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如何开展双向交流 孙慧荣  
 

中央党校教学阶段的双向交流,是党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校教学的特点之一。它不仅是课堂的延伸,而且是师生共同深入思考和研究重大问题的一种形式,也是达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一种有效途径,深受师生欢迎。根据党校近几年来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搞好双向交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很重要。

充分准备,精心组织。搞好双向交流,充分准备,精心组织是前提。一是学员支部、组织员和下班教师的工作要三到位:即学员支部领导到位,组织员协调到位,下班教师指导到位。三者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发现骨干,作好交流前的个别动员。二是抓好小组讨论。双向交流是在一次或若干次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的,能否组织好小组讨论直接关系到双向交流的效果。在小组研讨之前,教学小组要精练细化研讨题,对研讨内容、组织方式和时间安排作出部署,要求学员认真准备。主讲教师、下班教师和有关教研部的教师及组织员分别参与各小组讨论,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引导。下班教师及时将讨论中提出的问题收集整理出来并反馈给参加交流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发现骨干,推出到支部双向交流的发言代表。三是教师要有备而来。这就要求参加交流的教师熟悉教学阶段内容,对学员提出的问题有所思考有所准备,与学员交流探讨问题时思路清晰,观点鲜明,有自己的见解,在释疑解惑的同时带动全支部的交流研讨。

主题明确,突出重点。双向交流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交流的内容。因此,在交流的内容上,一要体现党校教学的指导思想、目的和要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二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抓住重点;三要结合学员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调动学员思考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四要有针对性地以大多数学员最为感兴趣的重大问题作为交流的主题和交流全过程的主线,以点带面,向深拓展。

解放思想,营造氛围。解放思想就是不带条条框框,不设禁区,开动脑筋,畅所欲言。一要实行“四不主义”,即不戴帽子、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装袋子,充分调动学员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轻松活跃的研讨氛围。二要师生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平和对待认识上的分歧,不唯我独尊强加于人,不以个人好恶为判断标准,允许不同的观点和认识存在。对于个别偏激甚至是错误的观点,教师要善于从正面引导、阐释,澄清模糊认识,以理服人。三要提倡思想交锋、展开争鸣,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探讨问题,使各种思想、认识、见解在相互碰撞中得到升华。

形式灵活,师生互动。组织双向交流,形式应因学员支部实际需要而异,可灵活多样。目前有以学员谈认识体会为主的,有以教师答疑为主的,也有以交流讨论问题为主的。为多数师生所认可而且效果比较好的大都采取“三段式”:即首先由各小组推荐的发言人概述小组讨论情况,提出共性问题,并就一个重要问题简短地谈自己的思考和体会;然后教师针对学员学习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归类梳理,简明扼要地阐述自己的思路和看法,学员可随时插话;最后,大家就其中的主要问题与教师自由讨论。从时间分配上“三段”也以各占1/3为宜。若学员发言时间过长,或老师占用时间过多,就会造成师生自由研讨的时间不足,影响效果。要达到师生互动,一是选好主持人。一般来说支部双向交流或由学员主持,或由下班教师主持。主持者要善于把握局面,合理分配时间,引导讨论切题,调动学员参与。二是学员、教师讲话要精练。提倡说短话,谈观点,直入主题,抓住重点,见解精辟凝练。下班教师要对作主题发言的学员和参加交流的教师提出时间和内容上的明确要求。三是鼓励师生各抒己见。应允许各种各样的观点充分展示,即使是不成熟的,甚至有可能是错误的,都可以研究探讨,集思广益,拓宽思路。双向交流作为研讨的一种形式,师生互动,切磋启发,才能相得益彰。

双向交流组织得不好,就会流于形式。成功的双向交流,不仅使学员和教师在讨论和交流中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形成新的认识,对一些重大现实问题有新的思考,而且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进修部)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