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从“环保风暴”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苏杨  
 

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执政以来,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新的发展理念,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等新的发展目标和“五个统筹”等新的发展手段。这种背景下,环保工作在国家发展中地位的“爆发”乃大势所趋。但多年来“GDP指挥棒”的惯性犹在,环保仍然处在“中央催、地方推”的“对策压倒政策”的尴尬境地。环保行政部门亟待通过“有为”觅“有位”。

但也必须看到,环境目标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仍然必须将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所以必须统筹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如果将环境容量资源作为与资金、自然资源并列的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稀缺资源的话,保护环境就变成了一种追求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经济活动”,即通过计量各种稀缺资源的投入产出比来决定经济活动的方式和强度。得不偿失的,当然要舍弃。从这个角度而言,环境保护与中央一再强调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致的。事实上,也只有从这个角度看环保,才可能真正统筹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当然,这其中就必然涉及到对环境容量资源的定价问题。只有定得合适,才可能既保证经济增长也兼顾环境保护。

我国自2000年进入重化工业高速增长时期以来,工业污染出现大幅反弹,“十五”计划确定的二氧化硫排放削减量等指标肯定无法完成。同时,出现了经济过热现象,例如2004年开工建设火电机组容量几乎超过2002年的1倍,而其建设资金中超过2/3来自银行贷款。如果这种势头不减,很快就会出现重复建设导致大量银行呆账坏账的局面。历史在这里给了环保一个有为有位的机遇:通过抓环保来控制一些工业项目(例如我国排放二氧化硫中近50%来自火力发电厂排放)不当建设的势头,既有利于环保目标的实现,也调控了经济,可以使科学发展观今后在各地、各行业得到更好的贯彻。

至于这样可能会加剧电力紧缺的说法,必须看到,目前的电力紧缺不仅是由于装机容量不够,很大程度也是因为煤电价格矛盾所致。而且按目前的电力建设速度,这种短缺是暂时的。相反,如果不未雨绸缪、及时调控,未来电力建设过度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是长期的。电力公司多花15%左右的资金建设脱硫设施是一种起码的社会责任体现,何况,国家环保总局早在2004年就已经通过多种公文“劝诫”各电力公司按要求开工建设脱硫设施。日前被国家环保总局暂停属于典型的“敬酒不吃吃罚酒”。再说,长期以来一直享受垄断行业暴利的电力公司也应该“还利于民”了。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