加薪举棋不定,其中必定另有隐情。雇主不肯轻易加工资,他们担心的,是怕加薪引起连锁反应。比如,给农民工加工资后,城里的员工也会要求加。这样,工资全面上涨,会导致成本陡升吞噬大量的利润。是的,世上没有哪个投资者是不想多赚钱的,但要多赚钱,就得控制成本。明白了这层道理,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企业为何要把“球”踢给政府了。可麻烦在于,政府不是点石成金的神仙,纵然乐善好施,愿为企业慷慨解囊,但也得有这个财力才行。没有钱,政府也只能画饼充饥。

正确的做法,是政府、企业通力合作,双管齐下。一方面,政府要尽到政府的责任,对民工的不合理收费,应立即停止;民工培训,也应出些资金;有条件的,还可为民工办“保险”。但另一方面,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也应尽到企业的本分。确实应该加薪的,企业就得加,绝不可心存侥幸,贻误时机。要扭转当前招工难的局面,仅有政府出手是不够的。企业若按兵不动,政府能耐再大,恐怕也无力回天。要看到的是,城市生活费用节节攀升,不适当加工资,劳动力短缺问题,将来还会雪上加霜。若果如此,政府税收事小,企业缺工事大。何去何从?雇主不妨三思!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