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理解科学精神的人文性 孟建伟  
 

理解科学精神有多种角度,其中最重要的角度之一就是理解科学精神的人文性,即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深刻关联。正如瓦托夫斯基所说的,“从哲学的最美好最深刻的意义上说,对科学的人文学理解,就是对科学的哲学理解”(M.W.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科学哲学导论》,求实出版社,1982,第588页)。对科学精神的理解也应当如此。

我在1996年提出“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人文精神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点,这一观点曾经在学术界引起讨论,有学者感到疑惑不解。不能理解科学精神的人文性之根本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在于受狭隘的实证主义科学观和功利主义科学观的束缚。在实证主义的视野中,科学往往被简单地等同于纯粹的客观事实,于是科学精神仿佛成了“客观事实”的精神,而不是人的精神或科学家的精神。同样,在功利主义的视野中,科学往往被简单地看作是一种“工具”或“工具理性”,于是科学精神仿佛成了“工具”或“工具理性”的精神,又不是人的精神或科学家的精神了。从这样的观念出发,人们很容易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截然区分开来,甚至对立起来。

其实,科学同艺术等文化活动一样,也是一种人类的历史的活动,因而不仅具有历史性,而且也具有人文性。爱因斯坦的一段话非常有助于我们理解科学和科学精神的人文性,他说,“音乐和物理学领域中的研究工作在起源上是不同的,可是被共同的目标联系着,这就是对表达未知的东西的企求”。“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的公式组成。我们试图创造合理的世界图像,……”(《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6,第284—285页)这就是说,艺术和科学都是人对世界的描绘,都是人所创造的“世界图像”,只不过是二者所运用的语言和手段不一样。

经过多年来关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讨论,人们似乎正在逐渐形成一种共识,即认为科学与人文都是人类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文化精神,不能让这两种文化和两种精神相互分离和相互对立,而应当促进其相互融合并和谐发展。可是,由于受各种狭隘的科学观和文化观的影响,学术界依然存在着一种倾向,那就是将统一的人类文化人为地切割为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即科学(认识)世界和人文(体验)世界,而看不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内在的深刻关联。

我认为,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和两种精神的融合应当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科学与人文之间本身有着内在的深刻关联,因此,要真正促进其相互融合并和谐发展,关键还在于,要深刻理解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内在关联,特别是深刻理解科学精神的人文性。离开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内在关联,离开科学精神的人文性,来谈论两种文化和两种精神的融合,其结果显然是抽象的和空洞的。

当然,我们强调理解科学精神的人文性,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内在关联,并不是要否认科学精神与艺术、道德等其他文化精神的差异和区别。事实上,科学精神与艺术、道德等其他文化精神的差异和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例如,科学更多地表现为求真,艺术更多地表现为求美,道德则更多地表现为求善;科学更多地侧重于促进人的理智发展,而艺术和道德则更多地侧重于提高人的情感修养;科学更多地强调逻辑与实证,而艺术和道德则更多地强调直觉与体验;等等。

然而,应当看到,这种差异和区别并不能抹去科学精神的人文性,相反,它们从各个角度揭示了科学精神所独有的人文性,这种人文性正是别的文化精神所缺少的。科学精神同艺术精神、道德精神等其他文化精神不仅在追求真善美的最高境界上是相通的,而且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如果我们将人文精神看做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那么,科学精神同艺术精神、道德精神等其他文化精神一样,也是人文精神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