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知识的海洋 周新  
 

英国图书馆常常被人唤作大英图书馆,而其英文名称The British Library中并无一个“大”字。既已经约定俗成,也只好这样叫下去了。就规模来说,这座英国的国家图书馆的确是全世界少数几座大型图书馆之一。

大英图书馆的前身位于著名的英国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俗称也是“大英博物馆”)内。在博物馆中央那座巨大的圆形穹顶阅览室中,留下了许多伟人和学者的踪影,马克思、列宁、孙中山等都曾在这里读书。在他们创立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学说的过程中,都曾经在这里汲取知识的营养。现在,大英图书馆的这座旧馆仍然对公众开放,今天的莘莘学子仍然可以在此借阅图书,撰写论文。游人在参观大英博物馆时,可以静静地驻足在穹顶之下,环视四周巨大书架上的丰富藏书,感受这座知识宝库的宏伟庄严,想象当年伟人们和凡人们在图书馆内读书的情形。

由于旧馆已无法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需要,英国政府于1973年开始筹建新馆。经过近四分之一世纪的建设,新馆于1998年正式开放。它座落在伦敦市中心区一区偏北的交通干线尤斯敦路北侧,位于几大交通枢纽之间。十余条线路公共汽车的总站尤斯敦车站在其西侧,火车站圣·潘克拉斯在其东侧,仅一路之隔。火车站的东邻则是伦敦最大的地铁站国王十字,5条地铁线和2条城铁线在这里的地上地下交汇,通往伦敦的四面八方。无论从其中哪个车站步行到大英图书馆,多不过10分钟,少则3—5分钟,交通之方便,在伦敦恐怕是首屈一指的了。图书馆院内还有一个小型的自行车存放点,免费使用但是无人值守。如果开私家车来,则要在馆外另找付费停车场停放。

大英图书馆新馆的主体建筑为四层,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有以下几个大型阅览室:人文科学阅览室、自然科学阅览室、善本书阅览室、音乐资料阅览室、东方与印度事务部资料阅览室、地图阅览室和手稿阅览室。每周一至周六开放,周日及其它全国公共节假日和年末一周的整理内部时间闭馆。每年的闭馆时间,在年初即公示出来。

大英图书馆目前有工作人员2000余人,为每年进馆的40至60万人次的读者提供服务。馆藏1200万册图书期刊,另有400万册在波士顿斯巴,报纸图书馆存有66万种报纸。全馆设有5700个计算机终端,在英国位列第一。这里的中文典藏极富特色,属于东方与印度事务部档案资料阅览室,其中包括中国敦煌石窟的佛经、壁画等7000余卷;道教、摩尼教的经典及甲骨文、木简;四十五卷永乐大典;清末至民国38年的报纸与期刊约2500种;以及中英关系之外交、政治、经济、军事的重要文件,包括完整的《京报》(1840—1908年),第一份中文杂志《察世俗统计传》等等,弥足珍贵。此外,还有近50年来与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图书交换或采购的各种出版物。

大英图书馆一直坚持免费开放的原则,并申明它的社会角色是提供其它图书馆无法查找到的资料,以便限制读者人数。但是由于馆内藏书资料至为丰富,而且免费提供阅览服务,因此每年都有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读者慕名而来,而大英图书馆实际上也是来者不拒。任何入馆阅览的外国读者,只需出示本人护照和所在大学或学术机构的证明信(外国学生或访问学者通常都会挂靠在某个学术机构),填写一份电子表格,即可领取一张有效期长达8年的阅览证,进入馆内的任何一个阅览室。

各种图书资料的借阅已经实现了电脑操作,程序设计得简便快捷。索书过程大致如下:进入阅览室后,向门卫出示有效阅览证并接受对随身携带物品的检查;找一个座位并记住座位号;到电脑终端前刷卡、查阅书目并输入座位号订阅;此后需等待约15—30分钟,而后可去前台询问,你自己座位前的灯光信号也会提醒你去前台取书。当日没有看完的图书资料,可以保留3日,或预定再来阅读的日期。大英图书馆在英国中部西约克郡的波士顿斯巴另有一个书库,位于伦敦以北200英里,如所借图书存放在那里,则需次日才能借到。此外,还有一个属于大英图书馆的报纸图书馆在伦敦北郊,相距甚远,乘坐地铁也需近一小时。

在一个有百余座位的阅览室,大约有10名工作人员负责答复咨询、提供帮助、复印收费和取书送书,服务是比较到位的。闭馆离开之前,所有读者都要再接受一次检查,虽属例行公事,却也相当严格。

图书馆的其它相关服务也令人感觉方便,其理念可以用“以人为本,省工省时”来概括。如图书馆地下一层的存包处完全是自助服务。读者可以自选一个小柜子记住编号,把规定不得携入阅览室的物品放入其中,投入1镑硬币,锁好柜门带好钥匙便可离开。存包处免费提供透明的专用塑料袋,供读者用来装笔记本、铅笔(规定馆内不得使用钢笔或圆珠笔,以防污损图书档案资料)和笔记本电脑,以便在进入阅览室时接受检查。离开时,打开柜门取走自己的物品和那1镑硬币即可。对于兜里没有零钱或忘记带钱的读者,门口设有换币机和取款机。

作为一个20世纪末建成投入使用的国家图书馆,其便利残疾人的设施十分完备。轮椅或电动代步车借助专用通道可以抵达馆内的任何一个阅览室,馆内各层的3个卫生间中都有一个是专为残疾人使用的。

大英图书馆的主体建筑呈梯形,高约50米,地上9层,地下5层,建筑面积11万余平方米。主体建筑右侧有一个可以容纳200人的会议中心,用于举行各种学术会议和在职培训馆员。进入图书馆大厅,迎面是问讯处。前方扶梯而上,映入眼帘的是原国王图书馆的典藏。这些珍藏的古籍是大英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所有珍本图书整齐地排列在大厅中央六层楼高的恒湿恒温玻璃巨室中。由于距离每层楼的过道很近,读者不难透过玻璃欣赏那些烫金字的书脊。据馆内的专家称,如果有充分的理由,读者仍然可以借阅其中的图书。因为图书馆的首要功能是提供借阅,而不仅仅是收藏。

大英图书馆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举办各类讲座和展览。展览分为常年的和短期的,全部免费。一个关于古代书籍制作的常年展览,告诉人们书是怎样诞生的,并配有录像说明。近几年还举办过关于中国版画的展览和丝绸之路的展览。展览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使图书馆更加贴近广大读者和普通民众。

大英图书馆大厅入口处的告示牌,给出了该馆的一组基本功能和数据:

“我们接受英国和爱尔兰的每一种出版物一册;

藏品超过1亿5千万件,分属400多种语言文字 ;

每年新增3百万件藏品;

假如你每天阅读5件,你需要8万年时间读完目前的所有藏品;

藏品包括书籍、手稿、地图、报纸、期刊、印刷品和绘画、有声资料、乐谱、邮票和专利记录;

上述藏品需要625公里长的书架,每日还要增加8.8米;

把这些书架连接排列,可以从伦敦排到爱丁堡;

我们可以同时接纳1200名读者。”

这样一座面向公众的图书馆,堪称是知识的海洋。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