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千年瓷都祭良军 党校函授育英才  
 

——追记扑火英雄、中函江西分院优秀学员詹良军

连日来,一个平常的名字,寄托着瓷都儿女的无尽哀思;一名普通党员,在人们心中筑起一座永恒的丰碑;一位优秀学员,展示党校函授教育的丰硕成果,矗立起党校函授学员的高大形象!他就是扑火英雄、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江西分院景德镇学区2003级优秀学员、景德镇市枫树山林场浮南分场党支部副书记詹良军同志。

一、扑救山火 ,以身殉职

“我深深体会到,新时期新阶段党员领导干部要想保持先进性,既要会干大事,又要会干小事。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责任是为党工作。”

——摘自詹良军同志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心得《领导干部要干大事,也应干小事》

詹良军就是这样一名牢记党员身份,恪守党员职责,“平常时刻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时刻豁得出”的优秀共产党员。

今年4月2日上午,参加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考试的詹良军,正准备陪母亲去父亲的坟头扫墓,突然接到电话,林场好几处发生山火!火情就是命令。詹良军迅速组织几十名林场职工,兵分两路赶赴火场,投身扑火战场。仅4月2日这一天,詹良军就马不停蹄地参加了5起山火的扑救,当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时,已是次日凌晨4点多钟。4月3日、4月4日,又是连续两天,他一直战斗在扑火第一线,哪里有火情,哪里就有他奋力扑救的身影。

经过连续几天的扑火战斗,4月5日,詹良军早上起来就感觉身体疲惫不堪,连走路都抬不起腿,但考虑到清明节上坟的人多,火灾隐患大,詹良军回绝了母亲要他在家休息一天的劝慰,一大早就坚持赶往林场部署防火工作。尽管林场上下高度戒备,严阵以待,但水火无情——中午11: 20左右,场区进坑坞山林还是发生了山火。大火吞噬森林,灼痛詹良军的心,更激起他在国家和人民财产遭受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战斗豪情。接到火警报告,詹良军不顾身体疲劳,一马当先带领扑火队员紧急赶往现场。当时气温高达31C,还刮着大风,火灾现场山高路险,火借风力,风助火势,扑火工作异常艰险。詹良军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一头冲进窜起熊熊火焰、冒着滚滚浓烟的火场最前沿,与山林大火进行殊死搏斗。中午13:00左右,正在扑打山火的队员曾国强的手机中传来詹良军微弱的声音:“我被火包围了……”待大家赶过去找到他时,全都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詹良军被大火烧得面目全非,身上的迷彩服被烧得千疮百孔,眉毛、头发全部被烧焦粘在头皮上,绝大部分皮肤被烧脱而血肉模糊。后经医院诊断,烧伤面积达85%,大部分皮肤烧伤程度属2至3度。虽经紧急送往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全力抢救,詹良军同志还是因肾功能衰竭和呼吸困难,于4月20日下午15: 30左右以身殉职,以37岁的青春年华回归了那片倾注了他心血、青春和生命的山林,实践了“时刻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言。

青山埋忠骨,烈火铸赤诚。詹良军一生艰苦奋斗,赤胆奉公。他早年丧父,上有年迈的老母,下有年仅2岁多的幼女,妻子下岗在家,全家老小仅靠他每月600多元的工资维持生计,但他从没为家事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一个黄书包、一把手电筒、一把砍刀、一双裂开口子露出脚趾的解放鞋,见证了一名基层林场共产党员一心沉在造林护林第一线的艰辛工作,见证了一位经过党校“熔炉”锤炼的优秀学员的无私奉献,见证了一名扑火英雄奋力与山火殊死搏斗的献身精神。

身负重伤的詹良军,在队员们抬他下山的途中醒来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火势怎么样了?”组织上把他送到医院抢救,他向前来医院看望慰问的领导和陪护人员表达的愿望是:“一定要吸取教训,别让山火再发生了”;“别用很好的药,不能给林场增加太重的负担”。为了方便照顾病人,组织上安排陪护詹良军的家人住在宾馆。知道这一情况后,病床上的詹良军执意要家人从宾馆退出来,在医院附近找一间民房租住,以减轻经济负担。在詹良军的办公室,一把破得只剩下支架的旧藤椅,映衬得放在办公桌上的“党员示范岗”标牌熠熠生辉。

