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加强学风建设 规范学术研究  
 

——中共中央党校学术规范座谈会发言摘要

一个科学的问题,道德的问题,党性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制定中共中央党校学术规范?毫无疑问,是因为在党校系统科研工作中发现了这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如果不给予高度的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和杜绝,就会导致党校系统出现学术腐败。除了要认识到有这样的针对性,我感到对于这方面工作的认识,还要进一步提高。

首先,制定学术规范,按照学术规范办事,是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的前提是要尊重前人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并在肯定这些成果贡献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推动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是这样,哲学社会科学也是这样。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课题立项和研究工作中经常出现低层次的重复,同我们对于前人和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不够,同我们对于研究领域已经解决和尚未解决的问题了解不够,同我们对于研究前沿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思考不够,有着直接的联系。解决这一问题,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主要应在深化研究上下功夫,同时制定必要的学术规范也有助于我们以严肃的态度来对待前人和他人的成果,深入了解自己专攻领域的现状和问题,以利于学术创新和科学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 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繁荣发展,已经取得很大成绩。现在的任务,是要在质量上下功夫,多出精品力作,多出优秀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总结自己的经验,借鉴别人的做法,严谨治学,端正学风,形成一套科学的学术规范,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在拓展和深化两个方面持续地健康发展。

其次,制定学术规范,按照学术规范办事,也是科学伦理和学术道德的内在要求。做人要讲道德,做学问也要讲道德。在中国,古人讲政治也好,讲治学也好,首先都讲 “修身”。当年毛泽东创办新民学会的时候,会员们提了许多办好学会、改造中国和世界的办法,强调要研究问题。毛泽东在发言中说:“诸君列举各种着手办法:研究、组织、宣传、联络、经费、事业,我都赞成。唯研究底下,须增‘修养’……。”这就是说,研究问题要与品德修养联系在一起,两者应统一起来。因此,科学的发展,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哲学社会科学,都有一个科学伦理和学术道德的修养问题。这里讲的科学伦理和学术道德的修养,包括两个密不可分的层次:一个是研究的课题本身或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善的,是有利于人类和社会向着善的方向发展的;二是研究过程也要体现善的精神和要求。我们制定的学术规范,就是为保证研究过程体现善的精神和要求。它同那种不求甚解的学风、抄袭剽窃的坏习气、评价有失公正甚至打棍子、整人等恶行是根本对立的。

再次,制定学术规范,按照学术规范办事,对于党校理论工作者来说,还是共产党人党性的具体体现。党校是党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阵地,同时又是党的一个重要工作部门,党校的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党的意识,增强党性观念。我们党校这几年一直在进行“党校姓党”的教育,对此,我们的前后两任校长胡锦涛同志和曾庆红同志都非常非常重视。现在全党正在开展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在这次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确立起“党校姓党”的观念和自觉意识。而要确定这样的观念和意识,绝不是一句空话,它要体现在各个方面,首先是在政治上要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要通过我们的研究成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要树立和维护党校的形象。要知道,党校的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的是党的形象。我们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那样,珍惜党校的形象;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那样,爱护党校的形象。我们制定党校的学术规范,要求大家遵守党校的学术规范,在这个意义上,就是要维护党校的形象。因此,是否坚持这个学术规范的问题,也是一个是否坚持党性原则的问题。(李君如)

学术规范的三个层面

我们理解,学术规范应具有三个层面和功能:一是道德层面的功能,即防止和杜绝学术研究活动和学术成果中出现不良现象;二是技术层面的功能,即学术论文应有规范的注释和参考文献;三是思想层面的动能,即积极保障和促进学术思想创新。前二者是后者的前提、基础和保证,后者是前二者的根本,它是学术规范的最高本质和目标。因为学术的本质、使命和生命在于创新,创新是学术的根本存在方式,没有创新的学术根本就不是学术。

根据这种理解,我们可以对以下问题得出这样的认识和结论:

