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国家建设需要工程哲学 朱训  
 

现代化建设工程中

充满哲学问题

提起工程,许多工程出身、从事实际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都会充满亲切感、现实感、“事业感”,因为不论是建煤矿、架桥梁,还是技术攻关、工艺创新,都是我们天天面对、亲身参与的领域。许多搞工程的人往往并没有多想工程和哲学有什么关系,有人甚至会认为工程是非常现实的,而哲学是非常抽象的,二者距离遥远;另一方面,许多搞哲学的人也没有认真地思考工程活动中有什么重大的哲学问题,于是,对工程问题的哲学思考无论在工程界还是哲学界都成为了一个薄弱环节。

实际上,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现实上看,工程和哲学都不可能是无关的,在工程现实中是充满着哲学问题的。

我是学地质的,从事地质矿产勘探实际工作和管理工作40余年。我从亲身经历中深刻体会到:以矿产勘探领域为例,哲学问题无处不在,哲学思维是指导包括矿产勘探在内的科技和工程实践的有效方法。

矿产资源由于大多深埋在地下,看不见,摸不着,矿产勘查要解决找什么矿、到哪里去找矿、用什么方法找矿和如何才能找到矿的问题,这就必须正确认识与掌握矿产的形成、分布与变化规律。要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不但需要进行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实践,同时也需要有哲学思维。比如对中国资源的认识,以往我们往往用“地大物博”来形容,这种“习惯性”的认识显然是不准确的,但如果笼统讲我国资源匮乏也不准确。科学家和工程师不但需要精通自己的专业而且需要有哲学思维的本领。如果辨证地分析我国的矿产资源,可以看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矿产资源数量既多又少,二是矿产资源态势优劣并存,三是矿产资源形式有喜有忧。就数量来看,中国是总量资源大国,在已探明的168种矿产中,有45种储量居世界前3位,有20余种居世界第一位。同时我们又是人均资源小国,我们人均占有资源仅是美国的1/10。从质量来看,我们的矿产有富有贫,有纯有杂,有大有小。在我国能源资源供应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能源开发与节能降耗的关系,如何处理传统能源开发与替代能源开发问题,如何处理好国内能源开发与国际能源利用的关系,这都需要有哲学思维。

1992年,我出版了《找矿哲学概论》一书,这是一本“应用哲学”的著作,目的是研究和总结找矿实践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主要范畴和研究方法,这本书对指导矿产勘查、减少盲目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要善于运用哲学思维

指导工程建设

工程活动塑造了现代文明,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工程是现代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现代工程造就了现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现代工程活动对社会、自然、生态环境已经产生和正在产生巨大、深刻的影响,其中的超大型工程更表现出大规模、巨系统、超长期、高投入、高科技含量的特点,这就使得这些工程的决策和实施有了空前的重要性,因为任何疏漏和失误都将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和灾难。

当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我们已经建设、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如三峡工程、探月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青藏铁路工程等。自觉地运用哲学思维来指导工程建设,这是时代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应该努力做到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确保经济和社会高效、快速、持续和健康的发展。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毛泽东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小平同志也强调全党各级干部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性,要求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工程领导者、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界的其他人员如果没有理论思维,如果不会应用唯物辩证法,就会迷失方向,丧失自我。我们在学习和应用唯物辩证法时,应该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摸索和把握工程实践的特点和规律,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既要大胆创新,又要尊重客观现实;既要讲规模、速度,又要讲质量、效益;既要注意眼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发展。在工程活动中,工程决策问题有着特殊的重要性。一项工程,为什么上马,在何时何地上马,这项工程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在工程决策中必须认真考虑和正确解决的问题。由于现代工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工程决策问题也空前复杂了,在这样的情况和条件下,对决策者和工程师需要具有的哲学素质和理论水平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程领导者和工程技术人员都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哲学思维水平,应该善于运用哲学思维指导工程建设——这是形势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国家和人民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