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周恩来的衣食住行用 黄金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诚地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民公仆”,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唯一宗旨。周恩来的一生,为了他挚爱的人民,为了他眷恋的祖国,为了他信仰的共产主义事业,毫无保留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周恩来是真正的人民公仆的楷模,他直到逝世前,胸前仍然佩戴着“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毕生的座右铭。看看周恩来的衣食住行用,我们会有非常深刻的感受。

周恩来的“衣”

1941年春到 1943年夏,为实现国共合作抗日,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的全权代表,留在灯红酒绿的重庆,继续同国民党谈判。当时,他还兼任国民党军队政治部的中将部长,又是国民党军队参政会的参政员,每月薪水几百元,加之写文章的稿费,收入很可观。但是,周恩来总是勤俭节约,每月薪水只用去很少一点,剩下的全部交了党费。他有一条藏青色哔叽裤子,穿了多年,磨得光光的,就因为裤子上还没有打补丁,所以,只有出席会议或会客时才舍得穿它。有一回,工作人员发现这条裤子边磨毛了,便劝他买条新的,可他执意不肯。一位同志说:国民党官员们都是穿的崭新的高级毛料衣服,您经常和他们打交道,穿得太破也说不过去呀。周恩来立刻严肃地说:我们是共产党、八路军,怎么能和他们比呢?他们的钱是剥削劳动人民得来的,我们是为人民利益工作的,怎么能增加人民的负担呢?要比,和解放区的同志比,他们穿着粗布衣裳在前线流血流汗,我们在这里的条件好多了,穿得干干净净就行了。就这样,周恩来那条裤子的裤脚破了三次,缝了三次,裤子越缝越短,周恩来都照常穿着它迎宾会客。

1951年周恩来做的一套睡衣和睡裤,颜色都褪光了,穿破了就补,再破再补,一直穿到他逝世。一条浴巾用了20多年,正反补了14块补丁,住院时,还把它当枕巾。一顶帽子都破了,他还舍不得扔掉。一双夏天穿的黄颜色的皮凉鞋,一双春、秋、冬穿的黑皮鞋,穿了20多年,修补过多次,由于没有多余的皮鞋可换,工作人员几次给他换鞋底,都是利用他睡觉的时间修理的。周恩来穿的袜子,都是织补了又织补。一个补袜板,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用的,从西柏坡带到北京,一直留着织补袜子用。

有一次在沈阳接待外宾,周恩来幽默地说:“今天该穿那套‘礼服’啦。”工作人员拿出来一看,上衣后腰上有一处是刮破后又用线织补上的。这位同志十分感动地说:“总理,您这套‘礼服’早该换换啦!”周恩来笑着说:“这就满好的啦。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也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又说:“穿补丁衣服照样可以接待外宾。”

周恩来的“食”

建国以后,在中南海里经常召开国务院工作会议,出席者都是部长以上的干部,有时因为时间较长。需要准备工作餐。周恩来规定:工作餐即家常便饭,四菜一汤。主食一般是大米饭、馒头;副食都是普通蔬菜和豆腐、粉条之类。一次晚餐也是这样的饭菜,贺龙元帅望了一眼每张桌子上的饭菜,风趣地对周总理说:“国家经济好转了,这饭桌上怎么没有体现出大好形势来呀。”周恩来笑着说:“大好形势是靠大家奋斗得来的。将来国家富强了,也不能丢掉艰苦朴素的传统啊。”有时在周总理家里开会,就餐时常常是周总理自己掏钱,自己的一份工资开销完了,就用邓颖超的钱,吃完以后,周恩来就补一句:“这次是邓大姐请客。”在周恩来家里吃这种合餐,还常常用一种“盆菜”,即一大盆菜里放上多种原料搅在一起,味道很浓,花样也多,也很省事。周恩来常常说这种盆菜营养很好,经济实惠。

周恩来吃的饭菜很简单。通常是两个普通的菜,一个汤,每周吃两顿粗粮。困难时期,周恩来提出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节俭,有几样东西不能吃:鱼、肉、蛋,肉制品也不行。他说,毛主席在党中央带头,我在国务院带头。一次,管理员偷偷买了点香肠,切成碎末拌在咸菜里,周恩来发现后,马上叫邓颖超到厨房里去查看,并说服大家不要买了,还把剩下的香肠分给工作人员。周总理语重心长地对管生活的同志说:“现在全国人民都在憋着一口气战胜困难,你给我弄好的吃,我怎么能咽得下去呢?”他还常常到中南海食堂排队买窝窝头和菜汤,和同志们一起吃饭。

