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从时代主题看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 张谦  
 

面对中国的发展及广阔前景,“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问题”,一直是国际上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他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的发展对他们有利还是有害。其中,虽然不乏冷静、理智的思考,但也有悲观、保守的论调,有的囿于冷战思维的偏见而渲染“中国威胁论”、甚至制造和渲染中国军事威胁,声称一场战略冲突在所难免,应遏制中国潜在的威胁。这种论调不仅对中国和亚太地区,而且对世界的和平、发展与稳定,都是十分有害的。对此,我们应当予以科学的回答。

中国威胁论没有根据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对中国的崛起抱以“忧心忡忡”,视中国为“潜在战略威胁”的论调,仍不时见诸于西方社会的报端。这种观察世界的方法和观点,显然是落后于时代、不符合时代潮流的,是同世界共同发展的大趋势背道而驰的。

事实上,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主题,离开时代主题观察国际问题,不会得出正确的判断。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这不仅是中国基于对当今世界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和发展大势的科学分析所作出的判断,而且也为国际社会所广泛认同,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探讨的主题就是和平与发展。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得人心,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走向和平共处、促进共同发展,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就决定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已不再是观察国际问题的主要尺码和判断是非的主要依据,各国应当摒弃不合时宜的“霸权争夺论”和冷战思维方式,增强互利共赢的理念,把共同发展问题提到人类首要目标的高度来认识。进而言之,判断一国的发展壮大对于他国乃至世界有利还是有害,应当首先着眼于其是否有助于推动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的解决,而不应去计较历史恩怨、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从这个角度、也就是从世界全局的角度来深入分析,“中国威胁论”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首先,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赖于和平力量、制约战争力量的增长。中国就是这样一支和平力量、制约战争的力量,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原因在于: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总体上还没有改变,摆在第一位的任务始终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此,中国制定了一条百年不变的基本路线。进入新世纪后,在确定发展目标上,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历史的任务决定了,为了解决好中国的发展问题,必须致力于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同时,中国的发展方式也是和平的,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对内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对外实行全方位开放,以负责任的大国建设性地参与国际事务,主张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所以,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反复强调过的:“我们提出维护世界和平,不是在讲空话,是基于我们自己的需要,当然也符合世界人民的需要,特别是第三世界人民的需要。”“等到中国发展起来了,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将会大大增强,那时中国对世界和平和国际局势的稳定肯定会起比较显著的作用。”

其次,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发展与繁荣。中国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在立足于国内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目前,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第三大进口市场和亚洲第一大进口市场,并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贸易的依存度已由1978年的10%上升到现在的60%左右。一些发达国家总是担心,如果中国发展起来了,货物出口不断增多,会不会影响其产品的输出?这确实存在一个竞争的问题。但有竞争不可怕,关键是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世界市场的扩大,如果只在发达国家兜圈子,那是很有限度的。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一国经济发展壮大,不仅取决于本国拥有的财富和力量的多寡,而且还取决于他国特别是同一区域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像中国这样拥有广阔市场的大国,经济得到持续发展,必将为世界经济尤其是周边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相反,经济不发展,才会对国际社会带来问题。因为,中国拥有世界1/5的人口,13亿人的中国如果经济长期不发展,甚至发展太慢,对世界来说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很大的政治问题。所以,对于中国的发展并与一些发达国家形成某种新型的竞争关系,也要放开眼量、积极看待。

