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中国的发展需要国际社会的理解 林治波  
 

这段时间,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一事被炒得沸沸扬扬,这本来是一个纯粹的商业行为,在美国却变成了敏感的政治问题,以致收购计划遭到一些美国政客的百般阻挠。在此之前,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海尔收购美国家电巨头美泰克公司及中国企业在德国、俄罗斯等国的商业收购计划,也碰到了类似的遭遇。

对中国的不公平,还体现在产品上。这些年来,中国产品在海外频繁遭到反倾销,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反倾销受害国。近代以来一直标榜自由贸易并以此为荣的西方国家,面对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纷纷举起了它们本来反对的贸易壁垒的铁锤,甚至千方百计找茬挑刺,

阻碍中国产品的出口。从日本到欧美,从官方到民间,中国威胁论一轮一轮,甚嚣尘上。中国威胁论不仅败坏了中国的形象,也使中国企业在不少领域失去了平等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中国企业用相同的价格参与竞标,必定失败;即便用较高的价格竞标,也往往没有成功的机会。

任何国家都有权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伤害。从这个角度看,一些国家的政府出于就业、产业发展、政治选举、经济命脉控制等方面的考虑,对中国产品出口和中国企业海外收购计划表示慎重,不是完全没有理由的。事实上,其他国家在美国的收购行为,有时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但是,针对中国的阻挠显得格外激烈,并伴随着妖魔化中国和中国威胁论的政治鼓噪,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国的发展真的是一个威胁吗?

中国威胁论不能成立的历史根据

许多西方国家之所以对中国抱有过度的不必要的警惕,很大程度上是“以自己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结果。因为按照他们的文化和逻辑,实力的强盛必然导致野心的膨胀,野心的膨胀必然导致侵略和扩张。但是,用这个逻辑来判断中国的情况,显然是不能适用的。中国的历史证明,实力增强与侵略野心之间并无必然联系,至少中国是这样。

在人类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国绝大部分时间里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中国如果想要威胁世界,是不用等到今天的。数千年来,中国虽然昌盛发达,却鲜有对外侵略扩张的历史。这是一个谁也不能否认的基本事实。

史学家黄仁宇在其《万历十五年》中写道:“在十六世纪中叶,日本这一个岛国能够严重威胁本朝(即明朝)东海沿岸各省的安全,这种现象是很难理解的。合乎逻辑的倒是本朝的士兵应该越海进攻日本。因为当时的日本不仅地狭人稀,而且几十年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权,内战频仍,法律和纲纪可谓荡然无存。本朝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被一个极有组织的文官集团所统治,中央指挥地方如身之使臂,极少发生抗命的事情。同时我们这个帝国在名义上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常备军,人数多达二百万。”但实际的情况是,拥有200万常备军的统一的明王朝丝毫没有侵略日本的欲望,倒是并未统一且内战频仍的日本大有吞并中国的企图。

另一个典型事例是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鲜明对比。郑和七下西洋,为的是了解世界,沟通商贸,交流文化,自始至终没有丝毫征服和杀伐的劣迹;而哥伦布寻找新大陆的目的,从一开始就是赤裸裸的征服、掠夺和扩张,以致那里的人民至今仍耿耿于怀,视哥伦布为仇敌。

中国危胁论不能成立的文化因素

那么,为什么中国没有侵略性呢?在决定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是否具有侵略性的所有因素当中,起根本作用的是经济模式和由此决定的文化特性。几千年来,中国经济的主体一直是小农经济。这种经济模式既不同于迁移型的游牧经济,也不同于外向型的贸易经济,而以守土耕作、自给自足为根本特征。这种特征的经济模式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文化必然是内向、内敛的文化体系,政治上必然重内轻外,军事上必然采取守土防御的战略。雄伟蜿蜒的万里长城,不是中华民族侵略扩张的象征,而是防御政策的产物,是一座和平的纪念碑。它告喻世人的含意是:我们不想出去侵略你,你们也别进来打扰我,咱们井水不犯河水。就连闻名于世的中国功夫,也并非攻击的手段,而是以防身为本的一种防身之术。

笔者认同辜鸿铭先生的一个观点:要估价一个文明,根本的是看它能够造就什么样的人。西方和日本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对战争的讴歌和对英雄的赞颂。武勇强悍、个性张扬,以征战为荣、以杀伐为乐的西方骑士、日本武士,正是充满了武力崇拜倾向的西方文明和日本文明的产物。中华文明恰恰与此相反,崇拜圣贤而贬抑武力。中华文明沐浴下的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大多温和平静,老成持重,为人处事以和为贵,尚中庸之道,而少有蛮横、粗野和过激的言行。孙中山先生说:“爱和平就是中国人的一个大道德,中国人才是世界上最爱和平的人。”西方哲人罗素也认为:“中国人统治别人的欲望明显要比白人弱得多,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中国人天生的态度就是宽容和友好,以礼待人并希望得到回报。”

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性格,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政策取向。中国历朝历代,除了由游牧民族控制中央王朝的个别时期,从来就没有把军事扩张作为自己的国策,这决不是偶然的。

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

机遇而不是威胁

历史浩荡向前,人民生生不息,文化绵延不绝。在爱好和平的问题上,现代中国与古代中国一脉相承。并且,在经历了近代一百多年任人宰割的屈辱和苦痛之后,今天的中国人民对于和平国际环境与平等国际关系的渴望,比谁都要强烈,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谓予不信,请看事实:

