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加强区域合作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陈凤云  
 

谐社会,将中国的发展放在世界发展的大环境中,将单个地区的发展放在整个区域中,将点与线的发展放在面当中,将某个行业的发展放到整个产业链当中,将农村的发展统筹到城市当中,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加强区域合作

实现社会全面和谐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设立了十多个沿海开发城市。随后,我国又进行了沿江开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进入了经济区域合作的阶段。最开始出现的是一些自然形成的经济区。这些经济区都是围绕某一中心城市或开发城市分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我国形成大的经济发展区域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以及正在形成的西部区和东北区。区域合作也由单纯的经济合作发展为以经济为主,政治、文化协作发展的格局。以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2%、人口占10.4%,国内生产总值占22.1%、财政收入占24.5%、进出口总额占28.5%,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中国加入WTO激励了各地区的经济参与,减少了贸易壁垒。在原来的自然经济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更大范围的经济合作区域。我国称之为泛经济区。如泛珠江三角经济区,涵括广东、福建、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六省,面积占全国的20.78%,人口占34.76%,经济总量占33.6%。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加快泛珠江三角的区域合作,促进欠发达地区通过区域合作构建开放型经济,培育新的核心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地区差异,促进协调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中心城市的发展,也越来越依靠经济区域的支撑。如上海要在2020年实现经济发展水平翻两番的目标,要克服商务成本过高、不宜于开发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障碍,就必须在长三角,甚至更大的区域空间里寻找并创造适宜的产业链。有条件的地方,要实现区域的对接。最近的动态表明,旨在推动长三角与珠三角对接的沪穗合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此外,有些区域还根据自身特点,形成了一些亚经济区域。如泛珠江三角经济区就有广佛经济圈,深港经济圈、珠澳经济圈、环北部湾经济圈、南贵昆经济区、长珠潭经济区、闽南三角地区、成渝都市圈等。环太湖地区是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的核心地带,交通便捷、经济发达,濒临上海,已经成为世界500强的投资热点地区。作为经济区的补充,这些经济区域的合作优势十分明显,互补性很强,效果也十分显著,应在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加快实施。首先要解决区内经济的协同发展,要将区内中心城市的观念、技术、人流、物流合理地向周边输送,从点的影响到面的影响。尽最大可能地实现资源的合理分布与优化配置,减少资源的浪费、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促进区域、行业的大整合,最终实现社会的全面和谐。

实行城乡统筹发展

构建全新协作体制

胡锦涛同志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要正确处理好农业结构和发展粮食生产的关系,要正确处理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和开拓非农增收渠道的关系,要搞好多种经营、大力开发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要正确处理市场机制与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这些都离不开城乡统筹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城乡独立发展的格局。近几年来,我国城乡差距过大且呈明显扩大趋势。当今“三农”问题的症结已经不在“三农”本身,而在于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扭转,在于与农业、农村经济密切相关的宏观经济体制和政府的政策导向。过去的实践也证明了仅仅在农业和农村领域进行寻求发展思路,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基于这一认识,十六大报告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明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统一政策。认真清理在固化城乡二元结构认识下制定的法律法规和相应政策,使城乡真正在同一起跑线上,按统一规则统筹发展。让农民市民享有同样的发展权利、发展机遇和空间。比如在就业、教育、保险、医疗等方面,给城市化的农民以市民待遇。这不仅是落实以人为本原则的需要,也是完善市场经济的需要。城市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城市化的意义不仅是城市规模的扩大,更重要的是农民的市民化。二、取长补短。与第二、三产业相比,农业虽是基础产业,但它却是弱质产业。农业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因此,在当代世界,凡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农业的发展一般都有国家的扶持和保护。但是,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中国农业向工业建设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劳动积累和资本积累,还提供了大量用于城市扩张的土地。可以说,是中国农民的创造,使我国积累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为结束农业哺育工业创造了条件。现在,社会的发展到了用工业发展反哺农业的阶段。2005年伊始,中央发布了针对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新的一号文件实际上提出了中央政府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全新的经济发展思路,充分体现了城乡和谐发展的精神。这意味着中国政府从此将结束把农业作为政府收入来源、由农业向工业提供资本积累的旧的发展道路,而将农业和农村领域作为政府支持的对象,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这是中国农业新世纪的良好开端。三、进行制度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进城市化进程。城乡统筹发展,农村的发展不能照搬城市的模式,看农村也不能以城市的眼光。城乡统筹也不是简单的城镇化、城市化的问题,而是一种全新的协作体制。

当然,我国讲的区域合作,并不排斥竞争。市场经济本质上讲就是竞争的经济,当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全球化是席卷全球的竞争。中国与外国、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与乡村的竞争必将长期存在。我认为,既然发展的不平衡普遍存在,那么区域合作就成了一种普遍适用的准则。“和而不同”是中国一贯的思想,也是我们进行各种区域合作的指导原则。

(作者单位: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