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美国的双高赤字及其影响 华林  
 

美国是个大量依赖信用消费,过度举债度日的国家,从个人家庭消费到政府支出都不例外。从个人消费看,大到住房汽车,小到微型相机,付款少许即可提前消费。发达的信用体系和便捷的分期付款方式,大大刺激了个人消费。当国内产品不能满足这种庞大的国内需求时,就需要大量的从国外进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成为进口产品最多的国家,如今也是外贸逆差最大的国家,近年来外贸赤字不断创出新高。到2004年底,美国的外贸逆差达到6117亿美元,经常帐户赤字占其GDP的比例达到5.4%,这样高的赤字意味着美国进口的产品和服务要远远多于其出口,说明美国人消费过多而储蓄过低。

与巨额外贸赤字同时存在的是美国政府的高财政预算赤字。由于美国政府近年来国防预算不断增加,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和重建耗资巨大,使美国政府的预算赤字越来越高,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达到4.7%。高财政赤字意味着美国政府每年要比其所能得到的税收多花费数千亿美元。

美国的双高赤字使人们对美国经济特别是对美元的前景感到担忧。虽然美国政府一再重申保持强势美元政策,但美元自2002年1月以来一直处于下跌的趋势之中。与欧元的比价跌幅超过30%,与英镑的比价也下跌了约24%。这样的数字在其他一些国家足以引发金融危机。

消除巨大的贸易赤字,不可避免地成为布什连任后新一届政府的重要任务,其可能选择不外乎有三:一是美元贬值,这是市场普遍预期的方式。美元贬值有利于降低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价格,增加美国的出口,使贸易赤字逐步缩小。由于货币贬值,美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比欧洲厂商的同类产品便宜了许多,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出口量大增,出口厂商大为获益。美元贬值也使美国进口商品的价格提高从而抑制消费,但这对习惯于举债的美国消费者而言是难以做到的。二是提高利率,以吸引更多的外国资本进入美国。庞大的外贸赤字需要通过增加储蓄和吸引外资来弥补。由于美国人储蓄不足,需要依靠吸引外国投资者通过直接投资或购买资产的方式来弥补贸易赤字。美国进入新一抡加息周期,利率的上升将有利于吸引外国投资进入美国,从而弥补巨大的贸易赤字。三是对贸易伙伴国家施加压力,促其货币升值。如今一些东亚国家,如中国,日本和韩国等都不断受到来自美国的要求货币升值的压力。此外,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美国拥有货币发行权,具有独特的优势。也许这也是美国并不十分在意巨大的贸易赤字的根本原因。

同样,降低预算赤字需要美国政府增收节支。但一再作出永久减税承诺的布什政府,采取税收手段增加财政收入的手段非常有限,这就要求美国的各级政府大幅度地减少财政支出,以压缩财政赤字。但美国同时面临两场战争后的恢复任务,加上国内开销巨大,政府可选择的余地并不大。

由于双高赤字的存在,美国早已是净债务国。美国的负债由1997年的3600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3.3万亿美元,高出美国全年出口值的一倍。作国际比较的话,比当年巴西和阿根廷经济危机时所占的比例要高。如果美国按照目前的速度消费和借贷,美元有可能逐渐失去作为国际主要储备资产的地位。

美元如今的地位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历史上的英镑。在二十世纪初,英国是最大的在债权国,英镑是当时世界的主要货币。但在随后的40年内,由于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经济政策的失误,英国成为净债务国,英镑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逐渐为美元所取代。如今美元会否重蹈英镑的覆辙成为经济学界议论的话题。应该说至今还没有一种货币能够取代美元的地位,未来的趋势是在各国央行的储备以及个人投资的组合中,美元资产的比重会逐渐下降。更长期地看,具有由一揽子货币取代美元作为各国主要储备货币的可能。

美元的贬值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历史的教训值得记取。在1970年代早期,美元危机导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崩溃,由此产生的通货膨胀使西方经济遭受严重打击。80年代美元也曾贬值超过40%,虽然对美国本国经济的危害较小,但日元的大幅升值使日本经济受到重创。

如今又一轮回,目前外国央行持有达到2.3万亿的美元资产,全球外汇储备在过去18个月上升了1万亿美元,美国的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使美元的价值下降,超宽松的美元政策也使其他国家的货币受到升值的压力,而升值意味着所持有的美元资产的损失。一些国家的货币纷纷盯住美元,这又需要大量买进美元,释放出本国货币,国际间货币的流动性大大增加,目前看虽然没有引起过高的通胀,但过量的货币进入房市和股市,推高了资产价格,形成新的泡沫。美元贬值对具有巨大美元储备的国家造成冲击,这尤其以东亚国家为甚。同样,应对美元的大幅波动,对于中国这个具有巨额美元储备的国家十分重要。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