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拓展军事伦理教育 尚 伟  
 

当前,如何应对世界军事变革,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确保我军胜任“打得赢,不变质”两大历史使命,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而要解决好这一课题,加强军事伦理研究和军事伦理教育,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学界普遍认为,军事伦理学是以军事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包括军事道德关系现象、军事道德意识现象、军事道德活动现象等等。军人伦理学则是集中研究军人道德的学问,包括军人道德理论、行为规范、德性养成等等。它们面对的都是军事领域的道德现象,其目的都在于通过道德提升军事主体的力量,更好地为国家、阶级、集团的利益服务,直至赢得作为“政治继续”的战争。这种将军事伦理学和军人伦理学视为与军人道德有关的意识和行为规范体系的观点很具代表性。

近年来,还有学者提出“国防伦理”概念,认为军事伦理学与军人伦理学同属国防领域的伦理学。国防伦理学即是研究国防领域全部道德现象的科学,国防伦理应当而且也可以涵盖军事伦理与军人伦理的全部内涵与外延。由“国防伦理”概念,又衍生出“国防伦理观”、“国防伦理关系”、“国防伦理教育”、“国防伦理精神”、“国防伦理资源”等新概念。还有学者将国防伦理视为国家和社会成员关于处理国家关系、致力国防建设的价值取向和伦理道德行为规范体系,是国家和民族精神文明和伦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伦理的研究及其应用,不仅是对人类发展前景、现实利益冲突以及生命价值的普遍的人文关怀,而且是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关系的协调,对国防建设、战争活动与军事行为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准则、以及军事活动主体精神境界的必然追求,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总的说来,当前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正逐渐从军人伦理向军事伦理、国防伦理扩展,研究视域已经超出了军人道德的范畴,拓宽到国家民族文化与整体军事实践的背景之下,提升到国家总体战略和人类终极关怀的高度,这无论对学科的发展还是对军队思想道德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其中,加强军事伦理的研究又显得更为重要。虽然军人伦理、军事伦理、国防伦理各有其具体研究内容和实践意义,但目前也可以将军人伦理学和国防伦理都纳入军事伦理学的领域进行研究,在进一步充实、完善和发展军事伦理学的同时,既使军人伦理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也使国防伦理的研究具有相对成熟和深厚的军事伦理学基础。

从军事伦理教育的内容看,应尽快改变将军事伦理教育等同于或基本等同于道德教育的思维局限,突出战争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意识,并以此为根据强化和提升军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境界,使之爱国心、报国志建立在对战争正义的理解和对政治理想的追求的理性基础之上,在进行军事斗争准备和面临各种危机事件处理或参与可能发生的战争时,信念更加坚定、意志更加坚强。与此相联系,军事教育的目标也应突破将伦理教育仅仅看作是“德育”的传统观念,在肯定其德育功能的同时,还应强调其实现“智育”功能,要使受教对象“理解而后信仰”,将道德教化的价值功能转变为理性信念的真理功能,并努力造成广泛的教育传播主体群。

从军事伦理教育的主体和途径看,应突破将军事伦理教育看作是专属于军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员和军队政工干部的任务和职责的观念,既要充分肯定军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员和政工干部的教育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作用,同时也要将军事伦理教育渗透于专业教育之中。军事院校培育的各种专业人才以及领导人才,毕业后将服务于我军各个部门,他们或将运用为数庞大的国军预算,或将掌握各种致命的武器,甚至掌握其下属的性命,要担当起如此重大的责任,必须要具备高超的道德伦理素养。因此,军事伦理教育的途径必须拓宽,必须渗透于各种专业知识的传授中,要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时加入价值判断的相关内容。

此外,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军事伦理教育对象也不应仅仅局限于军人,要充分认识到对广大民众进行军事伦理教育的重要意义。信息化技术、信息化系统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军用和民用界线模糊,并日益趋于统一,信息作战的战争潜能极大地蕴藏于整个信息社会之中,信息化战争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线式作战、接触对抗,斗争形式多种多样。比如,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每一个信息系统都可能成为入侵的对象,任何一个懂得计算机的人都可能成为“网络战士”,可从不同的地域对敌实施网上进攻。因此,运用一切手段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将分散的群众力量集中起来,形成高技术力量与常规力量相结合、软杀伤力量与硬杀伤力量相结合、专业力量与非专业力量相结合的信息战力量体系,已成为国防建设的重要内涵。而要做到这一点,广泛开展全民性的军事伦理教育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