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恐怖袭击与非传统安全 金一南  
 

“9·11”使得世界面貌变得大不一样。

先是美国大张旗鼓的“全球反恐”:从阿富汗打到伊拉克。从关塔那摩基地关押到阿布格莱布监狱。从监听国内电话到进入美国必须留下指纹。从武装力量军事转型发展到全球军事部署调整。战争行动从布什总统的第一任扩大到第二任。单边主义、先发制人、美国利益至上,成为白宫政要向全世界挥舞的三杆大旗。

恐怖主义也在大张旗鼓地发展。尤其是2003年以来,呈现一种强力反弹的势头。2004年3月11日发生在西班牙马德里的火车爆炸案,伤亡数字则迅速逼近了2002年发生的巴厘岛爆炸案:遇难者人数达到200人,同时有1500多人在爆炸袭击中受伤。欧洲人说美国有个“9·11”,现在欧洲也有个“3·11”了。这种不分青红皂白袭击无辜平民的方式,2004年9月在俄罗斯北奥塞第的别斯兰达到新高潮:一伙不明身份的匪徒在光天化日之下携带各种武器驾车冲进别斯兰第一中学,将1000多名参加开学典礼的师生和家长劫为人质。俄特种部队在恐怖分子向外逃的人质开枪后被迫行动。全世界在电视机镜头前目睹了空前悲惨一幕:338人死亡,大部分是上学的孩子;700多人受伤。在如此重大的伤亡面前,普京总统签署命令,将9月6日与7日定为俄罗斯全国哀悼日。1700万平方公里的俄罗斯大地到处降下了半旗,分担着那座小城的深重哀痛——在别斯兰,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在事件中伤亡。

面对这种世界范围的恐怖袭击,中国人也未能幸免。2004年5月3日,中国工程人员在巴基斯坦遭袭,3人死亡。6月10日,在阿富汗昆都士南部盖劳盖尔工地,中国援建项目工程人员遭袭,11人遇害身亡,4人受重伤。我们刚把这两起事件称为“5·3”事件和“6·10”事件,接着又发生了“10·9”事件: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巴基斯坦经理部的两名工程师,10月9日在巴基斯坦与阿富汗接壤的南瓦济里斯坦部落地区被武装分子劫持。虽然巴政府和军方全力以赴,击毙5名绑匪,解救了一名中国工程师,另一名工程师却不幸遇难。2004年刚过,今年1月17日又有8名中国人在伊拉克被武装劫持。

世界究竟怎么了?眼神中始终饱含忧郁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发出警告说:恐怖主义与反恐战争可能从文化、宗教、种族的方向分化世界,导致世界秩序的崩溃。

应特别注意,安南提出导致世界陷入不稳定的不是一大因素,而是两大因素:恐怖主义与反恐战争。1月20日,布什已经在戒备森严的第二任期就职典礼上宣誓,要将反恐战争进行到底。几乎同一时间,本·拉登和扎卡维等人也在不为世人所知的隐蔽角落里发誓,要将恐怖主义进行到底。面对这一态势,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不管反应如何,有一点却是共同的:传统的维护安全的观念和手段,已经不足以应对新世纪面临的非传统安全的挑战。以国际恐怖主义为代表的全新跨国力量的出现,已经使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在安全目标、维护安全的手段、方式、主要依靠的力量等方面出现了质的不同。以军事威胁为重心的传统安全观念,已经不能解释人类社会面临的多种威胁来源。维护传统安全的方法也无法有效防范这些新威胁所产生的破坏。

一句话:世界变了。再加一句话:中国也变了。内外之变,皆源于发展。1970年代初罗马俱乐部提出“增长的极限”,也许可算作最早的非传统安全观念的提出,因为它率先提出发展的不平衡将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从更大的层面看,国际恐怖主义的凸现,正是以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为代表的新世纪人类社会急剧变迁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之一。全球化和信息化同样是柄双刃剑:既能成为今天世界福利的来源,也能成为今天世界灾祸的来源。它们打破了各种森严的壁垒,既给世界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空间,也为各种跨国犯罪提供了全新的活动空间——姑且不论以反恐为旗号的全球称霸、以及这种唯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的心态和做法所激起的国际恐怖主义浪潮进一步泛滥给世界带来的危害。今天之种种现象,就如近代中国大思想家章太炎所言:“善亦进化,恶亦进化;乐亦进化,苦亦进化;双方并进,如影之随形,如魍魉之逐影。”

对中国来说,当我们的经济发展日益融入世界的时候,我们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具有国际性。特别是今天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严重的时候,维护国家安全和保障国家发展越来越需要我们具有国际视野、开展国际合作、获得国际支持。新世纪中国的安全问题与发展问题一样,仅靠自己关起门来是解决不了的。仅有自己的安全没有别人的安全,这种安全也是难以长久维持的。要想紧紧抓住并充分利用本世纪头20年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就必须坚持发展与安全的统一,坚持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努力提高国家战略能力,运用多元化的安全手段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谋求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的综合安全。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