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培育经济自主增长机制 桑 瑜  
 

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须依赖于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这是维系经济系统健康运行的本源。只有依靠并发挥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作用,才能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使经济运行长盛不衰。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投资和消费是最主要的经济行为,是引领经济增长最积极的要素,投资与消费的互动可以形成经济自主增长的动力机制。

(一)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相互促进。

消费是实现有效投资的先决条件。投资的目的在于获取投资利润,而利润的实现以消费需求的实现为前提。一旦投资产品投放市场能为消费群体所接受,投资的利润将会迅速实现,因此投资回报的多少关键取决于消费行为的实现程度。换句话说,只有通过经济主体的消费行为才能实现投资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使投资者获得相应的利润。

投资对消费的促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投资可以引导消费从而促进消费需求的增加。如果投资行为遵循了市场规律,充分考虑到了市场的供求关系,符合了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和意愿,则投资就能顺利引导消费,促使消费需求的增加。其二投资还能导致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直接扩大市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的增长包括对新增投资品需求的增长和对新增劳务需求的增长,投资需求的增长可以通过投资品生产和劳务需求的扩大,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促进个人可支配收入总额的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必然会引致消费需求的增长。

(二)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相互创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化意味着要素与产品通过市场来进行有效配置,市场的力量可以促使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相互创造。

一方面,消费需求可以创造投资。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演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社会群体对于物质产品和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追求享受和增强自我发展的需要逐渐取代了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正是这些新的需求可以激发投资者的投资意愿,成为投资者追求利润的直接动因。因此,投资可以通过消费需求的增加得以创造。

另一方面,投资需求可以创造消费。当前的市场状况瞬息万变,投资者善于灵敏地捕捉市场讯号,主动地发现市场中可能出现的新的需求信息,从而积极开发新产品、上新品种、翻新花样。这种顺应市场的投资行为势必成为引领市场需求的先导力量,带动社会消费的兴起和普及,从而创造出新一轮的消费需求。

(三)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相互制约。

首先,消费需求增长受到投资需求增长的制约,必须以投资需求的相应增长为保证。一方面,消费需求的增长以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为基础,在投资需求的增长过程中,投资需求的一部分转化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前提,因此消费需求的增长部分地决定于投资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消费增长的能否实现,要取决于消费品供给能力的增长是否适应投资需求的增长,如果由于经济中存在资源约束,供给弹性不足,消费需求的增长超过了投资需求增长的实现能力,就可能导致物价上涨,甚至引发通货膨胀。

其次,投资需求的增长受到消费需求的制约,有效的投资需求只能在消费能力能够驾驭的空间范围内实现。虽然在短期内可以通过行政力量的推动或政府宏观调控手段的刺激,促进投资需求迅速增长,但是投资需求并非最终需求,不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没有消费需求增长的支持,投资需求形成的新增生产能力将会大量闲置,不论是投资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还是投资需求增长本身都不可能持续。

基于投资与消费的联动作用,可以看出充分有效地利用投资和消费的互动关系可以培育经济自主增长的机制,促进经济系统的健康自转。目前需求约束型的经济态势,使投资和消费双拉动的良性循环成为可能。消费需求的增长将可以直接引领投资需求的增长,使投资需求弥合消费意愿,促成新一轮投资和消费的继续增加。反过来,投资也可以有效地带动消费的增长,通过消费需求的满足来实现投资的获利,从而增加新一轮的投资需求。要实现经济的自主增长,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的自主增长要以消费的主导作用为前提。

投资与消费双拉动的根本动力在于消费的拉动,投资的拉动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派生性,这主要源于市场经济本质上是需求约束型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对投资需求产生引导作用,从而促成投资需求的形成和扩大。

首先,当某种消费品的需求增加时,会引起直接生产该消费品的生产部门增加投资;其次,由于大多数消费品之间所存在的互补性,当某种消费品需求增加时,许多与之相关的消费品的需求也会增加,从而导致相关部门扩大投资需求;再次,消费品的需求增加,在导致消费品生产部门扩大投资的同时,也对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形成新的投资需求。因此,只要不存在资源约束,消费需求的扩大将为投资需求扩大提供动力和实现的条件。

