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国际战略形势回顾与展望 李玉梅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会长熊光楷答本报记者问

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本报记者就当前国际战略形势中的有关问题,对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会长熊光楷同志进行了专访。熊光楷会长在访谈中指出,当前国际战略形势中有四个趋势值得关注:一是单边主义明显受挫,多极化进程呈曲折发展趋势。二是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提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呈同步发展趋势。三是恐怖主义威胁明显上升,国际反恐斗争呈严峻复杂趋势。四是世界新军事变革进程明显加快,以信息化建设为核心的国际军事竞争呈全面展开趋势。

单边主义明显受挫

多极化进程呈曲折发展趋势

记者:2004年,国际战略形势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单极与多极的较量是观察国际战略形势发展变化的主线,应如何看待单边主义与世界多极化趋势之间的关系?

熊光楷:2003年,美国不顾世界大多数国家反对,发动伊拉克战争,单边主义明显上扬。但2004年,美国深陷伊战后泥淖。伊国内安全局势继续恶化,美军与各派反美武装之间频繁爆发冲突。自伊战爆发至2004年12月下旬,美军在伊死亡人数已超过1300人,其中,自2003年5月1日主要战事结束以来死亡人数已接近1200人,是主要作战阶段死亡人数的8倍多;自2004年6月伊政权移交以来,美军单月死亡人数基本呈逐月上升势头,11月达到135人,与主要作战阶段总共死亡138人相当。伊境内绑架袭击事件接连不断,伊民众反美情绪高涨。美盟国出现明显动摇,一些国家相继或即将从伊撤军。为填补盟国撤军后留下的兵力真空,缓解驻伊美军承受的巨大压力,美国防部于2004年12月1日宣布再增派1.2万名士兵,驻伊美军总数达到15万人,超过2003年伊战主要战事结束时美军驻伊兵力最高峰的14.8万。

伊拉克战争的后续复杂局面令人深思。事实表明,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会引发和激化更多的矛盾。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都主张多极化,反对单极化,赞成加强多边合作,维护联合国作用,和平解决争端。法、德、俄等大国与美国在多边还是单边问题上的矛盾与分歧不断显现。法、德等欧洲国家继续彰显其战略独立性,在伊拉克问题、巴以和平进程乃至伊朗核问题上,都与美存在距离。2004年布什曾打算借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之机,修补因伊战而出现明显裂痕的美欧关系,但成效甚微。2004年5月,欧盟由15国扩大至25国;10月,欧盟各国签署首部欧盟宪法条约。欧盟对外大举扩员和对内加强整合,将进一步成为推动多极化的重要力量。俄罗斯日益感受到来自美国的战略压力。美推动北约于2004年3月完成新一轮东扩,使北约从19国扩大至26国;近期又在乌克兰大选争议问题上施加影响,挤压俄战略空间。俄因而对美防范心态趋强,在保持与美在反恐等方面合作同时,明显加强与法、德等国的战略合作,以牵制美国的单边主义,并在乌克兰、外高加索、中亚等处与美展开尖锐的竞争。普京总统连任后,继续推行强国战略,重申经济翻番、摆脱贫困和军队现代化三大任务。俄罗斯复兴虽尚需时日,但俄在多极化进程中的影响正日益增大。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单边主义的主力军。特别是美在加大反恐力度之时,试图以美国价值观和民主模式全面改造中东国家,导致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对美单边主义的反感日益增加。此外,美国内对单边主义也多有异议,在总统大选中,布什虽连任,但竞选过程中反对单边主义的呼声还是很高的。

在此情况下,美政府又有选择地重新回到联合国框架内解决伊拉克问题,注意调整和改善与各大力量关系,在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等地区热点问题上着手加强国际协调,单边主义有所收敛。

展望未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尽管仍将面临种种曲折,但会不断克服困难、向前发展。孔子云:“道并行而不相悖”。多极化的目标是要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多种力量和谐共存,均衡发展,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维护国际社会稳定。当今世界,合作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有效途径。在裁军、防扩散、打击恐怖主义、实现经济增长、加强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全球性的问题上,只有倡导多边主义,加强国际合作,才是人间正道。但多极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发展过程,甚至可能会时起时伏;单边主义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退出国际舞台,也有可能会时强时弱。多极化与单极化的斗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战略矛盾的焦点,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还将经历反复的较量,但世界最终将会在曲折中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提速经济全球化

和区域一体化呈同步发展趋势

记者:2004年,全球经济在面临油价持续走高和美元连续贬值的情况下,仍出现明显复苏的势头。世界经济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合作又明显加强。应如何看待这些复杂的情况?

