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印度经济的光芒与阴影 陈江生  
 

从1991年开始,印度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改革以来,印度经济迅速发展,到了本世纪初,印度人更是大声宣告:印度大放光芒;21世纪是印度的世纪。那么印度经济是否像印度官学两界以及西方某些学者所声称的那样能在21世纪取代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楷模呢?我们认为,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确实,印度经济已经取得了非同一般的成绩。首先,改革带来了印度经济的快速增长。除了1992年和2001年外,印度经济增长率均高于5%,有6年高于6%,2003年度甚至达到了8 .3%。

其次,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印度的人均收入从1992年的321美元增长到了2004年的602美元,几乎翻了一番。同期,城市里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从30%多下降到20%,12年下降10个百分点。农村贫困人口从占农村人口的近40%降到30%以下,下降了10多个百分点。电冰箱、电热器、洗碗机、洗衣机以及个人交通工具的销售年均增长率都超过20%,并使印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鞋袜、清洁剂和食用油等商品的消费市场之一。

再次,宏观经济运行比较健康。对外经济贸易方面,经常项目的平衡状况良好,从2002年度起经常性项目转为赢余,2003年度的经常性项目赢余了约67亿美元,2004年底外汇储备达到了1400多亿美元。通货膨胀方面,印度经济也还算健康。如果以1995年为100,2004年的通货膨胀指数也就169。9年膨胀69%,不能算过分。

印度经济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改革之功,一些先天优势起了重要作用。印度具有庞大而年轻的人口,为经济发展准备了取之不尽的劳动力;2000多万旅居海外的印度人为印度国内外经济联系提供了桥梁;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联系;相对有利的国际政治环境等等都为印度经济改革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是取得成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成绩的背后也还存在着软硬两方面的问题。

从硬件上看,地缘位置对印度经济的发展并不太有利。在全球范围内,北美集团、欧洲集团以及东亚集群构成了当代世界的三大经济发展群。印度现处三大发展群之外,即使加入东亚发展群,也很可能因为地缘、文化等因素而成为区内的边缘国家。而如果想以印度为核心,创立世界经济的第四个经济发展群则并不容易。在印度所处的南亚地区,各国经济都比较落后,就连与印度隔海相望的东南亚国家缅甸也是穷国。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印度要创出石破天惊的经济奇迹,是比较困难的。

而且,自然资源的贫乏对印度经济发展的硬约束作用也很大。印度地不算大,物也不博,人均资源量更显贫乏。以石油为例,印度的探明石油储量是54亿桶,人均约5桶,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0。由于国内石油产量较低,加之石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较高份额以及石油利用率较低,印度经济对国际油价既敏感又脆弱。

另外,基础设施落后对印度经济下一步的发展也是一个问题。这当然会严重地影响印度国内外投资的热情。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印度设计了绕过工业化阶段而直接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路线图。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却是加重印度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因为,在资本有限的条件下,第三产业投资的增加,就意味着对其它产业投资的减少。因此,印度虽然有亚洲最庞大的铁路网,但陈旧不堪,大部分是在国家独立以前的殖民地时代建设的,铁轨不仅宽窄不同还要分成三类。在印度旅行,换车换轨是家常便饭,交通事故频繁,很难实现现代化的运输任务。

从软件上看,印度的社会结构过于复杂。印度国内的宗教、种姓、民族等问题非常复杂。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以及其它宗教的冲突从没有停止过,而且人们无法预料这一冲突什么时候会恶化或好转。种姓问题在目前还看不到有解决的迹象,而只要种姓制度存在,低种姓的人们要脱贫便只能是天方夜谈。印度民族众多,而且最大的印度斯坦族只占全部人口的46.3%;一些民族之间的矛盾很深,并时常爆发。无论是北边的克什米尔问题,还是南边的南印度自治问题,或者是东北的分离问题都比较严重。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格局的变化,民族问题会怎样发展也是一个未知数。

更让人沮丧的是由于印度所谓的民主政治的运作形式有问题,其政治稳定性非常差。国大党集团和人民党集团交替执政,更替频繁,而且两个集团的执政理念相差颇大,容易造成经济发展的不稳定。而且印度的改革是一种新自由主义式的改革,这种改革的特点就在于通过市场的力量来唤醒竞争意识,以提高经济效率,但典型的后果之一就是贫富分化。贫富分化的加剧当然只会给政治的不稳定再添一把火了。

还有,对全球化的抵触也构成了印度经济发展的障碍。虽然经济全球化未必什么都好,但因此对许多先进文化采取排斥的态度是不会有利于发展的。排斥全球化的态度造成了印度在经济政策上的保守。印度对外国贸易和投资进入印度高度警惕,甚至那些和国防没有什么牵连的经济领域也设置了重重限制。

最后,印度式的自信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它总是声称其金融体制如何优越,但是这一金融体制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与中国危机重重的金融体制相比,却要小得多;总是难以正视自身政治和法律体系臃肿、低效率等问题而自称民主制度优越,发展良好;周边树敌较多。

所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印度经济这本经也并不好念。我们认为在成长的十年之后,印度经济很可能会迎来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的十年。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