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我国循环经济即将进入一个关键发展期 高辉清 闫敏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对工矿企业废物的回收和再利用,提出末端治理的思想,以达到节约资源、治理污染的目的。进入90年代后,又提出了源头治理的思想。1993年,在上海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会议上循环经济理论正式在中国亮相。200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并于2003年1月1日开始实施。2003年6月,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开始启动。规划内容涉及20个相关重点领域和专题。其中,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科技问题被列为第十个专题。

进入2004年,发展循环经济正式成为我国的一项国策,社会各界对此给予了空前的关注,不仅理论性研究成果大量地涌现,各级政府也陆续出台了许多可实际操作的政策。

2004年下半年以来,中央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给予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推动工作过去主要是由国家环保部门来承担,现在则改为宏观调控部门和国家环保部门共同承担。日前,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已经明确表示“循环经济的理念将贯穿到‘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中,无论是规划纲要,还是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都将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突出的位置”。由是观之,我们甚至可以给“十一五”规划单独起一个名字,叫着“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根据上述规划,到2010年,我国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形成一批具有较高资源生产率、较低污染排放率的清洁生产企业,在重点领域建立和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和机制,为建立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奠定基础。

为此,在未来几年内,我国政府部门将在以下几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第一,加强立法工作。目前我国已经开始了对循环经济的立法调研工作,为未来循环经济法律法规框架的建立奠定基础,并为《资源综合利用条例》、《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的出台创造条件。

第二,逐步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政府将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来引导和调节市场主体的行为。同时,国家也将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的支持。

第三,重新构筑社会价格体系。政府将考虑通过合适的方式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以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循环经济产业。根据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年内政府将陆续出台水价和电价调整的政策,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使用。

第四,进一步加强循环经济的基础性研究工作。除了加强循环经济学理论研究之外,更主要的是要在借鉴国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循环经济评估体系,其中包括循环经济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体系。用于实时监测各地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为各地循环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第五,按照循环经济发展要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政府将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速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和设备,严格限制新上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项目。与此同时,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根据各个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结构的特点,合理调整我国经济的区域布局,建构区域循环经济。

第六,加大对有关技术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循环经济中包含了三个重要环节,即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先进的处理和转化技术来支持。未来几年,政府将在节约能耗和物耗、提高材料使用寿命、开发资源再生技术、增强不同产业和不同企业间生态链的合理性与稳定性等多方面加大科技投入。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而现在正好是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开好这个头,走好这第一步,对保持循环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一是发展循环经济应坚持以市场调节为主导。

近一段时期以来,各级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热情都很高。但在其中我们也发现一个不太好的迹象,那就是地方出现了政府包办一切的苗头:大至政策法规的建设,小至循环企业的定额培养,一切都被归于政府主导的旗帜下来开展。然而,循环经济是一种更高级的市场经济,政府永远不能起主导作用,否则市场机制必然被扭曲。一些地方政府现在却像抓一个项目或者一项工程一样,打算在政府的主导下把它创造出来,这是非常不现实的。前一轮我国经济过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地方政府介入经济的“热情”过高所导致。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防止各级政府去干不该由政府干的事情,为此,一定要明确界定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范围,不可打着发展循环经济的旗号,对什么经济事物都介入。

从理论上讲,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弥补市场的缺陷,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上也应如此。要防止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走上计划经济的老路,以至给本已进展艰难的政府改革增加新的困难。

二是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契机,加大制度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实际的背景是传统的经济模式已经开始遭遇可持续发展的危机。要闯过这道大关,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现在,有许多人也强调创新,但大多是强调在技术层面的创新,这种观点不全面。我们认为科技创新固然很重要,但却难以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根据专家们的分析预计,如果我国要实现2020年GDP翻两番的经济发展目标,而又要保持现有的环境质量,资源生产率就必须提高4-5倍;如果想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资源和生产效率就必须提高8-10倍。显然,在传统的发展模式里,除非有大规模的爆炸式的技术突破,否则这种设想是不太现实的。所以,发展循环经济不能将希望仅寄托于技术层面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进行制度创新。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还未完成,制度创新还没有到位。现在又面临着发展循环经济的重任,同样需要制度创新来推动。这既是一个挑战,但也是一个机遇。我们可以更高的标准来推进我国的体制改革,将市场经济改革和循环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制度创新一次性完成,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