熊光楷:2004年,世界经济出现强势复苏。多国经济克服了油价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增长速度明显提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月底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估计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高达5%,比2003年的3.8%上升1.2%,是近30年来最快的增速。美国将达4.3%,日本4.4%,欧元区2.2%,俄罗斯7.3%,亚洲发展中国家7.6%,非洲4.5%,拉美4.6%。另据我国家统计局预测,2004年我经济增长率将达到9%或略高。从实际情况看,有关国家官方业已公布的2004年上半年或季度经济增长率也都呈现出良好增长势头:美国第一季度增长4.5%,第二季度为3.3%,第三季度为3.7%,增长势头强劲;日本第一季度为6.1%,明显走出长期低迷状态;欧元区第一季度为0.6%,第二季度为0.5%,已是2001年以来最高水平;俄罗斯上半年达到7.4%,经济保持快速复苏势头;印度于3月底结束的2003-2004财年经济增长率达到8.2%,是近15年来增长最快一年;2004年前三季度,我经济增长率达到9.5%。

当前世界经济出现强劲增长的主要原因首先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出现一大批新兴产业部门,以美国“新经济”为代表,在世界范围内出现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这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正逐步显现。其次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既为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也为后发国家利用这一机遇发展自己提供了重要基础。另外,中国、日本、东盟等亚洲国家及美国经济的良好表现,也成为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呈同步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双刃剑”效应日益明显,各国为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更加重视推动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不仅发达国家越来越把建立自由贸易区作为国际竞争的新手段,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将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视为规避全球化风险的避风港。区域合作明显加强,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快。各类区域合作协定、设想、项目有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2004年5月1日,欧盟接纳中东欧10国入盟,实现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扩大,也是首次扩大至中东欧地区。欧盟已成为总人口达4.5亿、面积约400万平方公里、国内生产总值达10万亿美元的区域组织。南美12个国家于2004年12月8日成立了南美国家共同体。美国继20世纪90年代与加、墨成立北美自贸区后,近年又与中美洲国家签署自贸协定。东盟10国积极推进一体化建设,努力实现到2020年建成东盟共同体的宏伟目标。中国与东盟“10+1”、中日韩与东盟“10+3”合作不断推进。2004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货物贸易协议》等文件,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在2005年全面启动铺平了道路。中国与有关国家已同意“10+3”合作的长远目标应是建立东亚共同体,实现东亚经济一体化。日、韩等国也正与东盟商谈建立自贸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也于2004年1月通过自贸协定框架条约,规定各国从2006年起降低关税,逐步建立自贸区。

展望2005年,尽管世界经济增长步伐可能有所放缓,但仍有望保持一定增长速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仍将达到4.3%。经合组织预测2005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为3.3%,日本为2.1%,欧元区为1.9%,中国为8%。全球经济发展前景依然看好。但值得注意的是,影响经济稳定增长的风险依然存在,不确定因素还比较多。目前比较突出的是两大问题,即“高油价”和“低美元”问题。2004年,原油价格持续走高,10月份纽约原油期货市场收盘价格一度超过每桶55美元大关,是21年来最高水平。这对全球经济势必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美元汇率持续走低,不断贬值,有关国家可能会调整货币政策。这也可能成为对国际金融体系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的一大隐患。

恐怖主义威胁明显上升

国际反恐斗争呈严峻复杂趋势

记者:2004年,国际恐怖活动再度呈上升之势,发生了不少重大恐怖袭击事件,应如何看待当前国际反恐斗争形势?

熊光楷:自2001年“9·11”事件以来,国际社会为消除恐怖主义的威胁作出了积极努力,开展了大量合作,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南北发展差距仍在拉大,恐怖主义滋生和蔓延的土壤远未铲除;民族和宗教矛盾依然突出,由此诱发的地区冲突此起彼伏;有的国家在反恐斗争中采取双重标准,甚至以反恐为名,谋一己之私。这使国际恐怖活动自2003年以来再度呈现强烈反弹势头。国际恐怖势力的活动特点出现一些明显变化,反弹力度和地域广度都有所增大。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4年12月20日,全球共发生较大规模恐怖事件310余起,比2003年同期(260起)增加了约20%,共造成2700余人死亡,8100余人受伤,分别比2003年同期(1700余人死亡,5300余人受伤)增加了约60%和50%左右。3月西班牙马德里的爆炸、9月俄罗斯别斯兰的惨剧等重大恐怖事件再次给国际社会敲响警钟,恐怖主义正处于新的活跃期,反恐形势依然严峻。

2004年国际反恐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基地”组织虽遭受重创,但其影响仍呈扩大之势。全球各类恐怖组织或有意识地与“基地”组织建立联系,谋求资金、人员等支持;或效仿“基地”组织的恐怖袭击模式,追求恐怖活动的“‘基地’品牌效应”。二是国际恐怖势力的组织结构由垂直统一向分散网络化转变,反恐斗争难度增大。目前以“基地”组织为核心的国际恐怖组织网络分散在全球60多个国家,其结构呈网络状,彼此虽无隶属关系,但联系更加紧密,行动更加灵活,给反恐斗争增加了很大难度。三是国际恐怖势力的活动地域由欧美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蔓延。国际恐怖组织调整策略,“避实就虚”,将“战场”向部分防范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扩展。北高加索--中东―中亚―南亚―东南亚“弧形地带”已成为国际恐怖活动的“活跃区”。四是恐怖分子的袭击对象由重要军政“硬”目标扩大至防范薄弱、人员密集的民用“软”目标,如居民区、交通枢纽、公交工具、大型餐饮娱乐场所甚至学校等民用设施,以达到“让更多人死、让更多人怕”的轰动效应。此外,2004年在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还发生了针对中国公民的数起恐怖袭击事件,导致多人伤亡。

