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城市设计的“人民性”含义 陈宇飞  
 

广义上的城市设计,要包含城市整体规划、城市管理、城市定位和具体的建筑物设计等多个环节,在这里,城市设计的含义比较宽泛,它更多的是指决定城市发展所必须要做的所有大事情。但我们比较熟悉的“城市设计”含义,主要还是指城市的规划和建筑物的设计。任何优秀的城市设计,都是这一城市里或更大范围内人们智慧(如跨地域、国界的设计招标形式)的结晶,是多数人劳动的结果,也当然是完整的历史文化产物。好的城市设计就必须要做到,它既要能够体现多数人的意志,又要适当考虑少数人的基本要求。城市的设计者是“人民”的代言人,代言人做得好与不好,除了其个人的修养、品性、眼界等因素外,更主要的还是要取决于制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这是“人民性”的基本要求。

根据比较成熟的城市发展规律看,在很多城市化程度很高的发达国家,城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完整的质询、咨询制度作保证,以体现和满足民众的意愿。很多城市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具有较健全的社会决策机制,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和齐备的专家咨询和民众质询形式的完整链条。2003年秋,我们在考察德国柏林市的城市发展时,曾特别关注了这一决策机制的基本含义和运行效率问题。在1989年两德统一后,东西柏林的城市融合可能是非常麻烦的事,两个柏林在城市构成理念和城市建设实践上的巨大差异,可能会给新柏林的发展造成很多困难。但是当我们向柏林市议会议长先生询及这一问题时,他说由于有非常有效的决策和咨询、质询机制的保障,新柏林的建设完成得比较顺畅。

柏林的经验是,首先要充分尊重有关城建的各类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是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而形成的公认准则,具有相当的社会恒定性和历史文化延续性,是历史文化和历代人民的智慧积淀,不能频繁修改。即使是新的城市发展建设,也同样需要尊重现成法律法规,这就保证了城市特色和文化风貌的完整性。新柏林的绝大多数新建设,都是严格地遵循着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关于建筑外观、建筑容积率和建筑高度等项目的明确条文规定。其结果是让人们通过观察这些新建筑的整体风貌风格,就可以感受到柏林这座城市的文化特色和魅力。其次,法律法规的健全,还体现在它要保证全社会都有机会参与城市的发展建设。在柏林有关的制度安排中,来自建筑、城市规划、环境设计、生态等方面的专家咨询和普通的民众质询都是必须要执行的程序,而且专家和民众都参与到决策的每一个环节中,他们的意见和决定都具有法律的效力。也就是说,专家和民众的意见,可以对最后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比如对索尼中心这样的大型建筑,就采取了持续较长时间的审慎严格的咨询和质询,认真听取了民众和专家的意见,并依据专家咨询和民众质询结果确定了最后的建筑方案。

在专家咨询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充分发挥两方面的功能效益,专家们充任的角色是双重的,他们既要代表民意,向决策机构和业主单位提出质询,又要从专业角度接受市民的质询。他们在两者间起了桥梁的作用。专家的意见可能会与民众有相当距离,这是正常的,但这个距离空间不应该太大,太无从捉摸。民众的意愿当然不能决定一切,普通民众很可能会对建筑艺术和历史相对陌生,对新的建筑艺术探索一时难以接受,那么就要专家去做引导。他们要对新建筑的投资状况、功能安排、整体风貌和艺术特色,做出解释,引导市民对建筑的真正意义和影响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专家的专业性视角和立场,也许暂时难以被决策机构和业主单位接受,那么他们就要认真耐心地向相关单位做工作,框定修正决策单位或业主单位的错误和缺失,指出其考虑不周全的问题,特别是要指出其在整体规划和文化上的缺陷。在这一方面,专家的作用和责任显得特别重要。在这样的决策流程里,一个新建筑,特别是大型建筑的决策过程,质询期往往要长达二、三个月。这完全是为了对城市发展和全体民众负责。在这期间,决策机构或业主单位,必须完全向市民开放,听取来自城建、规划、环境、环艺和建筑专家,以及新闻媒体、普通市民的质询,必须回答所有的问询。实践证明,这种质询制度促进了城市的有序发展,保证了城市的宜人特性和文化特色。

