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学术行政化与科层体制 倪 震  
 

画家陈丹青在清华大学5年始终不能适应“学术行政化”的教育体制而不得不选择离开,此事近段时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

在我看来,陈丹青的辞职凸显了大学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张力。本来,学术与行政具有不同含义和性质的,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运行方式和价值取向。但是,由于我们习惯于用行政管理的逻辑和方式来管理大学,按照行政组织的结构和方式来设计大学的内部组织,对校、院、系进行权力分配,并赋予其相应的行政级别,确立管理中的隶属和服从关系,因此,大学常常以行政化的命令方式和习惯处理学术性事务,而大学中的学术组织(如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等),也或者泛化为行政组织,行使某种行政职能;或者作为“虚位”组织,学术权力往往难以产生实际的作用。

从一个更大的范围看,这种“学术行政化”与社会盛行的科层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实际上是后者在大学的反映。

科层制是以严格的等级制度为依托的一种“官僚制度”。按照韦伯的解释,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科层制是一种法律化的等级制度,表现为一整套持续一致的程序化的命令——服从关系。第二,上述从属关系一般是由严格的职务或任务等级序列先在地安排的。第三,科层具有非人格倾向,其运作的主要指标是可操作性与效率。第四,它也具有技术化倾向。现代科层不仅愈益倚重各类专家,而且在管理的方法和途径上也越来越科学化、合理化,即有一个量化标准。

以此来看,虽然陈丹青批评艺术学院讲“量化、管理、科学、科研”使人们无法辨认人文艺术的规律与本质,扼杀了艺术创造力,并声称自己不进入这一“话语圈套”,是极具针对性和艺术家眼光的;但是,恰恰是他所批评的这些东西,构成了科层体制的内在属性。由此可知,只要你还处在那个环境中,你就必须遵守这套话语系统;只要科层化的管理存在于大学,即使是艺术学院,其头等大事也必定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思想、教学评估”之类的东西。因为这是科层制的“铁律”。

正是无处不在的科层制,从组织机制和运作方式上将学术纳入行政系列,而“学术行政化”的后果,就是学术向行政“俯首称臣”,全面依附于行政。

没有学位,只有小学毕业证和研究生毕业证的陈丹青,2000年被清华作为“百名人才引进计划”中的一员,成为美术学院的特聘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从这一点来看,足见清华为才是举的胆识和气魄,但5年后,这位著名画家终因无法忍受“学术行政化”体制而不得不离开,可想而知,这一怪圈是何等的坚硬,即使是清华这样顶尖的大学也无法打破。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行政权不能侵犯学术是基本底线。目前盛行于各高校的“学术行政化”是大学职能的异化,而长期让科层体制主宰大学,将会窒息大学的创造力和生命。陈丹青的离职,再次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大学的危机所在。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