一是关于学术积累。所谓学术积累,就是对前人和同时代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结论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清理与总结,找出其得失以及进一步研究的起点。真正符合学术创新精神的科学态度,就是站在前人和他人肩上说新话,要对前人和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清理与总结。没有学术积累的所谓学术创新,往往是站不住脚的,而且往往是重复的。目前,在学术研究活动和过程中,存在着一种不符合学术创新的研究态度,就是不做学术积累的工作,对前人和他人做出的学术贡献置若罔闻,然后就自封其学术成果进行了某些创新。这是不符合学术规范的。

二是关于学术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按照学术创新的要求,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凡是涉及到对读者来说的生疏的概念、人物、学术资料、学术背景,以及在正文中不便出现而对理解正文又有重要帮助的内容,都应进行详细的注解;凡是采用前人和他人之说,都应给予注释。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其学术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可信性与学术价值、学术创新。然而,我们发现,有些成果从头到尾,看不到应有的注解和注释。

三是关于学术研究成果的评价。按照学术创新的要求,对学术研究成果的科学评价,就不能仅仅诉诸于个别所谓有身份的人的评价,也不能仅仅听信于某些人的评价,还不能仅仅看重个别编辑人员的评审意见,而应把同行专家匿名评估作为评价学术成果的重要形式。因为一些有身份的人以及编辑的水平确实很高,但并不是通才,也不是诸多领域的专家,甚至对自己评估的某些学术成果缺乏相应专门的研究。而采取同行专家匿名评审制度,有利于使整个评审工作达到相对公正和客观,也有利于使那些具有创新性的学术研究成果有机会得到承认或认可。

四是关于学术批评。按照学术创新的精神,应该鼓励有利于学术创新的学术讨论、学术交流、学术批评和学术争鸣,也应对学术创新采取一种积极宽容的态度,同时学术讨论、学术批评和学术争鸣还应以文本为根据,以理服人。就是说,任何学术批评和学术争鸣都应以有利于学术创新为目的,都应是光明正大的。那种善于搞人身攻击和以势压人的做法,那种为了个人某种私利而暗中诋毁他人的做法,是不科学的,也不利于学术创新,因而是应给以禁止的。(韩庆祥)

规范学术研究的意义

加强学风建设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中央在2004年11月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如何繁荣发展?涉及方方面面,其一个重要方面是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而这里的“高水平”,是包括思想道德和学风建设的。 在中央文件中专门有一部分强调“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队伍的思想道德和学风建设”。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民主求实的学风。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学术道德修养,提倡做人、做事、做学问相一致,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自觉维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唯有这样一支学风端正、学术道德修养崇高的高水平队伍,才能保证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

抓好学风建设是从严治校的重要体现

党校系统的科研工作,是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党校的教师队伍,是我们党思想理论战线的一支重要力量。党校科研工作、党校科研工作者必须树立良好的学风,才能完成好中央赋予的“四个服务”的重任。应该说,近年来党校的学风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同时也应看到,与充分发挥党校培训轮训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力军作用的要求相比,抓好学风建设、从严治校,尚要做出不懈的努力。中央领导同志也是这样要求的,胡锦涛同志曾经批示“中央党校要带头抓好学风建设,努力做到从严治校、从严施教。”所以,抓好党校学风建设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它是从严治校的重要体现,而规范学术又是抓好党校学风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

只有强化学术规范,才能抑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

规范学术除了对加强学风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外,也是保障科学研究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近年来,学术界、党校内的剽窃、抄袭、造假等学术失范、学术不端以至学术腐败现象不断出现、屡现报端。

有学术失范,就必须强化学术规范。我国学者对学术失范、学术不端以及学术腐败作过讨论和界定。无论如何,抄袭、剽窃、造假、侵吞他人成果等非学术行为会造成很大的社会危害,必须通过学术规范,才能扼制其蔓延,优化学术生态,促进学术繁荣与发展。2004年学术界一个引人注目的动向是大兴学术规范之风。8月份,教育部向各高校正式下发《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10月份,“首都中青年学者学术规范论坛”讨论通过了《关于恪守学术规范的十点倡议》;11月份,“全国高校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论坛”拉开帷幕等等。这些举措的共同目的是加强学风建设、强化学术规范、树立学术道德,提高学术修养、维护学术尊严、惩戒学术不端、优化学术生态、推动学术发展。(张伯里)