历史经验证明,质询听证制度的完善和有效,是城市发展建设的最佳保障。当年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的建设,由于市民质询的不完善,不充分,结果至今遗患无穷。2000年悉尼奥运设施的总设计师澳大利亚人菲利普·考克斯说过,悉尼歌剧院不仅是悉尼人的长年经济负担,而且其建筑功能也非常不到位,不合理。他在2002年的国会听证会上,曾宣誓发言说:尽管悉尼歌剧院给国家带来了“地标”效果和旅游效益,但毕竟不是一个功能合格的歌剧院。所以,他支持澳大利亚文化部重新再建一座歌剧院。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最主要的决定因素,还是当时的重要评委,来自美国的欧路·沙里宁对这一建筑方案的过分偏爱,是他坚持从落选方案中挑出了这一方案,他在向评审委员会提交此方案时说:“诸位,这就是头奖方案!”但对悉尼民众的意见,恐怕就没有较充分地去听取,其他专家的意见也在这位超级建筑大师面前没了声音。当然从建筑艺术上讲,这个方案确实有非常独到之处,艺术上大有创意,据建筑设计者琼·伍重介绍说,他做这个方案时是按照雕塑的要求去做的,他认为“在悉尼歌剧院,屋顶是头顶重要的”。的确,这样一座特别注重屋顶效果的洁白建筑,放在悉尼的海湾里简直美仑美奂。美则美矣,但却难以掩盖其巨额的投资负担,和作为剧院功能上的缺陷。所以考克斯激烈地提出需要再建一个歌剧院。不过这怕是又要有新的财政负担产生了。这也是城市设计中关乎“人民性”含义的一个例证。

美国著名城市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在其巨著《城市发展史》一书中,曾描述过希腊雅典的“城邦精神”,即“人类精神通过社会机体得以充分表现,社会机体则变成了一片人性化了的景色,或者叫做一座城市”。也就是说,人们通过有效的机制,在具体的建设实践中,既完善了自己的精神,也完善了城市本身。他就此总结道:“市民认为,城市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他自己与生俱来的权力:市民之间,正像朋友之间那样,绝不存在什么秘密的事情,不存在职业上的隔阂,也不存在不平等的可能性。……他们只是重新获得了他们在乡村文化中曾经享有的地位,在这种地位上他们首先是一个人,具有人类的一切特征,而且可以向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去自由发展。这至少是一种理想。”这段话,基本体现出了城市发展的基本意义和方式。而芒福德更有深意的话在其后:“而且,我们至今所赖以恰当地衡量希腊城邦的,正是它形成这种理想的能力,而不是它未能实现这种理想之处”。简而言之,需要努力造就和培育的,恰恰是这种民众积极参与和对家园负责的能力,而不是挑剔地找寻别人城市存在着的不足,或者简单地一一比照别人的城市发展现实,去照样描画自己的城市。

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趋势相伴随的,当然不仅仅是城市规模和外观的发展,更应该是城市市民精神的进步和丰富。在城市的建设发展中,民众参与如何实现,正成为一个越来越关键的问题。我们现在也能够听到日渐多起来的“民众参与”的报道,例如南京市通过市民参与方式,决定了不少重要的城市建设事项。他们的经验是,要在任何规模的听证会上,增加普通市民的比例,其意见和票决结果真实有效,并可以影响最终决策。这无疑是很好的消息。但我们也看到,在相当多的城市里,听证会也还存在着走形式之嫌,民意代表比例较小,也有些代表似经过精心挑选,做过“工作”,民意的代表性体现得很难说是充分合理。更不要说在制度层面上去努力加强建设,以确保民意表达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这样的“民众参与”不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亵渎了民众参与的神圣性和严肃性,使人民对今后的一切参与都产生怀疑或者不信任。失去了民意的支持,我们的城市发展就很难做到健康、有序、完美。所以,在今后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做出极大的努力,逐步建立起连接起决策者、业主——城市设计者、专家(重要的是还有新闻媒体)——民众的有效互动机制,以期将城市的“人民性”含义充分体现出来。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