从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看,经济扩张是以投资需求增长为先导,投资优先于增长,并在乘数作用下带动经济快速增长,再由经济增长拉动居民消费需求增长,从而促进储蓄上升;在投资收益的刺激下,经济又进入新一轮的投资高潮。但是归根结底,投资需求是引致需求,消费需求才是最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和最根本的动力,如果没有消费需求的引领,投资必然是盲目的。

第二,经济的自主增长要以投资与消费自身增长为基础。

离开了投资与消费二者的自身增长,都会使经济增长的链条运转不灵,如消费增长受到阻碍,或者投资难以有效启动,二者都会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顺利实现。

如果消费的增长不能有效地吸引投资的增加,则消费不能为有效的供给所弥合;投资的增加不能顺利地转化为消费的增长,则出现投资不能与增加的消费需求相匹配,那么投资与消费各自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都要大打折扣。实现二者的良性循环意味着投资增加所形成的供给可以被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所消化,即投资提供的产出可以顺利实现其价值,不存在产品积压和资源浪费;同时也意味着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可以为企业新增投资所提供的供给所满足,即不存在被动储蓄。可见,实现投资与消费的双拉动既要求投资增长保持顺畅,又要求消费增长顺利实现,投资与消费自身必须保持稳定合理的增速。

第三,经济的自主增长要求投资与消费之间比例协调。

实现投资和消费的双拉动,需要在分别实现投资拉动和消费拉动的基础上,注意将二者的关系加以整合、协调,既保证投资与消费在数量上匹配,又确保投资结构与消费结构相互弥合。

保持投资率、消费率二者的协调发展,其初衷是服务于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决不能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在协调投资与消费增长的过程中,尤其要避免扩张性政策造成投资过度,从而带来经济过热等负面效应,使投资与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得以持续。在现阶段,应当注意防止投资拉动力度偏大即投资过度带来经济过热等负面效用。

经济过热不仅是一个宏观经济的总量概念,还应包含结构上的意义。经济过热不仅表明社会总需求过量增长超过了总供给增加的可能,还指供给与需求在结构上不相匹配,在通常情况下这种结构的失衡表现为局部领域的投资过旺。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一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政策的扩张性效应发挥得较为充分。尽管从总体上看,当前经济并未出现全局性的明显过热,但有些现象的确值得关注。主要生产资料供应明显偏紧,价格明显上扬,原材料、燃料、交通、房地产等领域出现了投资过热的现象,经济增长的某些领域已经显现出过热或者局部偏热的情况。推动当前投资加速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积极财政政策的累积效应;投资主体预期趋好,投资动力增强;资金到位情况较好;国外制造业正向我国转移;投资环境得到改善等。但从整体而言,局部领域的投资过热不仅源于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还受到了消费结构变动的推动。在十六大以前,全国各地就已经出现了大搞“形象工程”的热潮,修大广场、盖办公大楼、铺大草坪美化市容等成为流行的风气。各地普遍风行的“政绩工程”,使政府特别热衷于投资建设产值高、税收多的大项目,并通过行政干预和行政保护积极组织汽车投资等大型投资项目等,政府对投资活动介入过深促成了投资需求的较快增长。另一方面,随着消费结构发生层次性变化,城市消费群对于汽车、商品房的需求增速较快,由此带动汽车、房地产业投资的迅猛增加,从而导致了社会投资的局部过热。

面对当前局部投资领域出现的过热,我们应该谨慎地看到,局部领域投资需求以过快的速度扩张,这令我国相对贫瘠的资源难以长期支持;而与此同时整体消费需求却始终在低位徘徊,消费物价指数并无大的上扬。并且此轮经济增长的带动点大都具有产业链条长、影响面较大等特点,一旦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可能有一个滞后期。因此,宏观政策调控的主要目的在于努力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尽力延长经济增长的上升期,而不是在经济处于上升期时推波助澜,使经济迅速过热,为此:一是要通过宏观经济政策适时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力度。二是要正确处理投资和消费的互动关系,让消费更多地发挥作用。

总之,培育经济自主增长机制,应该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和发挥投资与消费的作用,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动态地实现消费率、投资率的比例协调,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长效发展。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