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化解危机是创新的切入点 张永谦  
 

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曾说:“人类的一半活动是在危机当中度过的”。正因如此,创新并不只是来源于的对未知事物探索的兴趣与热情,也发生在面对威胁的时候。

面对危机,为求生存,人类未必胸有成竹,但必须力求创新,摆脱困境。

2002年4月,天文学家依照当时观测到的轨迹宣称,小行星2002 NT7将于2019年2月1日与地球相撞。预计撞击速度达每秒28公里,无论撞落在地球五大洲的任何一地,都足以摧毁整个洲块,并造成全球性的气候剧变。仅仅几天之后,天文学家宣称,就彻底排除了撞地的可能。一场虚惊化解了。根据统计概率,直径500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平均2万多年发生一次,直径1公里的小行星每10万年发生一次,直径2公里的每20万年发生一次。尽管概率如此之低,危机却促进了全球科学家的合作与创新,他们互通信息、资料共享,并于1996年成立了太空防卫基金会。虽然现在还没有预防天地相撞的有效对策,但是,危机成了推动创新的动力。

有时,旧的危机过去了,新的危机又来了,摆脱危机的出路还是创新。

上世纪60年代,当罗马俱乐部的科学家发出人口危机的警告时,恰是我国人口压力最大、温饱难以保障的日子。多年来,我们为增产粮进行了不懈地努力。人们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品种,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2004年,超级杂交稻项又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但是,世间正潜伏着新的危机。

2004年6月8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网络版上公布了新的研究结果,研究人员认为,全球升温将使水稻减产。过去,在科学界比较公认的说法是,炎热并且阳光充足的天气,能够增进光合作用,从而促进农作物生长。最近的研究发现,夜间的最高温度每上升1℃,水稻的产量就大约下降10%。这是因为夜晚温度较高会加大植物的呼吸作用,影响了谷物的生长。英国牛津大学环境变化研究所的科学家进一步说,如果这个发现对全球所有的农作物都适用的话,那么,全球变暖对于粮食生产将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应对这种危机的办法,就是培育出能够更好地适应这种炎热夜晚的水稻新品种。这是危机激发创新的又一事例。

面对危机,应对自如,勇于创新,可以转危为安,取得新的成就。

1982年9月,美国芝加哥地区有人因服用含氰化物的泰诺药片中毒死亡,一开始死亡人数只有3人,后来传说全美各地死亡人数高达250人。这一严重事件发生后,生产泰诺药片的强生公司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第一,立即对所有药片进行检验,确认所有受污染的药片总计不超过75片,中毒死亡的确切人数为7人;第二,不惜花巨资在最短时间内向各大药店收回所有药片;第三,花费50万美元紧急向有关的医生、医院和经销商发出警报;第四,最重要的是,当事态已趋稳定,投毒的疯子已被拘留时,他们并没有急于将产品投入市场。强生公司的领导层审时度势,抓住美国政府对药品 “无污染包装”立法的时机,率先响应,创新包装。在采用新包装的产品投入市场后,仅用5个月的时间就占有了原市场份额的70%。一场“灭顶之灾”,为强生换回了更高的声誉,这是面对危机成功创新的一个事例。

面对威胁,化解危机,是创新的一个最佳切入点;固步自封,排斥变革,必将毁于危机。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