国际恐怖势力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制造各种类型的暴力袭击事件,不仅危害各国的国计民生,也严重威胁到世界安全。面对国际恐怖活动威胁的再度上升,国际社会予以高度重视,加强反恐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2004年10月,安理会以15票一致通过1566号反恐新决议。三年多来,在国际社会共同打击下,70%的“基地”组织高层人物被捕或被击毙,近3000名恐怖分子被抓获,100多个国家采取行动,冻结了370多个实体的600余个属于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的账户,总额达2.5亿美元。2004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塔什干峰会期间,正式启动了地区反恐怖机构。这对加强地区乃至国际反恐斗争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国际反恐斗争仍将任重而道远。消除恐怖主义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课题。国际反恐斗争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斗争仍将是长期、复杂和尖锐的。从历史上看,恐怖活动古已有之。两千多年来,恐怖活动历经起伏,始终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存在,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就彻底根除,更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在反恐问题上,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决不能采取双重标准;反恐不能搞扩大化,而应避免伤及无辜;反恐不应加剧民族矛盾、宗教仇恨、文明冲突和人民隔阂,而应成为不同文明相互交流和借鉴的新契机、对话与融合的新起点、共同进步和繁荣的新动力;反恐要标本兼治,在对国际恐怖势力重拳出击、除恶务尽同时,要铲除恐怖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高度重视解决发展问题,缩小南北差距;应充分发挥联合国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重要作用;面对跨国恐怖主义组织和活动的威胁,单个国家的行动往往难以奏效,加强国际合作才是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手段。

世界新军事变革进程明显加快

以信息化建设为核心的国际军事竞争呈全面展开趋势

记者:世界新军事变革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一年来世界主要国家是如何加大军队信息化建设力度、推进新军事变革进程的?

熊光楷: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是又一场信息化特征非常突出的局部战争。这使世界许多国家都更深切地感受到信息化战争对军队建设的更高要求,更加意识到加快军队建设转型的紧迫性。2004年全球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总数为36起,与2003年数量相同,新发生冲突15起,比2003年增加4起。从数量上看这是一个“平年”,但在一些局部冲突中,信息化特征更加突出。当前,在战略需求和技术革命的共同推动下,世界新军事变革正呈现出在更广范围内、更深层次上加速发展的趋势。美国和其他国家都在继续研究伊拉克战争的经验教训,加紧推进本国的军事变革。主要表现有:

首先,军队因加强信息化建设普遍加大经费投入。美总统布什2004年11月签署的2005财年国防预算达到4206亿美元,较2004财年增长4.8%,其中用于研发与购买先进武器装备的经费总额达到约1476亿美元,比日、英、法、俄四大国军费总额还多。美国计划到2009财年要将这方面费用增至1816亿美元。俄罗斯计划要把2005财年的国防预算增加到约189.7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7.6%。

其次,突出加强以武器装备研发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美陆军信息化装备比例已达到50%以上,海、空军信息化装备比例超过70%。美军计划于2015年将其陆军全部改造为数字化部队,在2030年前在各军种数字化基础上实现全军的信息化。美军正在发展全球信息栅格、导弹防御系统、未来战斗系统等各类先进武器装备系统,力求到2010年前后其武器装备技术水平超出对手一至二代,超出盟国半代以上。俄罗斯明确提出到2015年要使现代化武器装备比例达到40-45%,2020-2025年基本实现军队武器装备的全部更新。俄军2004年2月试射了据称能突破任何导弹防御系统的新型弹头,加紧研制第五代作战飞机等信息化水平更高的先进武器装备。普京总统前不久还宣布,俄军今后几年将装备其他核大国所没有的新型核导弹。日本自2004年起开始建造排水量1.35万吨的航母型护卫舰,并继续谋求发展航天侦察手段。

第三,继续调整体制编制,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美军在伊拉克战争后,即着手筹划要将陆军改编为一些各约5000人的“模块化部队”,进一步实现作战部队的一体化。为适应类似伊拉克这种作战环境的需要,2004年美国内出版的《五角大楼的新地图》一书还主张美军应同时建设两种部队,一种是遂行大规模作战任务的重型部队,另一种是遂行平息暴乱、维持秩序和战后重建等任务的轻型部队。日本筹划撤消防卫厅参谋长联席会议,设立编制500余人的“联合参谋部”,新设“联合参谋长”,统一负责三军联合作战指挥。

展望未来,新军事变革在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世界主要国家在此领域内的发展空间和竞争潜力都还很大。为适应安全环境和各国军队未来作战任务的需要,有关国家将继续加大军队建设转型力度,进一步加大军事投入,在研究和遵循世界军事变革共性规律的同时,更加注重从各自国情、军情出发,强调各国军事变革的个性。军事领域历来是人类社会中竞争和对抗最为激烈的领域,是最具创新活力、也是最具创新精神的领域。我们应具备开阔的视野、前瞻的眼光和创新的意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站在世界军事发展潮流的前列,积极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紧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完成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