编辑出版工作必须重视学术规范

《中共中央党校学术规范(试行)》的颁发,是一项有重大意义的新举措,是党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编辑出版工作是把住失范作品出口的关键环节,对于净化学术空气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编辑出版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学术规范。

第一,要把握好文章的选题,看看是否立论正确,是否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是否居于学科前沿问题。

第二,要把握好文章的观点。看一看文章观点是否属于作者首创,有无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有无粗制滥造和低水平重复,如果有,就要坚决不予发表,并对作者提出书面警告。

第三,要看文章是否一稿多投,如有约定再次发表,要注明出处。

第四,要看引文是否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纸质或电子版,均应详加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注明。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这样的文章要坚决不予发表。

第五,对于学术争鸣文章,要积极倡导不同观点之间的自由讨论,在学术交流中开展学术批评,学术批评文章要以学术为中心,以文本为依据,以理服人,禁止人身攻击和以势压人。

为了严格执行学术规范,光要求研究者自律是不够的,还应要求编辑出版单位严格自律。编辑出版环节是保证学术规范的一道重要关口。这就要求:一要严格审稿制度,把好内容规范和技术规范关,逐步推行专家匿名评审,清除“关系稿”,建立起学术研究规范化的编辑出版机制。二要加强对学术界的舆论监督,发挥对学术规范的宣传引导作用。一旦发现发表的学术文章违反了学术规范时,就要坚决纠正。三要培养高素质的编辑队伍。这支队伍首先要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同时,还要有较高的学术素养。(白占群)

党校教师应做学术规范表率

《中共中央党校学术规范(试行)》,是一个可行而又及时文件,是中央党校科研管理工作制度化的重要标志。作为中央党校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应当在贯彻学术规范中做表率。

1、党校教师应着重从基本理论上回答实践中提出的重大问题。《规范》的总则提出,中央党校的科学研究工作,“以回答学员提出的疑难问题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重点”。这一点很重要。党校教育同一般的方针政策学习、报刊宣传、工作会议等等不同,应该更多地从基本理论上回答实践中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

2、党校的科学研究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中央党校作为党中央直属的机构和学校,具有培育教育中高级党政领导干部的特殊职能。中央党校的科学研究方向,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党的建设中提出的重大理论课题,为党中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提供基本理论依据。中央党校应当具有这方面的优势和特色。

3、党校教师要做树立优良学术风气的表率。首先,中央党校要继续大兴科学研究和自由学术讨论之风。《规范》要求“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倡导“自由讨论”和“学术批评”。这是搞好科研的必要条件。要使“研究无禁区”切实得到贯彻,进一步活跃学术空气。在一定意义上,没有充分的学术自由, 就没有理论创新。要创造一些可行的形式和载体,以有利于研究成果的发表和交流。其次,中央党校的教研人员应当有更高的学术修养。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应当是严肃的、负责任的、崇尚科学性的。在一切理论研究中,必须坚持“科学上的诚实”精神(马克思语)。现在,我们每年发表出版的文章著作很多,但高质量、有见地、有深度、给人以启迪的还比较少。我们应当从课题评审、奖励评审、职称评定、导师遴选等等的评价机制和程序中进一步总结经验。对科研成果的鉴定,应当把科学性、重要性和创新摆在首位。(陈文通)

遵守学术规范与保持学术生命

制定《中共中央党校学术规范(试行)》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我国近些年从官方到民间都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国家颁布著作权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管理办法不断完善,以及近些年一些青年学者自发地搞“学术打假”,等等,都是学术规范在我国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体现。重视、遵守学术规范已经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一个文明的社会,研究人员遵守学术规范非常重要,这不仅涉及遵守法律、法规、制度的问题,而且还是学术修养和道德问题。遵守学术规范是影响学者的学术生命的大问题。

一个学者,要做好学问,首先要讲道德,要学会“做人”,做有修养、讲道德的人。否则,不可能做好学问。有些人投机取巧、不遵守学术规范,虽然能名噪一时,甚至以此获得职称、职位、奖励等好处,但是其学术成果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一旦真相大白,他在学术圈内就名声扫地,其学术生命也就此完结。