周恩来外出工作,老百姓吃啥,他就吃啥。1961年 5月,周总理到河北省武安县进行调查。5月3日,他一到伯延村,就同公社、大小队干部和群众进行谈话,询问庄稼长势和群众生活。中午12时多了,他坚持要去视察群众食堂。在食堂里,周总理看到锅里还有剩下的玉米面糊糊,就对炊事员王三贵说:“在你们这吃饭行吗?”王三贵一听周总理要吃饭,看了看锅里的糊糊,为难地说:“这……”周总理和蔼地说:“这就可以嘛!群众能吃的我就能吃。”王三贵看总理真要吃,就拿起碗来准备给总理盛饭。这时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把碗要过去,从口袋里掏出手绢准备给总理擦碗。总理说:“这没关系。”又把碗接过来送给了炊事员。总理高兴地喝完了玉米糊糊。在四天的视察中,总理坚持和群众同吃一锅饭。

1964年春,周恩来出国访问后回到成都,第一餐饭是四菜一汤,周恩来一看,就说:菜多了,吃不完浪费,要注意节约,吩咐服务员端一个下去,晚餐再热上来吃。有一天夜里,工作人员看他工作到深夜还未睡,就做了一小碗银耳羹端上来,周总理一面感谢,一面说:“这个价太高,我不吃,以后不要搞了。”服务员说以后不搞了,这一回请总理吃了吧。结果,周总理还是未吃。

1973年9月 16日下午,周恩来来到杭州西泠印社的楼外楼就餐,他请姜师傅做一个醋鱼,并对姜师傅说:“有醋鱼就可以了,这是你们的名菜,再搞两个菜就行了,不要搞多了,我们就这几个人,搞多了,吃不完,浪费。”姜师傅随即到厨房安排去了。用餐时,周总理向随同人员讲他过去来过楼外楼的情况,并称赞楼外楼的醋鱼味道鲜美,做法很好。当干菜肉、霉千层上桌时,周总理高兴地说:“这是家乡菜,你们大家多吃一点。”饭后,周总理叫秘书结帐,而自己一边服药片,一边批阅文件。秘书结完帐后,周恩来问付了多少钱,当知道菜馆只收了10元多一些钱时,就对姜师傅说:“那么便宜,那不行。”他向秘书交待,再去加钱,要按全价付足。这时姜师傅表示再收5元。周总理又说:“不够的,不要骗小孩那样,你收不足钱,我就不走了。”姜师傅只得又收下了 10元钱。可是过了一个多小时,杭州机场来了电话,说是周总理上机前留下10元钱,补付今天午饭钱。原来周恩来上飞机前唯恐楼外楼菜馆没有收足钱,又拿出10元钱,托省接待处同志转交。这样,周恩来三次共交了30多元钱。于是,楼外楼菜馆只好将周总理午餐用的饭菜按市价—一计算,用料除鱼、虾、鸡价格较高外,其余干菜、豆芽、霉千层等都是极普通的,算完细帐,总共才19元多一点。菜馆于17日给周总理详细地写了一个报告,并附上菜价清单,把多收的钱请有关部门的同志转交给周总理办公室。

周恩来的“住”

周恩来从西柏坡进北京城以后,一直住在中南海西花厅。那是一座老式旧平房,年久失修,墙上的砖有不少斑痕,墙皮老旧出现了碱印;柱子上的油漆大部分脱落,有的柱根已要糟朽;地面是大方砖,每到夏天就泛潮;窗户裂着大缝,冬天还要用纸糊窗缝;天花板也很陈旧;厕所不在卧室,上厕所还要走一段路。由于房屋潮湿,周总理常闹腿病。有关部门几次要给周总理修房,均遭到周总理的拒绝。他说:“这个条件,比起延安的窑洞好多了。我们经济还很困难,又在抗美援朝,怎么能为我花这个钱?”

周恩来的“行”

周恩来的专车是红旗牌。在我国的解放牌汽车生产出来之后,周总理指示要自力更生尽快研制出我国自己生产的轿车。红旗牌轿车刚研制出来,他就将这种车定为自己的专车。他说:“我喜欢坐国产车。”当工作人员劝他说:“这种车刚研制出来……等产品完全定型后再说。”周总理笑着说:“我是试用,不保险才试用,保险了还谈什么试用?我坐上了可以促进他们改进,促进我们的民族工业发展。我坐了红旗车,就是为他们做广告。”后来,国家又进口了一批高级奔驰车,有关部门想给周总理换一辆奔驰车,周总理严肃地说:“那个奔驰车谁喜欢谁坐去,我不喜欢,我就坐红旗车。”

周恩来的“用”

周恩来办公室的陈设十分简陋,室内只有写字台、小会议室桌各一个和几把椅子,连沙发都没有。周总理不允许给他购置办公用品。两只落地台灯是中南海的工人用铁管子、洋铁皮做的。两个笔筒,一个是价钱最便宜的普通玻璃杯,另一个是山水玻璃笔筒,破碎后,里外用橡皮膏粘合继续使用。

周恩来戴的手表是上海牌。自从我国自己能生产手表起,周总理就买了一块上海牌手表戴着。有一次,这快手表坏了,送去修理,有的同志看到周总理戴这样一块普普通通的上海牌手表,怀着对周总理崇敬的心情,给他送来了一块外国新型表。但是周恩来微笑着摇摇头,退了回去。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