二、扎根山林,无私奉献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发展的,也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紧紧相连的。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其先进性应体现在诚心——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对事业忠诚,对人民忠诚;真心——真正实践为民宗旨,时时刻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公心——廉洁奉公,抗得住各种诱惑。”

——摘自詹良军同志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心得《党员的先进性应体现“三心”》

詹良军生长在大山深处的景德镇市枫树山林场。1990年,技校毕业的詹良军告别繁华喧闹的都市,义无反顾地重返生他养他的枫树山林场,沿着父辈的足迹,扎根山林,把青春和热血无私奉献给造林护绿事业。

大山写春秋,绿海著华章。踌躇满志的詹良军以山里人的勤劳纯朴,爱岗敬业,埋头苦干,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领导的青睐。 1995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9年调入浮南分场任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工作))。

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彻底改变林场落后面貌,是他融入血脉的神圣职责。初到浮南林场,面对“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满眼荒山荒坡,职工艰难度日的林场面貌,詹良军没有气馁,更没有退缩,他与班子成员一道,带领职工吃在山坡上,住在工棚里,开荒植树,育苗护林,走出了一条植树造林建“绿色银行”、发展苗圃谋产业致富之路,使好几年没有足额得到工资的林场职工,能够高高兴兴地按时足额领到劳动报酬。

路难行是群众多有抱怨的老大难问题,也是制约林场发展的“瓶颈”。对此,詹良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时刻在为修路动脑筋、想办法。2004年,他通过项目出一点、向总场争取一点、分场自筹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20万元,建成了一条平整的进出林场的水泥路,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行路难和制约林场发展的“瓶颈”问题。

地处偏远的浮南林场,以前因为搭接外单位的供电线路,职工用电价格偏高,负担加重。为了解决这一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詹良军四处联系,多方协调,筹集2万多元资金彻底改造了林场输电线路,使职工用电从0.9元/度降低到0.56元/度,既解决了林场用电难的问题,又让群众得到了看得见的实惠。

帮助职工拓宽致富门路,提高收入水平,是詹良军始终萦绕于怀、日夜苦苦思索的牵挂。2001年,得知林场退休职工孔凡龙想搞苗圃种养,詹良军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商量办法,在与林场其他领导取得一致意见后,决定在技术、土地、种子等方面给予扶持,使苗圃种养在林场发挥示范效应。果然,孔凡龙的苗圃来年就获得了成功,并带动了苗圃种养在林场迅速发展。2004年,浮南林场的苗圃规模达到200多亩,发展成为30多人持股的苗圃产业,职工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随着苗圃规模的不断扩大,詹良军敏锐地意识到发展苗圃产业的无限商机。在他的建议和积极争取下,2003年10月,“景德镇市千亩特色苗木基地”项目正式落户浮南林场。如今仅基地项目苗圃,年均生产各种苗木就达200万株以上。

心系群众,公而忘私,尽力为职工排忧解难,是他矢志不渝的炽热追求。为了方便群众,詹良军主动把自己的手机和住宅电话公之于众,无论是林场的老党员、老职工,还是刚进林场的新同事,他都有求必应,尽力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护林队长齐阳庆的妻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每次发病时,詹良军都亲自帮她联系车辆、医院和医生,并主动帮她在林场借些钱做手术,病愈后还安排她在林场做临时工补贴家用。

退休老党员、原林场副场长夏锡凤,丈夫因病去世,女儿残疾,儿子患有精神病,自己也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生活十分困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詹良军主动为她办理了党员困难补助和特困职工家庭医疗优惠证,并经常来回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到老人家中嘘寒问暖。听说詹良军扑火受重伤的消息,老人一个劲地要到医院去看望,老泪纵横地喃喃自语:“为什么?为什么?”

在詹良军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浮南林场事业发展蒸蒸日上,支部工作生机勃勃,面貌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先后被评为2002年度先进单位、2002年度“达标创优”先进党支部、2004年度工作综合评比第一名。

三、函授学习,提高素质

学习,是詹良军永存心底的渴望。1986年高中毕业后,虽然与上大学的机会擦肩而过,但詹良军从没放松过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1987年他抓住了上技校学习的机会,并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学业。1999年担任浮南林场党支部副书记后,詹良军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分场党支部负责人,肩负着提高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改变林场落后面貌,带领职工摆脱贫穷致富的职责和使命,而自己已有的知识难以适应形势的需要,难以更好地担当重任。

