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领导者要有口碑意识 周文福  
 

人们常听到“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有口皆碑”等谚语,金杯银杯,我们都曾相识,惟有口碑是什么样子,却没有看见过。口碑是什么?据《新华词典》解释:旧时石碑上刻的文字多是称许赞扬的话,故用口碑比喻称许的话;今比喻众人口头的称许、赞扬。

金杯银杯是为表彰人们参与某项活动并取得一定成果而设立的,是物质的有形的,而口碑是人们对某项活动或某人的一定历史贡献的口头称颂,因而是精神的无形的。为什么人们要把无形的口碑的重要性放在有形的金杯银杯之上呢?这是因为,比较而言,获得上级组织颁发的金杯银杯容易,而得到广大群众发自内心的称颂难。正因为口碑难得,领导者树立口碑意识显得非常必要。

所谓口碑意识,是领导者对自己获得群众发自内心的口头称许、赞扬的根本看法,是自身全面综合素质的外在反映,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表现。自古至今,领导人对口碑的看法历来因人而异。有人无视百姓利益,忽视群众的口头评价,即使人们怨声载道,他们仍然我行我素,或者以权谋私,或者卖国求荣,或者暴政欺民,这些行为虽可行一时之兴,然终因遭到广大群众的反对而陷入罪恶的泥潭不能自拔,被世人所抛弃。夏桀之暴政、和珅之贪财、汪精卫之卖国,不仅没有留下什么美名,而且被口诛笔伐,武力征讨,罢黜杀头。也有人关心群众,造福人民,舍小家顾大家,重视群众的感受,深受百姓的爱戴,其政绩得到人们的共认。夏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诸葛亮为兴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包拯公正执法、岳飞精忠报国,不仅为当时人们所称颂,而且给后世留下英名。

在政治文明落后的时代,口碑常常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由于口碑在“唯上”、“唯己”而不“唯民”的条件下是软弱乏力的。在这种并非真正重视群众利益、反映群众要求而是看重某些利益集团利益、某些个人利益的制度下,群众的口碑就显得可有可无了。在这里,口碑的好坏,不决定一个领导人职务的升迁、福利待遇的提高。于是,口碑意识自然就被丢弃到“爪洼国”了。由于制度的不合理,那些有利于保持领导人现有职位,或有利于提升自己的职务,或有利于谋取更大的个人利益的行为,将成为人们追求的主要目标,至于这些行为是否符合群众利益,是否得到群众拥护并被群众所称颂,就不会成为社会时尚,不会成为领导人的奋斗目标。

我们的党和国家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党和国家的最高利益。然而,由于长期的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唯上”、“唯己”而不“唯民”的执政理念在少部分人那里仍然残存着,忽视口碑的现象依然有所反映。君不见某些地方变着花样地搞违背群众利益、民怨载道的所谓“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路边工程”、“数字工程”吗?某些人明火执仗地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群众已有发现,早有反映,为什么他们还能“边腐边升”、“带病提拔”呢?这种不正常现象不正说明只“唯上”的“潜规则”仍然在起着作用吗?

口碑之软弱,“唯上”而不“唯民”,是导致某些地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甚至腐败蔓延的重要诱因,也是影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原因。为此,将群众的口碑由软弱变为强硬、由作为衡量干部素质的柔性指标变为刚性指标已成为当务之急。

把口碑确定为衡量领导人素质优劣高低的硬指标,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邓小平同志曾经强调:在树立新的用人观念时,特别要重用那些被人民群众公认、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政绩突出的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把群众公认确定为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原则 。 按此要求,衡量一个领导人能力的大小、职务的升迁,也只能以群众“公认”为首要选择标准。一旦将口碑的好坏、群众的“公认度”确立为选贤任能的首要标准,权力从哪里来、权力为谁执掌、领导工作为谁服务的问题就清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由此获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就成了各级领导人的最高工作目标,像郑培民、牛玉儒这样的有口皆碑式的公仆形象将成为广大干部追求的理想标准。由此出发,长期以来形成的“唯上”而难以同时“唯民”的困惑将迎刃而解,对党负责、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的关系也就容易摆正了。至此,领导人的口碑意识也就逐步形成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目标和任务也就落到了实处。 ( 原载《辽宁党校报》)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