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谁将获胜? 孙劲松  
 

——提前举行的德国大选前瞻

今年5月22日,德国总理施罗德出人意料地提出了提前举行大选的要求。7月1日,德国议会否决了对政府的信任案,即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由此,施罗德总理提出的提前大选的方案顺利送交德国总统。7月21日,德国总统克勒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解散联邦议院。克勒总统的决定为提前举行大选开放了绿灯。如无意外,德国大选将在今年9月18日举行。

根据德国权威媒体ARD电视台7月22日所作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74%的德国人认为施罗德的政治对手、右翼基民盟领导人安吉拉・默克尔女士将会获胜,而认为施罗德能够连任的只有19%。施罗德的出局似乎是一个没有悬念的既定结局。既然如此,为什么施罗德还要以“政治自杀”的方式来孤注一掷呢?施罗德不是一个轻率冒失的人,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德国为什么要提前举行大选?

德国大选是指联邦议会的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本届施罗德政府是2002年9月选出的,下一届大选按规定应该是在2006年9月举行。

根据德国基本法规定,联邦总理可以向联邦议会提出信任案,如果他的信任案被拒绝,联邦总统可以应总理的建议解散联邦议会。1982年10月,联邦议会就曾对当时的联邦总理施密特提出不信任案,致使社民党的施密特总理下台,基民盟的科尔上台。

今年5月22日,德国社民党在北威州的选举中失败。当晚,施罗德总理以由于社民党和绿党组成的红绿执政联盟在联邦议院中仅拥有微弱多数,他无法确保今后自己计划推行的各项政策能够获得所需要的稳定支持为理由,要求解散议会,提前举行德国大选。德国媒体把施罗德总理在困境中做出的这个冒险决定称之为一场“政治豪赌”和“政治自杀”。

其实,施罗德此举也是实属无奈。在加强欧盟统一,参加国际反恐行动,既不赞成美国的单边主义、又与美国保持良好关系等重大国际问题方面,施罗德政府处理得比较稳重,问题是出在了国内问题上。一方面,施罗德在1998年赢得竞选的许诺,像增加就业、刺激经济等并没有兑现;另一方面,施罗德政府推行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可是,沉重的财政负担又使得改革势在必行。在这种进退两难的情况下,施罗德政府也拿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对此,民众不满情绪很大,认为施罗德政府没有解决德国目前存在的经济问题的能力。本来在2002年大选前,社民党就一直落后于由基民盟和基社盟组成的联合党,后来,在大选前的一个月,施罗德政府妥善地处理了德国洪水暴发的救灾抢险工作,又旗帜鲜明地打出了反战的口号,才赢得了一些选民。最后在两党各获得戏剧性的、完全相同的38.5%选票的情况下,社民党以在联邦议会中三票的微弱多数赢得了2002年大选。

但是,大选之后,施罗德政府继续推行的社会福利改革措施遭到了更多人的不满,加上德国经济长期徘徊在不景气的状态和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导致社民党接连在地方选举中失利。直至今年5月22日,社民党竟在自己的传统地盘——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的州地方选举中落败。真是既丢票又丢脸。这样,德国大部分州政府都掌握在反对党手中。这意味着施罗德政府不仅在联邦议会中仅占微弱多数,而且在由各州代表组成的联邦参议院中也只占少数席位。于是,施罗德总理决定以进为退,以攻为守,出其不意,干脆提前进行大选,破釜沉舟地放手一搏,由民众重新进行一次选择。施罗德此举的意思就是:要么让我好好干,要么我走人。应该说,在这种对他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出此险招,的确是一场政治赌博,因为他其实并不想走人。

令人颇感尴尬的是,施罗德政府的许多国内政策虽然不得人心,但是,提前大选的建议却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那么,谁将是这场大选中的赢家呢?

谁将在大选中获胜?

大选是西方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是各政党竞技和较量的大舞台,所以,大选自然也就是各党政治生命的重中之重。自从施罗德提出提前举行大选的要求后,各党已经纷纷行动起来,积极开展大选的各项准备工作。

德国有5个在全国有影响的政党:联盟党(基民盟与基社盟组成的联合性质的政党)、自民党、社民党、绿党、左翼党。对于德国此次提前举行的大选,多数人都看好基民盟主席安格拉・默克尔,认为联盟党将赢得大选,这位来自原东德的女政治家将成为德国历史上首位总理。

