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需要什么样的政府新闻发言人? 喻国明  
 

所谓政府新闻发言人是指那些由政府及其下属机构所任命或指定的新闻发布人员,其职责是就政府或本机构责任范围内的重大事变或现实问题,或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记者,提供相关的新闻事实,阐释政府的立场、观点,介绍政府已经采取和将要采取的对策措施,并作为政府或机构的代表回答记者的提问。

从历史上看,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往往是与民主政治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活跃以及传媒的产业化、大众化联系在一起的。

新闻发言人:减少和消除人们

对于公共事务认知上的信息不对称

新闻是一种权力资源。知情权是所有权力和权利的基础。譬如,话语权便是建立在知情权的基础之上的。当家作主,首先要知情,要知情就要提高信息的社会共享程度。

2003年爆发的Sars疫情把构筑国家信息安全体系的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而对于构筑一个国家的信息安全体制而言,最为关键的是要解决这样一个根本原则的问题:我们所要追求的“安全”是谁的安全?答案当然应该是人民。李长春同志对于传媒工作明确提出了“不断改革创新,使我们的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要求。他还为此种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评判标准:“我们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除了人民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私利,这就决定了宣传思想工作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使党的主张和人民的利益更好地统一起来。衡量精神文化产品,最终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喜欢不喜欢。”因此,在新闻传播领域,体现我们党关于“执政为民”的主张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使我们的新闻传播工作充分体现对于人民群众知情权的尊重与保障。

因此,从根本上说,判断一个新闻发言人好坏的标准是看他是否减少和消除了人们对于公共事务认知上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即:使我们的人民群众对于公共事物的认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认识不全面到认识较为全面;由较为肤浅的认识到较为深刻的认识。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可以说,新闻发言人是尽职和到位的。

关键在于观念转型与制度建构

自从推行新闻发言人制度之后,各种各样的新闻发言人培训多了起来。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问题在于,目前的新闻发言人培训,更多培养的是新闻发言人应对记者或公众的技巧和形式,比如说如何面对记者提问、如何着装、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语气等等。这些东西当然不能说不重要,但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一个合格的新闻发言人培训,应该强调的问题,并不是技巧问题,而是作为一个新闻发言人的角色自觉以及价值取向的把握。一项政策说到底是有它的价值底牌的,就是说制定它到底是为谁服务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为了保障老百姓的知情权,这是需要从根本上去考虑的。

长期以来, 在相当多的政府官员的眼里,信息的披露是他们的权力,而不是义务。我们看到的一个事实是,当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以后,许多原本应该由各个部门官员承担的信息披露工作都被一股脑地推给新闻发言人,而发言人又以对情况不了解为由拒绝接受采访。

这可以说是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误读,是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严重曲解。实际上,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并不是免除各级官员面对新闻机构向公众披露信息、公开政务的职责。不是说有了新闻发言人,其他官员一律都可以不接受采访了。

长期以来,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着一种明显的责任不对称的情况。表现在:作为某一级主管的官员,不披露某类信息就不会承担任何责任。但如果一旦他披露了,却可能要承担由此而来的全部后果。人的天性是趋利避害。责任不对称使官员倾向于沉默,倾向于不披露,倾向于不跟媒体接触。这是体制的问题。因此,在信息披露问题上应该建立对称的责任制。责任制的内涵就是,不管他披露信息还是不披露信息,相关的责任都应该由他承担。这时他就会有一个权衡:如果不披露,引起的负面效果和损失,他自己是否能够承担得起责任。这个责任是对称的,而不是说我不披露我就不负责任。

某地方政府在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时说,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为了对付海外媒体对本地的污蔑。这是一个十分错误的理解。新闻发言人制度首先是为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而建立的,而不是为了什么应对污蔑而设立的。其次,是如何看待负面消息的问题。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一个功能是政府公关。什么叫公关?公关之父伯奈斯说,最好的公关就是说实话。当你不说实话的时候,即使你有很高的技巧,能蒙人于一时,但最终还是要受到时代、舆论和历史的惩罚。设立新闻发言人并不是为了要把一个事情“抹平”。根本的是,政府要通过新闻发言人的发言行为,使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得以改善,使公众对事实的了解更加全面,更加客观,更加深刻。这是判断新闻发言人做得到位不到位、称职不称职、效果好不好的标准。

当然,就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而言,除了推进重大公共信息披露的法制化进程外,还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方面的事情要做。如应对公共危机的制度安排其实是良好有效的危机信息传播的组织保障。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的信息传播方案由“问题管理信息传播”和“危机与紧急事件信息传播”两大部分构成。突发公共危机管理组织传播方案的目的,在于通过高效而精心准备的信息发布,使人们在突发灾害和紧急危机情况下能够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从而逐步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

如下图所示,突发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的传播方案,其内容覆盖了完整的反应过程。

在传播方案研究内容中,需要研究危机产生及其影响的社会心理影响,规划组织传播的规划过程,实施风险评估和宣传效果评估,并对组织成员对外沟通技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下表所示,传播方案由 “危机问题管理”、“社会舆论调查”“发言人技巧”三大板块构成。

显然,这一切并不是简单的技巧性的学习可以囊括的,也不是简单地下一个文件就可以推行的。在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