作为研究人员,遵守学术规范,最重要的是遵守引文规范和成果规范。借鉴他人的观点或重要资料,特别是引用原话,必须加以注释或说明,这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认可和尊重。

遵守学术成果规范也是很重要的。比如一稿多投问题,有人为了能将文章尽快发表,便一稿多投,结果几家刊物几乎同时刊出。这种作法的后果,轻则是作者在这些刊物编者心目的形象大损,重者是在学界的名声受影响。

总之,遵守学术规范对一个研究人员来说是立业之本、成功之基。(刘建飞)

遵守学术规范推动学术创新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少数学者首倡以来,学术规范问题始终是中国学术界讨论与关注的重大话题。2004年这一话题进一步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教育部于2004年8月正式颁布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使始自 1990年代以来的学术规范大讨论达到了高潮。《中共中央党校学术规范(试行)》的制定,对中央党校学术研究工作的基本准则、学术引文规范、学术成果规范、学术评价规范和学术批评规范都作了明确规定,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党校高度重视加强学风建设,以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建设,从而提高广大教研人员的学术水平,不断推进党校科研工作。

作为中央党校的一名博士生,我确实体会到遵守学术规范的重要性。但知易行难,如何把学术规范落到实处,是更值得考虑的问题。

首先,应该把遵守学术规范作为自己将来从事学术研究的立身之本。要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尊重学术伦理牢固确立知识产权观念,切记不要抄袭剽窃。

其次,应该把遵守学术规范提升到个人道德标准的高度来认识。是否遵守学术规范,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道德观。学术规范应该成为我们道德自律精神的体现。

再次,应该把遵守学术规范与推动学术创新结合起来。强调学术规范,并非是因循守旧,更不是妨碍创新。恰恰相反,学术规范不仅为知识的有效积累、交流和增长提供了保障机制,而且也为学术创新提供了前提和条件。

最后,应该在具体操作层面切实加强自己在学术规范方面的训练。在本科直到研究生阶段,我们都没有上过关于学术规范的课程或讲座。因此,有学者提出大学教育特别是研究生与学位教育应抓紧补上学术规范教育这一入门课,以培养其学术伦理、学术纪律、学术素养和学术能力,是不无道理的。(侯松涛)

《中共中央党校学术规范(试行)》

为规范中央党校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建设,不断提高广大教研人员的学术水平,特制定《中共中央党校学术规范(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中央党校的科学研究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回答学员提出的疑难问题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重点,多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努力为推进理论创新服务,为提高党校教学质量服务,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第2条中央党校研究人员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中央党校科研项目管理条例(试行)》等相关法律和制度。

第3条中央党校研究人员应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加强学术修养,模范遵守学术道德。要坚持科学、严谨、求实的学风,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和权益,实事求是地开展学术讨论和学术评价。

第二章 学术引文规范

第4条学术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注明。

第5条学术引文应力求准确、客观、公允,严禁伪注和伪造、篡改文献数据等。

第三章 学术成果规范

第6条不得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凡发现此类问题,经查实一律公开通报批评,并作出撤销项目、停止申报项目及其他相应处罚决定。

第7条学术成果署名要实事求是。署名者应对该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道义和法律责任。

第8条学术论文不得同时一稿多投。

第四章 学术评价规范

第9条学术评价要坚持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 10条学术评价机构应程序公正、标准合理,采用同行专家评审办法,实行回避制度和意见反馈机制。

第11条学术评价机构和评审专家应对其评价意见负责,并承担相应责任。

第五章 学术批评规范

第12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积极推进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自由讨论,倡导在学术交流中开展学术批评。

第13条学术批评应以学术为中心,以文本为依据,以理服人,严禁搞人身攻击和以势压人。

第六章 附 则

第14条本《学术规范》既适用于中央党校的研究人员,也适用于中央党校管理的研究项目的党校系统和其他单位参与人员。

第15 条本《学术观范》由中央党校科研部负责解释。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