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出版业要让“龙抬头” 柳 萌  
 

尽管出版了近20本书,经常被人们称为作家,但是在我的骨子里,更愿意别人拿我当编辑。因为在这个岗位上已经服务多年,人生的许多甜酸苦辣都是这个职业给予的,自然也就有了无法割舍的感情。因此即使在退休以后,最关心的事情仍是出版业改革,以及这个行业的未来走向。

说到出版业的改革,我以为最根本的,还是人员构成的改革,以及人的观念的转变。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出版业就会有大发展,否则只能是小步移动。由此我忽然想起一件事,不妨在这里顺便说说。

1988年我和老作家康濯等人,曾经出访过一次奥地利,在进行完有关文学交流以后,我特意提出参观一家出版社。因为我刚受命主持中外文化出版公司,而这家出版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国外翻译出版中国文学,需要跟国外文学出版界打交道,趁机了解一下人家的情况,对出版社和对我个人都有必要。在我们参观一家跨国出版公司时,一位负责人陪同我们半个小时后,非常不客气地就说有事告退,让别的人继续陪同我们参观。他临走时我抢着问了个问题,这就是他们公司有几位负责人,他连续地举了三次一个手指头,我以为总共有三个负责人。后来别人介绍情况时才知道,只有他这么一位总经理,因为他是一位音乐理论家,他每年还要自己写一两本书,却把一个出版社搞得有声有色。这不能不让我们肃然起敬。

当我进一步了解时才知道,他所以干得如此“轻松” ,主要是在出版社人员构成上,比我们现行的出版社更接近市场。他的管理机构和发行机构,相比之下远比编辑人员多得多,编辑人员大都是外聘或兼职,正式职工大都是发行管理人员。回来以后结合咱们情况考虑,我觉得这是非常有道理的,编辑人员哪怕是个专家,总有熟悉和不熟悉的业务。比如文学类出版社的编辑人员,熟悉小说不见得熟悉诗歌,熟悉创作不见得熟悉理论,如果光简单地从配备人手上解决,就只能加大各种专业编辑人员数量,而这些编辑人员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结构却并不见得随着时代发展更新,出版社这盘机器只能在既定轨道上运转。在计划经济情况下还可以承受,反正大家都是吃国库的银子,干好干赖谁也不能说什么话,更不会影响出版社维持生存。

现在出版社和报刊社正面临改制,一旦跟市场完全接轨运行,原有的模式和做法,恐怕就难以推动这盘机器了。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过去以编辑为中心的模式,明确地坚决地整个地颠倒过来,建立以管理发行为轴心的体制。编辑人员可以大量外聘或兼职,而且分为策划编辑、审稿编辑、案头编辑三种,各司其事各负其责地实行任务计酬,这样就会形成一盆清澈的活水。学习科研机构的项目带头人负责制,学习建筑机构的项目经理制,既不会把编辑拴在一棵树上,又会激发起编辑的创造性,以及互相之间的业务竞争,人员和知识永远处于新鲜状态。假如一个老出版社或报刊社,觉得目前情况还不成熟难以这样做,不妨把现有编辑人员来个重组,不分职称高低资格深浅,谁适合做什么工作就做什么,然后按项目操作和效益获酬,相信同样会比老模式要强。比方有的老编辑年纪大了,组稿跑不动文字功底却很好,可以做稿件处理和文字加工工作;有的年轻编辑反应快思想新,可以做些组稿和稿件策划工作,这样搭配起来就可以互相补充,充分地发挥每个人的最大能力。

我说的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主要是关于稿件处理程序。我们多年沿用的三审制度,事实证明是有其优越性的,但是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最明显的就是人力和时间浪费。比如一部书稿来到出版社,经过编辑初审主任二审,再提交总编辑或副总编终审,倘若最后被终审认可,那还算比较顺利和正常,如果一旦被终审否决,前边的程序就等于白费,人力和时间也就完全白搭。如果我们把思维和观念改变一下,先由编辑按标准筛选出认可稿件,直接送交终审从质量上确定是否可用,然后退回来再由编辑进行文字处理,虽然从程序上看少了二审环节,但对稿件同样可以把住关,质量绝对不会有丝毫降低,时间和人力却省了好多。还有一点同样是个观念问题,就是要充分相信普通编辑,这就如同医院相信医生一样。在医院里只要有医生资格,就肯定会有开处方的权利,没有一家医院医生开完处方,再由主任或院长签名取药的,医院凭什么会这样做呢?毫无疑问是因为有《药典》和相关制度。既然医生可以这样做,我想编辑也可以这样做,由出版主管部门制定“药典” ,以及相关的审稿定稿规定,让编辑有“法”可依就会正常运作。必须承认我们目前的终审,说白了主要是职务审稿,哪个编辑熬到总编辑位置,他就自然有了稿件终审权,完全是视其职位的改变而改变,其业务水平和知识并不见得有所提高。

在计划经济时期以编辑为主,那是因为出版业由国家养着,人员流动完全没有可能;在市场经济情况下则完全不同,出版业要在市场找活路,就应该以发行和管理为主,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发行是龙头” 。既然承认发行是龙头就要让龙头抬起来。如果出版业这条龙,“龙抬头”真正实现了,审稿程序又比较简便,编辑人员施行项目负责,出版社就会瘦身减肥,形成头大身轻的龙,何愁“龙腾虎跃”之时。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