中国外交的宗旨决定了走

和平发展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将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致力于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中国的对外方针政策,是基于对当今时代主题的客观分析和科学把握,从维护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来。这一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就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也表明了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世界而不懈努力的坚定立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政府多次系统阐述过中国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点概括起来主要是:第一,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要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容许任何国家、任何势力损害中国的尊严和主权。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第二,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干涉别国内政。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都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一切分歧和争端,通过对话协商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第三,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建立适应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符合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国际新秩序,是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这个国际新秩序应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为基础。第四,维护世界的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各国都有权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生活方式。各国的事情应由各国人民自己作主,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平等协商解决。第五,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坚定不移地把增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作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共同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重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主张以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不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第六,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坚持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强调愿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趋利避害,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能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第七,广泛参与多边外交活动,充分发挥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及区域性组织中的作用。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和作用,推动联合国改革以解决发展问题为突出重点,以有利于推动多边主义、最大限度地满足所有会员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和关切为主要原则,在充分协商、争取广泛一致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稳妥进行。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加强国际合作,标本兼治,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第八,永远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今后中国发达起来了也永远不称霸。

不仅如此,中国还把坚持和平与坚持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强调“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必须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国家如果损害别国主权,搞霸权主义,那就既损害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形象,又损害本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对此,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曾明确指出:“十亿人的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十亿人的中国坚持和平政策,做到这两条,我们的路就走对了,就可能对人类有比较大的贡献。”既不当第三世界的头头,也不称王称霸,这不是客气话,而是一种真实的政治考虑。当今的中国,正在沿着用和平的方式发展自己、将发展起来的力量用于维护世界和平的轨道坚定地向前迈进。中国已参加了300个国际条约,其中大多是改革开放以来加入的,依据这些条约中国享有广泛的权利,同时也承担了广泛的义务。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而且已成为遵守和执行世贸组织规则的忠实成员。正是中国的一系列正确的外交政策和实践,使中国在世界上赢得了普遍的尊重和赞誉。

现状决定中国没有理由

和精力去妨害、威胁别人

中国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发展水平同我们这样一个人多地广的国家的地位还不相称。不能否认,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面貌的确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是,中国仍然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底子薄,自然资源相对较少,农业基础比较脆弱,而且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很不平衡,无论从价值量的角度,还是从国际比较中常用的实物量角度考察,目前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或生产力总体上尚不发达国家。

比如,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中国尚居世界的后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虽然突破1200美元,按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但仍排在世界100位左右,人均富裕水平仍然很低。即使用一些国际组织采用的购买力评价法折算,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将达到1万美元左右,属上中等收入国家范围,而那时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是3.5万美元左右,为中国的3倍多,日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是5.6万美元左右,为中国的5倍多。

再比如,从产业技术水平和结构看,中国的产业结构层次还较低。经过20多年努力,我国产业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上仍处于较低的水平。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大的产品生产能力不足,能够支撑成果系统软件等附加值大的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生产能力缺口大,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技术储备严重不足,大型设备基本上靠进口。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还不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据测算,我国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多在15—20年。科技水平的落后直接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又比如,从教育发展水平看,与国际比较还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我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约为8年,世界平均水平是11年,美国是13.4年,英国是14年、法国13.1年、韩国是12.3年、日本是11.1年。2000年我国的大学普及率为11%,而发达国家一般为40%—50%,个别国家甚至达到60%—80%。高层次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也严重不足。在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上,世界平均水平为4.8%,发达国家基本稳定在6%,发展中国家也平均超过4%,而目前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仅为3%左右。教育的发展水平,还远不适应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目前,我国还没有完成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2%,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由于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等情况,每年还有将近1000万的农村人口返贫。就业矛盾十分突出,社会保障压力大,且每年要新增几千万的青年劳动力。在这个转型时期,中国还面临着地区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利益矛盾增多以及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突出等诸多问题,再加上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面临资源、能源短缺等挑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十分繁重,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承担的解决发展问题的责任比其他国家重得多,解决的难度也大得多。

这些都说明,中国要实现现代化,使全体人民都过上富裕的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要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至少需要几代人甚至更长时间的艰苦奋斗。对此,我们别无选择,只有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首先要立足国内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我们没有理由和精力去妨害别人,也不可能去威胁别人。

“风物长宜放眼量”。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社会主义的中国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持“中国威胁论”的观点是短视的。对中国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发生错误判断的人,起码不会有一个正确的国际战略。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