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海啸的起因与危害 辛 波  
 

2004年12月26日,在南亚、东南亚的海滨旅游胜地游人如织。上午8时,突然间,一场几十年罕见国际性自然灾害发生了。

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端离岸不远处的海底,由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引发9级以上地震,继而产生巨大的海啸引起连锁反应,剧烈震动之后不久,巨浪呼啸,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消失在巨浪中。港口设施、沿岸建筑物,以及沿岸正在运行着的火车,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这次印尼海啸是一场几十年所罕见的灾难,给印度洋沿岸各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8个亚洲国家和1个非洲国家受到海啸重创。截止12月30日,死亡人数就达83682人,初步预计在此次灾难中死亡的总人数有可能达到十余万人之多,经济损失近几十亿美元。人们在为受灾国家损失的众多生命扼腕痛惜的同时,也在探究:是谁惹怒了印度洋?

有一种说法是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附近的一次相对小型的地震触动了印度洋板块。澳大利亚地质学专家茨韦坦·西纳迪诺夫斯基认为,12月23日在印度洋南部塔斯马尼亚岛和麦夸里岛之间发生的里氏8.1级地震就是26日印尼海域里氏9.0级大地震的前兆。新西兰地理和核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也指出,自12月24日以来,新西兰本土以及附近海域连续发生了4次地震,这些地震可能与26日发生的印度洋强地震有联系。两起地震发生在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地壳两端。“可以设想,在一端的地震导致另一端的不平衡,因此引发了巨大地震”。形成了此次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这种波浪运动引发的狂涛骇浪,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海啸这种灾难的起因,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6.5级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也没受多大阻滞,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500到1000公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也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并形成“水墙”。由地震引起的波动与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层波动,而地震所引起的水体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另外,人为的水底的核爆也能造成海啸。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预测、观察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控制它们的发生。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