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在简化了的世界中生存 付 立  
 

世界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在混沌学为人们描绘的世界图景中,二者不但兼具,而且彼此相互映照、同时共存。

混沌学将客观世界中的复杂事物分为两种:一种是无序的混乱,它的特点是,如果图景是复杂的,那么影响这个系统的因素必定很多。如布朗运动是花粉粒子受到其周围数量极大的水分子的频繁碰撞而出现的无规则运动,反映的是数量极大的变量之间存在着极为繁杂的关系网。

另一种是有规律的复杂,它虽然表象上很复杂:时间上没周期,空间上也不对称,但本质上却很简单,存在着无限的自相似结构,只用几条规则便可破译它的奥秘。表面复杂性下隐藏着简单性,分形(具有自相似特性的现象、图像或者物理过程等)就是这样一个在简单中孕育复杂的统一体,具有从简单进入复杂的能力。

混沌学的研究表明,客观世界中以第二种复杂事物居多数。

首先,自然界似乎非常偏爱分形,蜿蜒曲折的海岸线,沟壑相连的水系,凹凸不定的浮云,枝繁叶茂的大树,人体内的血管体系等都是分形。道理很简单,有了分形,大自然就不必运用无穷多的信息去构筑极度复杂的世界了,她只需使用有限的、少量的信息,通过简单的迭代过程,便可创造出丰富多彩、精美绝妙的万物。

其次,社会系统也具有分形结构。我们知道,社会历史现象是高度不可逆的,历史事件永远不会出现第二次,这表明在社会系统中,不存在时间上的周期性。另外,一个历史事件是不能脱离当地的社会条件在其他社会环境中重现的,即社会系统不存在空间上的对称性。可是谁能说,复杂的社会系统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显然,社会发展过程始终存在着丰富的秩序,但是,要想采取合适的方法读懂它,需要深刻地、准确地理解社会系统的复杂性。

那么,我们所处的世界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混沌学的回答具有不确定性:简单或复杂体现在事物之间以及我们和它们之间的互动之中。

在与世界的互动之中,我们未必已学会透过复杂的表象抓住背后的简单,却演化出不少抽象和简化的策略,最有效的策略是简化我们面对的世界。

这实在是一种适应。因为复杂的世界中包容着巨量的信息,在这种巨大的信息量面前人们很容易失去判断力,若想及时作出有效决策,先要有选择地摒弃一些信息,这方面其它生物也表现得相当突出。蛇只吃活的猎物不吃腐肉,因此,它的眼睛适于识别那些对它的生存最重要的信息:只接受动的信息,而忽略大量的静止画面信息。这样对蛇而言,一只死青蛙躺在身边也不用觉察,一只活动的青蛙却很容易成为腹中之物,很是经济。

自然科学是人类抽象和简化能力最有力的表现,它把客观世界分割成一个个领域来研究,借助数学过滤信息,成功地建立了一系列科学理论,包括混沌学,为人类认识自然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同时是以忽略大自然不可量化的质为代价的,使科学显得过分简化。科学家们了解这一点,他们知道固然可以设计不同的实验揭示研究对象的各个侧面,但是研究对象自身总是大于所有实验结果的总和。

这种抽象和简化的能力帮助我们把握世界,帮助我们在一个充满了各种信息、纠缠了各种因素的社会中生存发展,不过,它也会带来一些麻烦。

首先,一个简化了的系统,一定程度上是个失真的系统,我们所忽略的因素、作用和可能性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一开始并不为人所知,它将在人类与客观世界的互动中逐渐显现出来。由于复杂系统中的每个因素对其它因素的变化都是敏感的,会随时根据这些变化改变自己的行为,因而这种忽略可能造成系统根本性的改变。

其次,这种能力可能导致思维的僵化,使人不能关注所面临困难的特殊性,难以针对这些特殊性,提出适合的方法,却往往诉诸简单,指望着有现成的方法生搬硬抄过来就能解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技术政策的引入、管理理论的借鉴,如果脱离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是不可能有好的结果的,但人们却时常犯这样的错误。

再次,这种能力可以被人利用,成为诱导他人作出错误判断的工具。将一个系统简化的方式有多种,不同的简化对应着不同的结果,那么,能够选择哪一种简化就成为一种机会或权力。以决策为例,正确的决策来自于对对象和环境的各种情况较为全面的了解,即在尽可能不简化的条件下,从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佳。决策者在选择方案时会受到本人价值观念的影响,这是正常的;但如果有意用自己的取向来确定方案,就是对这种机会或权力的滥用。在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附近修建大坝的决策就是这样进行的,在项目论证过程中有关部门两度组织专家进行讨论,第一次,多数专家认为工程不可行,再开论证会时便把持不同意见的专家都排除在外,项目方案于是得以通过。

简化了的世界有利有弊,混沌学提示,在学会透过复杂的表象抓住背后的简单之前,我们是在忽略细节的简单与难以招架的复杂之间走钢丝,其间分寸的把握是重要的,也是最难的。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