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目前的宏观调控宜优先考虑就业 罗丽娟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宏观调控一般有四大目标,依次排序为: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的排序依据的原则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指标放在前面,使宏观调控能够抓住主要矛盾;将最能够反映当前经济运行状况的目标放在前面,也就是说这个指标要能够反映最全面的信息,可以做一个比较好的指针;某一个指标特别成为“瓶颈”的时候,这个目标可以优先考虑。比如在奔腾式的通货膨胀出现的情况下,物价稳定就可以列为第一目标。西方经济学把四大指标称为“四角之谜”,很大程度上是说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教条,不能抽象地排序,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从这几点考虑,我国目前的宏观调控宜将就业指标放在第一位。

首先,就业反映了我国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最关键的矛盾。就业不仅是经济目标,也是重要的社会目标,最能够反映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经济运行的角度看,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增长最大的问题是投资和消费的失衡。消费增长主要由稳定的就业来保证,人们对就业有了稳定的预期,消费自然提升。我国今年1-8月份固定投资增长达到了30.3%,一季度曾达到43%。从发达国家看,消费率一般都在80%左右,而我国只有60%左右,2003年下降到56%左右。去年,我国的投资率高达42.7%,是199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许多学者认为,目前我国处于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的历史时期,要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来化解这些矛盾。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对弱势群体来说,就业永远是最好的保障。未来中国需要消化的就业人口不仅包括800万尚未找到工作的下岗工人,每年平均1000万左右的新成长劳动力,还有1亿5千万的待消化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大规模进入城市,并呈加速趋势。但是,我国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却一直在减少,从1990年代后,我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吸收的劳动力仅是1980年代的1/3。在未来5~10年,如果我们还按现在“GDP增长优先”的模式,不断增加的巨大失业人口包括农村剩余劳动力处于社会贫困地位,收入差距将继续拉大,成为社会最大的风险。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就业指标也是优于GDP的。能够反映就业的增长才是以人为本、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增长。

其次,就业反映了现阶段宏观经济所需要的最全面的信息。今年关于经济过热的争论就很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如果从就业来看,判断应该是萧条才对,但是从GDP增长来看,一季度增长9.7%,应该是过热。现在看来,我国今年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恐怕还不是过热不过热的问题,从本质上看是增长健康与不健康的问题。从GDP本身来看,很难反映出来,但是不能拉动就业的增长肯定是不健康的增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的经济往往会反映该国的资源状况,倾向于更多地采用这个国家最富裕的生产要素。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GDP增加一个百分点,可以拉动200万人的就业,但是90年代到现在,同样的GDP增加只能拉动60-70万人的就业。与GDP增长这个指标相比较,就业指标还可以体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就业可以反映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不足的问题,以及服务业发展不足的问题,而GDP就很难体现这些信息。从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来看,GDP也不如就业这个指标,就业不仅能够反映不同行业收入的高低,还能反映社会群体差异的来源。更重要的是就业还蕴涵改革的信息,就是我国现阶段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实现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让经济增长建立在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政府本身要通过改革,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要打破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最后,与其它三大目标相比,就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急所”。从当前的形势看,我国GDP增长维持5-10年的快速增长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前提是能够保持社会稳定,而就业增长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从物价稳定这个指标看,我国刚刚从经济紧缩中走出,在失业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发生严重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从国际收支平衡这个指标来看,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4000亿美元,庞大的外汇储备造成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但是,庞大的外汇储备降低了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在目前日益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已经屡次宣布了人民币不升值,并且能够稳定住币值。所以尽管收支不平衡,但与当前我国的经济并无大碍。

当前,我国的宏观调控已经到了关键阶段,下一步怎么做,恐怕“靶子”要找准,才能够有的放矢。根据我国转轨经济的实际,现阶段完全可以鲜明地将就业列为宏观调控的第一目标。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