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带动教学科研上台阶 林述舜  
 

学科建设不仅是一项综合性、长远性的基础建设,而且是事关新世纪党校发展的战略问题。为实现省委提出的创建“一流省级党校”的目标,我们福建省委党校坚持把强化学科建设作为教学科研一体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体现党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申报硕士学位授权工作的重要抓手,突出了学科建设在党校工作全局中的龙头地位。通过坚持不懈地抓学科建设,带动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党校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抓规划,明确学科发展思路。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学科建设健康发展的前提。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下发后,我校召开学科建设专题会议,会上我代表校委作了《认真贯彻中央〈决定〉,努力推进党校学科建设》的主题发言。2001年上半年,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校《“十五”学科建设规划》,明确了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规划》把整体性与层次性、基础性与创新性、稳定性与开放性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新世纪党校教学新布局和科研新要求,站在党校发展全局的高度,统筹各方面关系,确立重点学科,培育优势学科,强化特色学科,着力构建结构合理、方向明确、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体系。今年6月,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深入我校调研视察,提出党校要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为使我校学科建设更好地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校委又进一步提出学科建设 “三个统一”的基本思路,即坚持发展传统优势学科与培育新兴学科相统一;坚持推进学科整体发展与确立重点研究方向相统一;坚持学科建设与教研创新相统一。

抓改革,提高党校教学质量。促进党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目标。我校按照“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新布局,注重把深化教学改革与推进学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新布局。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新要求、时代的新要求和学员的新需求,及时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大力推行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教学,积极探索并开展研究式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加强集体备课,开展试听、互听互评、教学观摩与竞赛和评选“精品课”等活动;实行包括校委成员下班的听课制;设立教学优秀奖,开展党校办学质量和综合办学条件的评估工作;举办学员论坛,加大对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的研讨交流,促进教学相长;大力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针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设立教学专题立项,做到教学出题目、科研出成果、成果进课堂。同时,以改革内部管理体制为动力,全面推进以教学改革为中心的党校综合改革进程。通过制定《教学工作量试行方案》、《教学质量考评实施意见(试行)》、《校内津贴分配制度改革试行方案》、《关于开展教学观摩与竞赛,争创“精品课”活动的暂行办法》等制度,初步形成了竞争、激励的教学新机制,有效激发教学工作者的热情,促进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抓课题,提升科研层次水平。加强课题研究是开展学科建设的必要途径。我校按照“拓宽思路、提高层次、突出重点、增加精品”的要求,实行课题带动科研战略,强化科研基础地位,提升科研层次水平。在对科研课题的筛选中,我们坚持“三突出”原则:一是突出重点,强化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深层次问题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多出精品,增强影响力;二是突出特色,抓好对福建省情与发展战略、闽台社会和文化问题研究、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建民营经济发展等课题研究,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新,人新我优;三是突出调研,与上杭县等共同建立了2处调研基地,增强课题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同时,建立健全科研工作奖惩激励机制,先后制定了《科研工作量考核试行办法》、《科研资助与追加奖励试行办法》、《教研人员业绩考核试行方案》等,设立100万元的教学科研奖励金,把高质量的教学专题作为科研项目列入科研计划,加大科研课题申报力度和成果奖励力度,进一步调动教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高层次成果的产生。

抓关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抓好队伍建设是开展学科建设的关键。我校按照建设“学习型、研究型、服务型、创新型”教师队伍的要求,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连续6年利用暑假时间,召集全校骨干召开学科建设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会议,总结当年成效与不足,部署下一年加强建设的举措,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实施细则》,实施“培训者培训工程”及培养“名教授、名学者”计划。在队伍建设方面,总的原则是立足内部培养,同时也引进紧缺人才。一方面,我们立足内部培养,制定并实施《教职工进修培训暂行规定》。实行导师制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制;鼓励、资助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提高学历层次;选派教学效果好或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外出进修、培训、参加学术交流、开展合作研究等。另一方面,我们本着缺什么人才就补什么人才的原则,制定了《关于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的暂行规定》,先后引进了十几名教授、副教授和博士,还聘请了30多位国内、省内有研究造诣的专家、领导为客座教授,为我校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重视职称评聘和人才使用。近年来,有40多人次晋升副高或正高职称,相当一部分已成为有关部门负责人。试行评聘分开,采取先聘后评等办法,为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抓保障,营造学科建设良好环境。学科建设的发展同党校其他方面的建设是密切相关的。我校重视加强校园基础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为学科建设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近年来,我们新建了七幢楼房,更新改造了三幢楼,教学环境和教职工生活居住环境有较大改观。重建电子阅览室、信息资料检索室,新建外文资料室,更新科技教研部机房电脑,建成全国党校系统远程教学A级站,并拥有11个多媒体教室和2个语音室。目前,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21层教研综合大楼预计年底封顶,明年下半年可以投入使用。储存中外书刊40多万册的图书馆正在进行消防和功能改造,预计年底竣工。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校园网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并正在抓紧进行二期工程的设计论证和资金争取工作。网络的应用工作全面开展,建立了网上学习专题资料及省情资料专栏,扩大了校园网数字信息资源品种,升级了邮件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开展了“部门网站管理操作步骤”培训,加强了校园网的安全管理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信息网络的建设,使我校总体办学条件迈上一个新水平,并且在我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中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

现在,我校已基本形成 “八部一所”的学科体系,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办学格局,提高了科研成果的层次质量,造就了一支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作者系福建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