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倡导并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且在国际冲突与纠纷中主持公道;中国积极谋求国际合作,并积极参加多边国际组织;中国对于同邻国之间的领土、领海争议,均主张通过协商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

在军事上,中国实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战争都是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或援助邻国的正义战争;在所有的核大国中,中国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承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迄今为止,中国没有海外驻军和海外军事基地;中国的军费总额和人均军费不仅远远低于美、日、英、法等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等许多发展中国家;中国人民对于任何国家都没有侵略并加以控制的欲望和企图。

经济威胁论是一些人秉持的中国威胁论的重要内容。这几乎是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天赋而不可剥夺的权利,任何人都无权对一个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说三道四。中国作为一个具有13亿人口并正在崛起的大国,必须获得自己在国际社会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这是完全正当的诉求。即便如此,中国在经济方面也是充分自律和负责任的: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没有趁人之危,大捞一把,而是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成为克服危机的中流砥柱。中国加入WTO,等于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尊重并打算遵守世界贸易组织的各种规定,中国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深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在WTO框架内,各国都有义务维护平等竞争、自由贸易的规则,歧视性的反倾销和变相的贸易壁垒政策都是违背WTO规则的。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尽管构成了与一些国家的竞争关系,但更主要的是互补关系,中国与东盟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已经开始,巨大的中国市场为亚洲乃至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商机和增长机遇。日本经济近年来已经出现复苏的迹象,而其复苏的主要拉动力来自中国。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获利的不仅是日本,还有美国和其他国家。现在在同中国进行贸易的所有国家中,绝大多数处于顺差地位,中国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正如美国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尔·考克斯所说的:“像中国这样巨大而充满活力的经济力量的崛起将震撼美国和其他国家。工人将失去工作,公司将破产。不过,隐藏在贸易壁垒后面的东西将造成更大的危害。如果世界各国不走贸易保护主义的道路,一个迅速发展、更加富裕的中国将使其他国家变得更加富裕,而不是更加贫穷。”“如果美国公司能够利用其优势面对中国经济的崛起,美国将做得更好。”“中国变得富裕起来,应该成为人们欢庆而不是惊恐的理由。”

在纪念中美上海公报发表30周年之际,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说了这么一段话:“常听人说,中国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迟早要成为超级大国,如果是,也是历史的必然。自古以来,没有规定过世界上只能存在一个超级大国。而美国的使命不应当是阻止其他国家与我们并驾齐驱!面对潜在的竞争,我们只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就不愁寻找不出为人类谋福的共同道路。”这是一个精辟而大气的见解。

在第七届华商大会上,马来西亚当时的总理马哈蒂尔说:“我们并不怕中国强大,也不担心中国发展会给马来西亚带来威胁。因为侵略不是中国的传统。根据我们的经验,有人从8000英里外来到马来西亚征服我们,殖民我们,但是中国离得这么近,却从来没有这样做过。中国的确是在逐渐繁荣富强,但这不是征服,而是竞争。中国是有竞争力的,根本不需要征服马来西亚。从另一个角度讲,华人,并非局限在东南亚,还包括世界各个角落,他们已经为所在国在制造财富方面做出了贡献。但是他们的存在从来没有被中国利用为侵略或者是殖民的借口,这有别于某些国家的所作所为。”这段话证明,马哈蒂尔的确对中国和中国文化具有深刻的洞察和理解。

中国正在积极地了解世界,世界也有必要了解中国。多方面的、深入的交流将有助于增进理解,消除误解。对于那些中国威胁论者,不妨把他们请到中国来,让他们走一走、看一看,多与中国各阶层的人士谈一谈。相信对中国的了解越是全面和深入,就越会信任和喜爱中国,而不是相反。

中国人民的确怀有一种理想,那就是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上,中国曾经繁荣昌盛,辉煌灿烂,也曾经沉沦衰败,任人宰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以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彻底摆脱贫穷落后的被动地位,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铸造同任何国家相比都毫不逊色的综合国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这与称王称霸、极端民族主义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有的外国媒体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解为可怕的字眼,这实在是一种误解。

中国将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平发展”,就是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友好相处;依靠自身力量,通过制度创新、科技进步提高国民素质,实现社会的自我完善;以平等和包容的精神寻求不同文明的共同价值核心,避免因物质和偏见引起的冲突,妥善处理因利益引起的冲突,争取国家间的双赢和多赢,在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和平崛起,首先表明中国要发展,要坚定不移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次表明中国要和平地发展,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崛起方式,是中华民族对和平的战略性承诺。中国的和平发展将为国际关系的历史带来新的范例和素材,证明人类可以摆脱侵略战争的野蛮方式,而以理智的态度、和平的方式处理好国家间矛盾冲突的难题。

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发展将进一步强化和平的环境。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不是中国的权宜之计,而是战略性选择,符合中国人民的历史经验和文化传统,也符合亚洲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中国的发展不威胁任何国家,恰恰相反,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带来了发展的动力和机遇。这一点已经并将继续为事实所证明。因此,国际社会需要理解中国的发展,积极发展同中国的合作关系,实现互惠互利、双赢多赢,这符合全世界的利益。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