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严密监视海岸线的“千里眼” 杨先碧  
 

目前,来自海上的恐怖主义、海盗、走私、非法移民等犯罪活动的威胁变得越来越严峻。因此,对于濒海国家来说,完善的海岸监视和防御系统正变得日益重要,成为海岸线上不可缺少的“眼睛”和“耳朵”。高科技的发展,使得现代海岸监视手段已不再是传统的观测塔,而是向着高技术、多平台、多手段和多层次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海、陆、空等多种海岸监视系统。

2000年,美国的海军基地遭受到恐怖分子的炮弹攻击,17名海军丧命。2002年,“基地”组织曾经在也门附近对一艘法国巨型油轮发动攻击。2004年12月中旬,英国的一位国家防卫专家声明,在未来12个月里,“基地”组织将在海上某战略要地发动一次恐怖袭击,如果海上恐怖袭击成功,将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这一观点是防卫专家在每年一次的反恐怖报告中提出来的。这位防卫专家说,目前各国海上的保卫措施依旧非常薄弱,而“基地”组织发动海上恐怖袭击的能力却不断提高。

据报道,近期在科罗拉多州斯普林召开的一次为期3天的恐怖主义和本土安全会议上,加拿大和美国政府有望在2005年达成一个像北美防空条约一样的海上防恐怖袭击的协议。尔后还要研制能够跟踪所有海上目标的系统。澳大利亚将在其沿海增设一些海岸监测系统,逐步建立一个长达1800公里的安全区,进一步巩固国防,打击恐怖主义,防止其船只、港口以及石油钻井平台遭受袭击。2004年2月,英国伦敦警视厅水上组起草了一份名为《下次恐怖袭击水上发生》的秘密备忘录,备忘录中称“基地”组织领袖拉登拥有一支装备15艘船的“恐怖海军”,可以从水上对选定的目标发动袭击。为此,英国武装警察开始在泰晤士河上进行定期巡逻,以保护国会、军情六处和其它可能遭受恐怖袭击的目标。此外,英国反恐部门也在密切监视靠近英国油田和炼油厂的可疑船只。

海岸监视雷达是海岸监视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它采用了短脉冲的窄波束,配备高增益天线,以提高系统的远距离监视灵敏度和分辨率。美国制造的“衣萨特”雷达的天线孔径达5.5~7.5米,能承受速度高达280千米/时的狂风,可安装在高塔上进行远距离、超远距离监测。海岸监视系统不仅需要能够发现目标的雷达,还需要能从多个船只中识别出真正有用目标的自动识别系统。自动识别系统每分钟可处理 2000条信息,每 2秒钟更新一次数据。另外,自动识别系统提供的信息很容易添加到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雷达图片上,有效弥补雷达盲区和因干扰或天气等原因造成的信息缺失,扩展系统的实际覆盖范围。

为了使犯罪分子防不胜防,布置在海边的监视系统必须要有很强的机动能力。为此,各国都在积极研制方便快捷的机动海岸监视系统。以色列海洋安全部门最近装备了3艘“超级德沃拉”Mk-III巡逻艇,该艇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巡逻艇,艇内配备了先进的海岸线监测设备。该艇主要用于保护海岸线,拦截恐怖分子。美国近年来开发出了可快速移动的“MK2海岸侦察兵”系统。该系统有可见光和红外线目标识别功能,将装备反恐部队,用于海岸线安全防卫。该系统安装在特种车辆内,可有效地对目标进行机动跟踪。

为了有效地打击恐怖分子从水下进行偷袭,海岸监视系统还需要借助水下传感器,可以将水下需要探测的目标与海洋生物或海面反射等干扰物区分开。操作人员综合主动成像声纳和被动声纳提供的信息,确定探测目标的性质。美国情报机构大量的情报表明,一些“基地”恐怖分子近年来一直在苦练潜水技能,企图从水下进行恐怖袭击。英国开发的“塞浦路斯” 游泳者声纳探测系统分辨率较高,可监测400~700米范围内的游泳者等小目标,外观酷似蓝色复活节蛋。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目前正在开发和测试一种被称为“百人队长”的水下传感器。在演示过程中,操作员利用一个以电池作为能源的水下推进装置能够轻松地探测到对海港的袭击企图。

在所有的海岸线海空中监视系统中,最有名的是美国的海军空间监视系统。该系统是海军航天司令部空间监视中心负责操纵的,由3座大功率发射站和6座接收站组成。整个系统监视的海岸线全长4800公里,监视范围从海岸线向外延伸1600 公里。加拿大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最近将一种新的光电/红外监视系统集成到CP-140“极光”海上巡逻机上。通过此次改进,“极光”飞机的昼夜远程作战能力可以确保对加拿大整个海岸线进行监视,探测非法移民、捕鱼和毒品走私。

卫星定位系统也是监测海岸线的一个重要手段。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导航定位和数字通信基本功用可有机结合,通过装配在舰船上的用户终端为舰船导航,同时利用系统特殊的定位体制将移动目标的位置信息和其它相关信息传送至指挥所,通过完成移动目标的动态可视化显示,指挥指令的发送,实现海岸移动目标的指挥监控,有效地确定非法目标的位置。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