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新老划断”为何择机实行 倪震  
 

在6月27日中国证监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谈到股权分置改革的“新老划断”问题时表示,实行新老划断将以市场形成明确预期为前提,至于何时实行,需要根据改革的进程进行论证。

尚福林的这一表态并没有出乎市场的预料。因为此前证监会在有关股权分置改革的通知中,就明确表达了新老划断要择机实行而不是市场所希望的在试点启动后立即实行。

所谓“新老划断”,指的是对首次公开发行的公司不再区分上市和暂不上市流通的股份,对存量上市公司分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通俗地说,也就是老股老办法,新股新办法。

客观地说,提出新老划断标志着证监会在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上迈出了积极的一步。但证监会对新老划断的立场遭到了很多市场人士的批评,认为这将给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我也倾向于认为不把发行股票纳入到股权分置改革的试点中来是不妥当的。因为这很容易出现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一边是在通过试点工作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另一边又因为新股发行,给市场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股权分置问题。从而有可能旧的矛盾解决不了,新的矛盾又继续累积。

众所周知,股权分置问题是当前影响股市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按照常理,证监会理应借着试点的大好时机从源头上来阻断问题的产生,而不应像现在这样患得患失、自找麻烦。证监会放着阳关大道不走,在我看来,根本上还是为了国企特别是央企和银行整体上市的需要。看看在证监会大门外排着队等候上市的央企和银行,就明白证监会的用意所在了。

理论上说,中央企业是中国经济的命脉,代表中国经济的成长性,国内资本市场需要这种优质的蓝筹公司提升质量,股民也需要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另外,企业整体上市可以减少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并实现产权多元化。从实际来看,在中国这个有着太多劣质上市公司的资本市场上,如果更多优质的大型企业能够整体上市,的确将可以改善上市公司的整体结构,吸引更多的资金进来,从而使证券市场变得更具投资价值。管理层就是这么想的。所以,我们看到,从证监会到国资委,都希望有更多的央企能够上市。国资委已明确表示,推进央企整体上市是其一项重要工作。

不过,比起央企整体上市来,更让监管部门担心的还是银行改革。随着2006年5年入世保护期的结束,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就要到来,银行改革的回旋余地在缩小。目前,我国金融业的市场化程度仅有10%多一点,处于国家的绝对垄断下,而一个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首先需要股权一定程度上的分散化,股权过于集中不利于实现有效治理。因此,打破垄断势在必行,上市则是其途径之一。对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上市不仅有利于建立国有银行充实资本的正常渠道和机制,提高资本充足率,改善资本结构;还有利于产权改革,政银分离,改善国有银行的治理结构;也有利于建立国有银行的激励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句话,上市既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能促使与国际接轨,同时可以提高银行管理水平。

另外,如果不加快上市步伐,国家此前对银行巨大的财政投入,就有可能被重新涌现的不良贷款所吞灭,国有银行改革也将再一次与机会擦肩而过。所以,在国有银行上市背后,政府的意图很明显。目前,财政注资的三家银行都已表示要尽快争取上市,四大国有银行之外的其他银行,比如中国民生银行和中国交通银行也在等待着希望今年内能够上市。

可以预料,央企和银行的大规模上市,将会增加以后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难度,这或许是中国股市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两难选择。但在监管层的考量中,股权分置毕竟是一个老问题,再拖一拖也无妨,而让央企和银行上市,借此改变它们的治理机制,使央企能够壮大,银行在金融开放后能够保持稳定,却是迫在眉睫的事。等该上市的央企和银行差不多都上市完了,新股发行也就可以实行全流通了。这就是证监会“新老划断”择机实行的玄机所在。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