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战争与和平:二战庆典中的思索 金一南  
 

英国著名军事家富勒在其名著《西方世界军事史》的开篇中说:“战争是否为人类进化中所必需的因素,虽然还有辩论余地,但是下述事实却是毫无疑问的:从人类的最早记录起,到现在的时代为止,战争一直是人们生活中的支配现象。在人类历史中没有一个时代,会完全没有战争;很少有一代人以上是不经过大型战乱的;大战几乎和潮汐一样,具有规则的起落。”

虽然历史书籍早已说明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便有了战争,但那些习惯于将人类文明史和战争史连在一起写的先哲,即使想象力再丰富,也无法预见20世纪人类将战争的广度和烈度推向一个怎样的极至,而这种走向极至的战争给人类自身带来了怎样的灾祸与苦难。

始于1914年7月28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零3个月,35个国家和地区15亿人卷入其中。战争行动从欧洲波及亚洲、非洲及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等广大海域,2000余万人死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之大、毁伤之烈、损失之重,足令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形见绌:参战国家和地区多达61个,17亿人卷入战争漩涡,占当时世界人口的80%以上。战火燃遍欧亚非三大洲及四大洋,战争持续6年,5700万-6000万人死亡。

从远古石器时代以简陋的石器作为武器开始,到二战结束前广岛、长崎腾起巨大的原子弹爆炸蘑菇烟云,战争工具和手段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进。中国近代大思想家章太炎说:“善亦进化,恶亦进化;乐亦进化,苦亦进化;双方并进,如影之随形,如罔两之逐影”,从迄今为止人类所有技术进步无不应用于战争这一点看,章老先生所言的确切中要害。

与战争广度烈度剧烈扩展相对应的,是人们对战争认识经历的巨大马鞍形变化。西方学者罗伯特·吉尔平在其著作《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中说:“历来解决国际体系结构与国际实力分布之间失衡的首要方式就是战争,或者具体地说,是霸权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一场霸权争夺的典型争斗。但当战争开始后,交战双方民众具有同样心理:柏林和巴黎街头都是彻夜排队争上前线的市民,以及在凯歌声中夹道欢送军队开进的人群;战争被描绘为同时被接受为“伟大的战争”和“最后的战争”。那么把战争当美梦的人们,最终被战争的灾难所震醒。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后,欧洲民众的心态已经大不一样了,但他们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法西斯的严重威胁和进逼面前,从政府到民众都选择了步步退让。巴黎和伦敦都有彻夜跪在教堂里的民众,祈祷上帝能够让希特勒回心转意。战争爆发前几个月,从来不坐飞机的英国首相张伯伦,专门坐飞机去德国与希特勒签订协定,然后在世人面前举起记录《慕尼黑协定》的那几张白纸,高声宣布说他与法国总理达拉第“为世界赢得了一代人的和平”。

结果不到一年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战争以空前残酷的方法,给人们以很多和平年代永远领悟不到的启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最深刻的启示之一,就是当战争不可避免地被强加到头上时,仅仅具有反战心态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迎战的决心和取胜实力。

今年5月9日,莫斯科举行二战胜利60周年庆典。这是所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庆典中最为盛大的庆典。当年斯大林在德国法西斯包围中仍然于红场阅兵、受阅部队直接从检阅场开赴前线的豪壮气概,至今令后人激动不已。今天那些白发苍苍、胸前缀满勋章的战斗英雄们和英姿勃勃、掌握各种现代化武器装备的中后继者们通过红场时,除了满目彩旗和雪片般贺词带来的光荣和尊严,也同样不应当忘记那些虽然与节日气氛不相符、但却值得永远记取的沉重教训。

当时包括斯大林在内的苏联领导者囿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以为大国之间的战争还会象一战那样逐步展开,忽视了德军已经在西欧战场展现的那些战略战术变化,对新的战争节奏和新的作战方式缺乏思想准备,这是其一。其二,以为苏军兵力雄厚,装备齐全,战略纵深广大,希特勒尚需相当一段时间消化在欧洲夺占的成果,不至于立即东侵。这两条因素再加上第三条:军队内部大规模清洗严重挫伤了苏军的战斗力,很多有实战经验的指挥员被清出军队,大量指挥岗位上是经验缺乏的新手。这三个因素综合在一起,导致苏军在战争初期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德军在短时间内从西北、西部和西南三个方向,向苏联境内纵深长驱直入竟达600—1000公里,包围列宁格勒,占领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和基辅,兵临莫斯科城下。其中包含的深刻教训,不是后来莫斯保卫战、列宁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库尔斯克大会战甚至攻克柏林战役这些辉煌战绩就可以掩盖的。战争从来是铁面法官,从来要对一支军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做出最为严酷的检验。总结其中经验、避免灾难再次发生也决不能仅仅通过授勋、表彰就大功告成。该怎样真正地、深刻地记取那场战争的教训,在今天也不能说这个工作已经完成。

将灾难作为了思想财富是一种思维方式,更体现我们阻止灾难再现的决心意志。现在波兰的奥斯维辛、俄罗斯的斯大林格勒、美国的珍珠港、法国的诺曼地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反法西斯战争纪念地,前往参观的人流长年络绎不绝。2004年5月,美国又专门在首都华盛顿特区建了一个“二战纪念园”,以4000颗金星铭刻在园内一座弯曲的“自由墙”上,代表二战中牺牲的40万美国人。作为世界最先站出来反对法西斯侵略的国家,中国也要永远记住我们在最艰苦条件下开展顽强抗击的战争纪念地:卢沟桥,平型关,台儿庄,狼牙山……牢牢记住这些地方,把它们刻在心里,才能使我们真正感悟中华民族由苦难走向辉煌的经历。特别是今天在我们国家周围,有人公开要求修改“和平宪法”、公开修改历史教科书、公开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公开表示今年虽然是“8·15”投降60周年但也是日俄战争胜利的100周年——“我们不仅要记得我们打过败战,更要记得我们打了胜战”;面对这样的心态,你能说当年那场战争的任务都已完成了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波兰维斯特普拉特半岛上有一个巨幅标语:永远不要战争。怎样才能永远不要战争?并非没有很好的范例。今年5月10日,德国在柏林市隆重举行“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揭幕仪式。此前在这座纪念碑的奠基仪式上,德国联邦议院议长蒂尔泽就说过:“修建这座纪念碑并不只是为犹太人,更是为了我们自己”,“德国人民应该永远记住这一切,永远引以为戒。”当这些德国人真正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理解为解放、真正愿意在这个基础上争取美好未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挣脱了历史枷锁的羁绊。而想通过让别人忘掉那段历史、或自己修改那段历史的人,不但无法挣脱、反而在加重这种羁绊。

永远不要战争的前提,是永远保持记忆,永远保持警惕。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