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中国记者的提问与日本宣传的效应 肖荣  
 

据《国际先驱导报》2005年4月21日报道,在4月17日晚随日本外相访华的日本外务报道官高岛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唯一得到提问权的是中国某广播电台的一位女记者,她要求高岛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作出解释,并请日本考虑“如果布什祭拜那些向广岛投下原子弹的美军,日本人会是什么心情”。报道说,“高岛避重就轻地说:‘我不是首相本人,我不清楚首相的考虑。但小泉首相表示过将重新考虑通过适当形式参拜靖国神社’。”

看了这则报道,心里别有一番滋味。这不仅是因为高岛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的回答“避重就轻”,更多的还在于这位中国女记者提问中举例的失当(可以说愚蠢)。我揣摩,高岛听到这样的发问,心中定会暗中窃喜。我不怀疑这位中国女记者提问的本意是好的,她是要说明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伤害了中国和亚洲人民的感情,但她以“请日本考虑如果布什祭拜那些向广岛投下原子弹的美军,日本人会是什么心情”作反衬,则恰恰上了日本多年来不遗余力地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否认自己是加害者)宣传的当。

中国和亚洲人民反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是因为靖国神社供奉着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14名甲级战犯的牌位。正如法国《费加罗报》曾发表过的一篇题为《东京宽恕战争罪犯》的文章中所指出的:“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实际上也是对这些甲级战犯的参拜,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参拜。”

美军向广岛投下原子弹,动机尽管十分复杂,但它毕竟是一个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为了迫使日本尽快投降而采取的措施,布什即使去祭拜那些向广岛投下原子弹的美军,其含义也与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完全不同。这位女记者把这两者扯在一起作比较,十分荒谬,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惯用宣传手法对人的潜移默化,也说明我们的新闻工作者迫切需要加强起码的国际知识、历史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素质。

令人忧虑的是,在目前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一些报道中,类似的似是而非的提法还不是个别的。如现在有一种说法,说二战有三大悲剧:奥斯维辛集中营,南京大屠杀和广岛、长崎被原子弹轰炸。这种说法也是很不恰当的。因为产生第三件事情的原因是与前两件根本不同。如硬要把这三件事情排在一起,那是需要加很多说明才能让人明白的。

我很认同上述法国《费加罗报》的《东京宽恕战争罪犯》一文的观点:“日本人有历史遗忘症,他们只知道自己是受害者,只知道广岛被原子弹轰炸。” 该文还指出,在靖国神社举办的名为“我们怎样战斗”的展览,其内容极具侮辱性,完全抹煞了日本侵略别国的历史。这个展览在西方人眼中就如同否定屠杀犹太人历史的新纳粹行为,新纳粹行为在西方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而这些人在日本却可以为所欲为。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认为,日本人自1945年以来很少做出努力,使邻国减少对他们的怨恨,日本人缺乏认罪感。

2004年8月15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倒数日本的战争—从原子弹到靖国神社”的文章。文章说,“8月是日本倒数战争的月份—8月6日和9日,可看到许多日本人涌到广岛、长崎的和平纪念广场前,为二战时美国投下的两颗原子弹哀悼。到了8月15日,在首都东京看到的却是另一种风景——日本老兵穿着军服,奏起军歌,大步走进军国主义的靖国神社”。文章作者说,“20世纪80年代初期,第一次在日本看到日本制作的战争记录片时,就感受到日本对战争的回忆和其它亚洲国家很不同。他们经常以广岛、长崎作为开场白,原子弹的受害者呼吁和平的到来。日军入侵亚洲的残酷历史,却经常被搁置在课堂外。”

原子弹的杀伤力是巨大的。日本人悼念广岛、长崎的受害者,应当是反省历史。今年2月,德国举行了德累斯顿大轰炸60 周年的纪念活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一位州议员说:“我们不能忘记德累斯顿(遭大轰炸后的)地狱般的形象,但是更不能忘记它为什么遭到轰炸。”希望日本人也能尽早懂得这一点。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