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满足公共需求:我国下一步发展与改革的重心 方栓喜  
 

时下,人们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当前和“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发展与改革的重点将会有什么改变?多数专家学者都在力图回答这个问题,并且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笔者认为,从我国公共需求的变化趋势出发,可以清晰地反映我国经济社会系统的矛盾和问题,从而得出客观、全面和现实的结论。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现实是我们制订一切政策的出发点。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而且,这个矛盾贯穿始终。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可以概括为私人需求和公共需求两大部分。我国不仅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也是一个转轨大国,两大部分需求的比例关系不仅决定着发展内容的重点,也决定着改革内容的转变。

从1978年到1995年,私人需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改革也围绕着个人需求的变化展开。私人需求是指个人对食物、衣服、家电等消费品的需求。其主要特点是可以通过竞争性的企业发展来满足,也可以自给自足。从现代经济学来看,就是通过私人产品的供给或者竞争性产品的供给来满足。在老百姓的温饱还成为问题的时候,我国的发展态势是举全国之力满足老百姓温饱,以及相关的消费品生产。在资源配置上来看,私人需求可以通过私人企业来满足,而我国把大量的公共资源也投入到满足私人需求上来了。比如,大量的国有企业生产私人产品或者竞争性产品。历史地看,这是合理的,因为老百姓基本的生存需要得不到满足,就谈不上什么发展。一些学者援引西方经济学原理来批评我国国有企业生产了不应该由它生产的东西,其实是没有弄清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与此同时,我国的改革也以企业改革为中心,尤其是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由于国有企业也承担相当大一部分私人产品供给的任务,因此采取了把国有企业搞好而不是被私人企业淘汰的思路。

但是,自1995年以来的10年,老百姓的温饱基本上不成问题了,而且一般性的私人产品供给已经非常丰富了,价格十分低廉,可以说很好地满足了老百姓的私人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从1995年之后,老百姓的公共需求,比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增长出现了拐点,增长率首次超过私人需求增长率。特别是1995年后的六年,年均公共需求比重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一年的增幅相当于过去五年公共需求比重的总增幅。

首先是教育需求增长强劲。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储蓄 “攒教育费”的现象稳居居民储蓄动机的首位。国家统计局2001年调查表明,我国城市家庭教育消费占家庭消费的65.5%,有56.5%的家长把孩子教育投资列为第一位。据调查,大城市每个家庭每个月的儿童教育平均费用为500—800元。全国总的教育消费市场约为300亿元的市场空间。

其次是医疗卫生需求剧增。卫生部2004年12月公布的最新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过去10年,我国年患病人次为50.8亿,比1993年增加了7.3亿人次。卫生部2004年12月2日发布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在过去5年中,我国城市居民年均收入水平增长了8.9%,农村增长了25%,而在年医疗卫生支出上,城市和农村居民则分别增长了13.5%和11.8%。2003年,我国城市居民次均就诊费用为219元,次均住院费用为7606元,分别比1998年增加了85%和88%;农村居民次均就诊费用为91元,次均住院费用为2649元,分别增加了103%和73%。医药卫生消费支出已成为中国居民继家庭食品、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

再次是社会保障需求大幅度攀升。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的统计,到2003年底我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到10373万人,比1998年底增加2400多万人,增长了23.1%。目前,我国领取失业保险的人数近450万人,比1998年增长7倍。2004年12月底,全国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386万人,比上年底增加1484万人,一年内增长了12%。我国2004年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人数超过6000万人,比2003年底增加1500万人,一年内增加了25%;到2004年底,我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约1.6亿人,比1998年增加了10倍多,比2000年增加了59.7%。

公共需求的满足与私人需求在本质上有所不同,就是公共需求的满足需要公共部门来实现,即通过与政府相关的公共部门,运用公共资源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来实现。而我国当前的公共部门显然很难适应这种变化。以大学教育为例,从学费占人均GDP来看,我国目前人均GDP约8000元人民币,8000元的学费占人均GDP的100%!而在学费较高的加拿大和美国,学费都不超过人均GDP的10%。30年代,国立大学的学费占平民百姓家庭生活费的份额大约5—10%,或者相当于一个工人一两个月的平均工资。而200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622元,一个大学生一年的学费已经是一个农民近4年收入的总和!从医疗卫生来看,2004年12月,卫生部公布的最新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过去10年,我国居民中每年患病人次增加为50.8亿,但去医院看病的人数却明显减少,有近一半、25亿人次的患者不到医院就诊。主要原因是药价太高,看不起病。拿社会保障来说,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率非常低,广大农村基本上没有启动,而且城市居民仍有许多没有考虑到的人群,资金也很难保障到位。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我国全面迈进小康社会的情况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演变为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同公共服务体系发展滞后之间的矛盾。从经济发展来看,公共需求不得到有效的满足,私人需求很难提升,这就限制了竞争性领域的发展,宏观经济很难实现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的转变。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公共需求得不到有效的满足,我国就摆脱不了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经济社会发展失衡还会进一步加剧。

我国的经济转轨采取的是一种独特的渐进模式,面临的是发展和改革的双重约束,发展与改革如影随形,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现在的发展已经演变成以满足公共需求为重点的新阶段,因此,改革也应当及时由以企业为中心的改革向以政府为中心的改革转移,在此基础上重建公共部门,构造高效率和公平的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公共资源不能再继续运用于竞争性产品的供给上了,而是要通过结构调整,主要运用于为老百姓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