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党校课件制作管窥 范一直  
 

如今在各级党校主体班次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已是普遍现象。它全方位、多角度地作用于学员的视觉、听觉,体现了党校在教学手段上的与时俱进。由于党校主体班次教学专题的特殊性(如较强的时政性、理论联系实际等特点),很难像中小学国民教育那样,可通行相同或现存的教学课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须由党校教师根据自己承担的专题,亲自制作课件。目前大多数市县级党校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尚停留在将原本需要板书的内容,转化为幻灯片播放的程度。其课件在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化等方面,还没能充分利用和挖掘多媒体所具有的潜能。笔者已有三四年制作课件的经历,有如下体会:

一、以讲课提纲为蓝本,以文字幻灯为主体,以重点内容为亮点,在课件中既体现某一教学专题的总体讲课思路和基本教学脉络,又突出重点,对较有创意或较能联系本地实际的有关内容多作渲染。学员只要将课件所演示的主要文字部分当堂记录下来,那么,就能获得该专题在教学内容上的整体格局,并汲取一堂课的精华所在。

二、在一个专题讲授半天(两个半小时左右)的教学时间段中,一则课件大体共设计30至40幅左右的幻灯画面为宜。在课堂上平均每四五分钟更换一幅幻灯,较能和讲课思路同步,也能较好地保持学员的听课注意力。更换太慢或太频,都可能影响教学效果。

三、在以文字演示为主体的同时,适当穿插各类图片资料,使课件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党校主体班次专题的课件,因其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定性,不可能、也不必要像中小学文化课有关课件那样,做得形象生动、活泼有趣、多姿多彩,而应在总体风格上体现出庄重、大气、凝练的倾向。但根据内容需要,适当穿插一些表格、图片、音效、动画、影像资料,也是多媒体教学的应有之义。如笔者在讲到“民族精神”时,就以鲁迅头像、长城、梅兰竹菊“四君子”等为背景图,效果往往比单纯的文字演示好得多。

四、平时要注意收集可用以制作课件的素材,以便届时能左右逢源。笔者用数码相机拍摄本地人文风物,从本地有关网站下载相关资料等办法收集各类素材,建立个人课件素材库,在做不同专题课件时,尽量运用和该专题内容相关、又有地方特色的素材,力求课件制作“有米可炊”。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便捷,尽量多地为学员提供和专题内容相关的信息量。一是通过表格、图案等形式,简明直观地展示用口语讲解多有不便的内容。二是向学员提供进一步检索相关信息的途径或方法。如条件许可(即课堂里直通宽带)时,讲课时可点击相关网站,演示有关网页内容,或给学员留下有关网址,以便他们课后自行检索。

六、特别要注意制作好课件的“封面”。这“封面”就是课件的第一帧画面。在开课前该画面就预先在课堂上演示,让学员知道今天听什么课,由谁主讲。如笔者关于“生态立县”课件的“封面”,除打出专题名称和主讲人姓名外,背景上特意选择了本地一流生态的景色图。好的“封面”多少会在课前强化学员听专题课的兴趣。

七、注重形式上的细节。一幅内容很好的画面,可能因为在制作时不注重形式上的细节,而导致其效果大打折扣。如背景颜色和文字颜色的搭配、文字字号大小的设置、图案和文字的组合等细节,都不可掉以轻心。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同一画面在电脑显示器上出来的效果较好,而在大屏幕上投影出来的效果却可能不够明晰。这是投影的“变形”、“走形”之故。因此,将制作好的课件预先“试映”,有时还是必要的。

八、在课堂上演示多媒体课件时,要注意把握好快慢缓急的节奏。如有较多文字演示的画面,务必给学员留下相应的笔记时间。而有的仅供浏览的画面,不妨点到为止。

九、处理好“讲”与“不讲”的关系。课堂教学对教员来说,当然是一种“讲”的能力。但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后,学会在课堂上“不讲”也是一种需要把握的艺术。有些点到为止的内容在荧屏上展示后,教师不必再通过口语重复讲述,从而提高讲课效率。

十、正如一堂精品课的产生,需要党校教员在教学实践中多次修正、反复备课,同样,好课件也需要制作者反复推敲琢磨、不断充实调整,才能成为精品。其实,这两者是同步的。对课件的不断修正,也就是一种“可持续”的备课。精益求精,讲课如此,课件制作亦然。

(作者系浙江省安吉县委党校副校长)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