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建立和完善改革协调机制 余闻  
 

2005年3月8日下午,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在北京举办“中国改革评估——进程与挑战”改革形势分析会。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围绕2004年改革进程分析与评估、2005年改革重点预测与建议、如何加强改革协调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会议指出,我国的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十六届三中全会对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做了总体部署。20多年改革的实践证明,每当改革处在关键时期,改革的统筹协调就更加重要。

1、改革尚未完成,还有很长的路。要从长计议,加强对改革的统筹领导和协调。过去20多年的改革,我国在市场配置资源、市场主体形成的基础性改革方面有重大进展。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尚未破题。当前,我们面临的都是一些触及面宽、涉及利益层次深、配套性强的改革;都是前些年由于某些原因想改而未改、改了未改好或未改到位的某些重要改革,改革确实到了真正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尤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重大利益关系调整的新阶段,多方改革动力不足,甚至对20多年来的改革路径产生某些质疑和争论。这使得改革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改革的难度更大,复杂性加深。在这个特定背景下,加强对改革的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既非常必要,又十分迫切。

2、宏观调控凸显改革的紧迫性。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发展是主要矛盾。实际上,由于改革的滞后,累积的体制性矛盾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如果不加快改革,试图通过经济增长来缓和、消化和解决经济生活和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将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且会加大体制性矛盾和问题的严重性。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不动摇,通过改革消除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

这次宏观调控反映出的问题明显地同体制问题相联系,改革滞后是形成经济生活和经济运行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根源。宏观调控反映和暴露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机制等三大问题,根本上是体制问题、制度问题。这一次的宏观调控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解决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在于改革。因此,要统一对改革的认识,重振改革的热情,加强对改革的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

3、强化改革的统筹协调,加快推进改革,在当前尤为重要。事实上,我国各方面的改革都处在关键时期:一是我国经济运行中屡屡出现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且久治不愈的情况,从根本上说,都是不合理的体制和机制所致。不加快推进改革,理顺体制关系,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就难以解决;二是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仍很尖锐,总体贫富差距正在扩大,社会阶层的断裂可能威胁到社会稳定。不加快推进改革,建立利益均衡机制,我们担心的社会分化和社会动荡等不良后果就有可能出现;三是某些改革的不到位,已对经济社会生活形成严重影响。近几年,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垄断行业改革和政府改革进展不大,对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产生多方面不利影响。不加快推进改革,并通过改革超脱行业利益、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及群体利益的影响和制约,改革就不可能完全到位,甚至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假改革、不改革的扭曲行为,使改革在实践中大打折扣,在广大百姓中产生某些误解。

因此,应建立和完善改革协调机制和执行机构。从领导和谋划改革的要求看,建立改革协调机构的主要任务是:第一,加强对改革的统一领导,审时度势,把握机遇,综合协调各方面改革的顺利推进;第二,强化改革的决策机制,对每一项重要的改革做好总体部署,使改革决策机制更加统一有力;第三,坚持统筹兼顾、综合配套,对各方面的改革实施具体、统一协调;第四,综合把握改革的总体情况,并推进综合性改革试验和专业性、地方性的改革试点。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