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治理”观念下审视中国政治发展 燕继荣  
 

——一种日渐清晰和成熟的政治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推进社会政治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从1980年代的政治体制改革,到1990年代的行政体制、国家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以及近年来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等等,这一系列看似个别而具体的探索性工作,实际上具有内在的联系性,显现了一种日渐清晰和成熟的发展思路。

从“治理”的角度审视政治发展

政治学“治理”(governance)概念的提出,为我们审视中国政治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分析工具。“治理”是一个比“统治”(government)含义宽泛的概念,尽管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但它一般指“社会”与“政府”的共管共治,强调市场、中介组织和个人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治理”的一般理论告诉我们,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必须是一个合理划分“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和“私人领域”(private sphere)界限的社会。属于公共事务的,纳入公共事务管理的范畴,由公共权力(政府)部门采用法律的、行政的、政策的多重手段去解决(所谓“公了”)。属于私人事务,由私人(individual)自己或私人之间(包括个人之间、组织协会之间)通过协商、交易等方式去自行解决(所谓“私了”)。因此,一个秩序良好的政治社会,必需正确处理国家(state)€梹椛缁幔╯ociety)€梹椄鋈耍╥ndividuals)三者的关系: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诉诸国家权威?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实行社会自治?在什么情况下,又需要实现个人自由?这就要求:(1)合理划分三者界限,确定不同领域的治理目标和行为准则;(2)确立和完善三者之间相互约束的机制。

从实践上讲,需要界定政府权威的基础和来源,政府权威的结构和实现形式;需要安排政府内部结构以及外部(与政党、社团、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关系;需要确立社会自治的原则和社会行为的规范;需要确定个人自由权利的内容和保障自由权利的机制。

依据“治理”的观点,政治体系可以分为政府政治体系(即国家和政府政治体系)和非政府政治体系(即由市民社会、政党、社团和个体公民所组成的社会政治体系)。由此,政治发展也被分为两个方面。从政府政治体系来说,政治发展主要表现在政府各种管理和协调能力的提高;从非政府政治体系来说,政治发展主要表现为公民社会的发展壮大,公民政治责任心的增强,以及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政治发展综合体系可以表述如下:

中国政治发展的三条线路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之后,中国政治发展战略思路变得更加清晰起来。“政治文明”概念的提出,以及运用新的“治理”理念来探讨政治文明与民主宪政的关系,使我们理解和解释中国政治发展有了新的思路。

按照政治学的解释,宪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保障公民权利(私权);(2)限制公共权力(公权)。宪政的核心和本质应该是“限政”。以往讲“政治”,说的是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其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统治老百姓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治民”。这一点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表现尤为突出。而宪政的主题是“限制公共权力”,也就是如何“治官”,因此,把它叫做“治政”可能更加贴切。

从上述角度看,20多年中国改革实际上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治民”(即社会治理),一是“治官”(即政府治理)。在“治民”的方面,我们走的是放松管制,还权于民的路子,努力探索一条活化社会的治理模式。在“治官”的方面,我们走的是规范政府管理,限制公权的路子,努力探索一种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政府模式(包括政府的构建模式和政府的管理模式),希望打造一个文明管理的公共政府。

1980年代,中国政府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成就在于实现整个社会发展的拨乱反正,清理了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在国家发展方向上,实现了重大转折。此时,中国改革的主要举措被一般概括为权力下放,开放搞活;从政治学的角度讲,就是还权(权利)于民,放松管制,实现社会和个人的自由化。应当承认,这些改革举措都是在经济自由化和市场化的旗号下实现的,而且,这条线路的改革还在继续。沿着这条线路,我们看到了1990年代开始的村民自治和“草根民主”运动,也看到城市居委会的改革和社区建设运动。

如果说,1980年代的改革主要是政府放权,即政府自动收缩权力范围,改变管辖方式,以便给社会自主和个人自由发展腾出更多的空间,那么,199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针对自身进行改革。先后推出了人事制度改革€梹検凳┝斯裨敝贫龋垢母飥梹棿踊咕蚝筒迷钡街澳茏涞取U庥Ω盟凳侵荚诖蛟煜执幕Α=裉欤馓跸呗返母母镆不乖诩绦Q刈耪馓跸呗罚颐且部梢钥吹胶罄吹恼姓笈贫雀母铮痉ㄖ贫雀母铮姓试鹬频氖导释菩校局贫群吞贫鹊牟糠质凳┑鹊取?

与上述两个方面的进展相伴随,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与改革,也成为中国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的重要方面。从1970年代末期的思想解放运动,重新评价毛泽东,到“党政分开”,再到“三个代表”和“政治文明”,以及目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提出,从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到党内监督条理的颁布与实施,再到“党内民主”的初步尝试,都反映了在执政党建设方面的种种努力。

不管具体的议程怎么安排,不管出现怎样的周折,20多年来,中国改革的总体目标在于实现治理模式的转型改造,这项改革总体上沿着保障“私权”和限制“公权”两个方向展开。毫无疑问,这是符合宪政发展方向的。在这两个方向下面,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政治发展又沿着逐渐清晰的三条线路展开,即“治民”、“治政”和“治党”。

上述三条线路的概括既可以用来解释过去,也可以用来规划未来。从上述三个方面来概括中国政治发展,可以显现中国改革在政治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从上述三个方面来理解中国政治发展,可以在民主宪政的大目标下坚定我们的发展方向;从上述三个方面来推进中国政治发展,可以为政治文明的实现找到现实的切入点。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