基民盟主席安格拉・默克尔是一位来自东部地区的女政治家。目前,她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第一,可以好好利用施罗德政府的困境。此番大选,时逢长期低迷不振的经济状况和不得人心的社会福利改革,民众对现政府不满,人心思变,这正是反对党进行政治翻盘的绝佳机会,更何况基民盟在德国历来拥有懂经济,会抓生产的口碑。第二,拥有党内的高支持率。默克尔女士性格坚毅,是莱比锡大学的物理学博士。科学家出身的她头脑清楚,做事谨慎,不爱张扬。她从1989年开始投身政治,加入基民盟后获得科尔总理的重用。在科尔陷入政治黑金丑闻时,默克尔及时地与科尔划清了界限,从而保持了政治上的廉洁。再加上2002年大选时,身为基民盟领袖的默克尔并未参加竞选,而是推举了该党的政治联盟伙伴基社盟主席施托伊贝尔,但是,施托伊贝尔未获成功。因此,默克尔成为联盟党的竞选人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第三,女性的身份。德国是一个文化上比较传统的国家,女性的政治地位不是很高。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妇女地位也日益增长。一位女性政府首脑不仅能得到广大女性选民的支持,也给渴望变革的人一种期盼。第四,凭借出身,争取东部地区的选民。基民盟是右翼政党,在原东部地区的影响力一直落后于社民党,这次基民盟的大选工作班子,突出默克尔女士的东部出身,以家乡人的身份卷土重来。第五,基民盟已经赢得了国内大部分州议会的多数。所以,当施罗德提出提前大选的建议时,联盟党似乎不仅是表示欢迎,而且好像还是正中下怀。正是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国内外许多媒体和分析人士都断言,德国将在这次大选中出现历史上首位女总理,有些外国政府甚至已经在准备后施罗德政策了。在2个月后的大选中,“谁持彩练当空舞”好像已经不是一个疑问了。

社民党的现任总理施罗德虽然面对巨大的压力,但是,他仍不乏政治家的风度,在处理政府日常工作的同时,积极准备参加大选。尽管施罗德看起来“气数已尽”,但是,这绝不等于可以对社民党掉以轻心,至少,施罗德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比如,施罗德为了达到提前举行大选的目的,顺利地操纵联邦议会否决了政府提出的信任案,并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联邦总统的批准。到目前为止,除了民意以外,施罗德完全是按照既定计划,控制着德国大选的进程。不能忽视施罗德的原因有3个:第一,社民党是一个大党,它控制舆论、调动群众情绪的政治经验是很丰富的。第二,具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2002年大选前,社民党在民意调查中也低于联盟党,但是,当年8月德国遇到了据说是百年不遇的大水,施罗德政府积极应对,又是调动军队抗险救灾,又是施罗德亲自视察,又是发钱补助受灾群体,又是号召人们爱心捐助。结果,社民党在9月份的大选中与联盟党打了个平手,并最终赢得了大选。现在,距离9月18日的大选还有两个月的时间,谁又能说不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第三,其他政治力量的不确定性。在现代西方国家政党制度下,常有这种情况发生,即某个党的成功或失败不完全是取决于自己,而是取决于他人。这就是联盟的技巧。如果在大选这场博弈中,两个中下等力量的联合,就可以强过单体最大的力量。从目前的政治力量来看,自民党和绿党都比较平稳,只有左翼的民主社会主义党是一个不确定的力量,它最近的动态很值得关注。

民主社会主义党是原东德党的后继党,德国统一后,它只在东部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民主社会主义党利用东西部之间存在的差距,在1998年的大选中,获得了5.1%的选票,进入联邦议会,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政党。但是,在2002年的大选中出现了策略失误,仅获得4.1%的选票。今年,在施罗德提出提前大选的建议后,民主社会主义党迅速行动起来,他们首先采取了一个重大步骤:与前几年因与施罗德不和而从社民党退党,并组建了一个新党“选举和社会公正”的拉方丹联手,共同新成立了一个包容各左翼派别的左翼党。这个新的左翼党实际上是一个最宽泛的德国左翼联盟。这样,左翼党就拥有了在西部地区有着一定号召力的拉方丹,在东部地区也有着相当影响的原民主社会主义党的标志性人物居西,他们一东一西,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竞选阵营。这对于民主社会主义党来讲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即通过联合,从东部走向全国。这个新的左翼联盟的政治目标是通过这次大选,进入联邦议会,在德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真谛——民主和社会公正。同时,由于这个合并,整合了左翼政治力量,据民意调查显示,新的左翼党已经上升到继联盟党和社民党之后的第三位置,历史性地排到了绿党和自民党的前面。尤其是在东部地区,左翼党的支持率甚至一度达到了30%。所以,左翼党的力量作为今年德国大选中的不确定因素,它向哪方倾斜,可能会影响到选举的结果。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