党校函授教育坚持“质量第一”、“社会效益第一”,坚持党校姓“党”,突出党性教育,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着重素质和能力培养,帮助学员“掌握基本理论,充实专业知识,增强党性修养,提高实际能力”。

结合工作需要和岗位实际,2003年詹良军毅然选择了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江西分院景德镇学区经济管理专业大专班学习,并担任该班班长。

妥善处理工学矛盾,坚持参加面授学习。函授学习是成人在职学习,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坚持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是学员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学习期间,正值林场苗圃项目和修路的关键时期,育苗造林、护林防火等各项任务也异常繁重.为了不耽误学习,詹良军常常是干完工作就拿起书本,一有时间就看书、记笔记、做家庭作业,那陪伴他野外作业的黄书包里又经常多了一本党校函授教材,即使再苦再累,他也要每天坚持学习。

浮南林场离党校路途较远,交通又不便利。为了按时到校参加面授,詹良军每次都是早上五六点钟就起床从林场往党校赶。常常是住在市内路途较近的学员还没到校,路远地偏的他却早早来到了教室。课堂上他脑、手、眼一刻也不闲着,全神贯注地听,抓住重点地记。翻开他的课本,只见每一个重点章节都划满了一道道红杠杠,每一处重点内容旁边都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遇到疑难问题时,他总是利用课余时间与老师进行探讨,或者将自已对问题的理解形成书面文字向老师请教,以便真正消化所学的知识,用以指导工作实践。景德镇市委党校的每一位教研室主任,詹良军都去请教过;每一位骨干教员,都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说詹良军身负重伤和去世的消息,老师们都觉得失去这样一位优秀学员,十分可惜。

身先士卒发挥骨干作用,热心做好班级工作。作为班长,詹良军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班上同学产生一定的影响。他模范遵守校规校纪,从不无故缺课,不是工作实在脱不开身,一般也不随便请假,即便请假,他也会借来同学的笔记对照课本认真翻看,及时将落下的功课补上。在以身作则自己搞好学习的同时,詹良军还积极协助班主任做好各项班级工作:发现有同事缺课,他会主动与班主任及缺课同学取得联系,询问原因,并热心为缺课的同学补课。每次上课,他都会早早为授课老师准备好开水放在讲台旁边,将黑板擦得干干净净,下课时还不忘把教室的灯关上、门关好。每次考试前,他都会认真复习功课,不放过每一个重点,不漏做每一道练习,并积极帮助其他同学认真做好考前准备。考试时,他严格遵守考场规则,从不夹带,从不交头接耳,全凭自己的实力答卷,而且每次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浮南林场场长陈锦沪与詹良军同在党校函授一个班学习。他俩工作上是好搭档,学习上是好同学,生活上是好兄弟。按照当初报考党校函授时“既要搞好学习,又不能影响工作”的共识,学习上詹良军主动多担当责任、多付出努力,有时遇到林场工作忙、任务重或领导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林场党政主要领导无法同时到党校参加面授学习时。詹良军总是积极为场长分忧,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及时捎带各种学习材料,回去后利用休息时间帮陈锦沪补课,并结合工作实际共同探讨学习中的重点、疑点、难点问题。

对于党校函授学习,詹良军曾经深有感触地说:“学习就像人生旅途的加油站,每上一次课、每学完一门课程,都给我的大脑加了一次油,充了一次电,使我觉得又有了一份长进,增添了一份信心。更重要的是,党校函授学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我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学会了进一步做好工作的方法,开阔了眼界,打开了思路。”

2004年,詹良军以优良的学习成绩和出色表现,被江西省委党校函授学院评为优秀学员。

詹良军同志的先进事迹在赣鄱大地引起了强烈反响。《景德镇日报》、《瓷都晚报》连续刊发了“扑火英雄詹良军系列报道”,景德镇电视台、《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中国妇女报》、《中国绿色时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先后多次报道过詹良军同志的先进事迹。中共景德镇市林业局党委、中共景德镇市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先后发出通知,号召全市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干部职工向扑火英雄詹良军同志学习。共青团景德镇市委、景德镇市青年联合会追授詹良军同志“瓷都杰出青年卫士”荣誉称号。一股学习詹良军同志的热潮,正在千年瓷都景德镇涌动。景德镇函授学区向全省党校函授学员发出向詹良军同志学习的倡议,一个“学习詹良军、争做优秀学员”的活动正在江西函授分院蓬勃开展。

(江西省委党校函授分院供稿,执笔:涂 斌 袁 俊)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