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我与《学习时报》征文  
 

文以载道,报在弘理

谢菊兰(甘肃省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系)

学习时报创刊已经五周年了,在这五年中,它吸引了无数的读者。 一种报刊在信息大爆炸的年代能受到不同层次读者的喜爱,实在难得。之所以难得,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它代表着主流文化的发展趋势。一个社会要发展、要进步,必有一种文化在各种文化中占主导地位,影响其它文化,进而成为这个社会的精神驱动力。而这种文化内涵和实质,决不是靠“口号”或“行政命令”就可以被人们接受。行为的束缚是可以强制的,思想的影响却是永远不能消除的。学习时报将主流文化以不同的风格和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耳目一新,读后既不觉得媚俗阿上,又不觉得是“套子”中的教条。

二是它既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现实,又广泛地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优长和国外先进文化的精华。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文化要反映时代的呼唤,理论源于实践,更要指导实践。在学习时报上学习,你能深切地感受到时代的声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需要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经验需要提炼、升华。学习时报每一期都有这样的文章让人深思,叫人兴奋。

时报对中国传统文化又独辟蹊径。对中国历史、国情、传统、风格、气派、韵味,中国的人文精神进行高度概括和综合体现。浏览历史、人物、文化专栏,总有这样的文章将你的目光和思维吸引进去,仿佛这些历史事件、杰出人物、文化风貌就在你眼前。作者以大家的风范、智者的慧眼展现了不同于现成之说的另一面,启动着我们的思维,感叹着人物的命运,享受着文化的美味。

时报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收、借鉴着国内外的先进文化成果。它博采世界文化之长,将多样性的文化集于一隅。它不是对西方文化的晦涩照抄,更不是故作“文雅”地卖弄,而是在读者都能接受和理解的基础上重新整合和创新。

三是学习时报版面清新,格调高雅。它让一流的学术走进读者的视野,在带给读者知识的同时,又留给读者一份沉思。哲学社会科学的功能惟在于以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超常的知识和睿智,源源不断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惟在于通过对人的品格的提升和精神的淬炼,纯化人的心灵和鼓舞人的斗志而作用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学习时报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它的每个版面都是精心设计的,文章既有出自大家之手的经典之作,又有未来学者的一片天地。它没有把自己弄得“高处不胜寒”;也没有让人感到“曲高和寡”,它已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四是学习时报人文气息很浓厚,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学习时报的办报主旨给人一种人文关怀,如历史、文化栏目的写作风格和评价口吻让人亲切,感受到人物的命运跌宕,文化的渗透力量。它对每一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尽量少做判断或不做判断式的评语,只是给你提供清楚当时的社会条件、时代特征,让读者去判断、分析。许多事件中揭示的都是鲜为人知的材料,它是在以理服人。

学习时报有很多优长,在此惟有的愿望就是它越办越好!成为我终身的学习伴侣。

将《学习时报》当礼品

杨汉祥(江苏省通州市纪委)

我所认识的一位退休干部不仅自己喜欢订阅由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而且每年还都另外订几份《学习时报》,以此作为礼品送给他那几位在党政机关工作的儿子、女婿、侄儿等人。目的是让这些刚进入党政机关的年轻人经常阅读、运用这份报纸,从中学得各类知识,从而不断提高思想素质与工作能力。

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好,尽管订一份或几份《学习时报》花不了多少钱,以此作为礼品也不算多贵重,但这份礼品却很实用,而且也格外有意义。因为报刊本身就是人们的精神食粮,对人们所起的宣传、教育、指导作用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加上现在喜欢看书读报的人越来越多,将报刊作礼品送也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与认可。最主要的是《学习时报》内容丰富实在、精品文章多、信息量大、知识面广,与党政干部思想、工作实际也贴得近,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政治性、可读性、实用性。

近年来,《学习时报》几经改版并与时俱进,其质量越办越好,特色性也越来越强。因此,《学习时报》进入更多的单位与党政干部的手中,使这份报纸的宣传、教育、指导作用发挥得更好。

买旧报

袁安仁

今年,我应南京钟山学院之邀,被聘为该校的兼职政治理论教授,在艺术系和外语系四个班讲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为了备课,今年9月初,我特地去南京图书馆报刊阅览室翻阅有关报刊。当翻到《学习时报》,看到报上刊登了不少全国一流的著名专家学者的专论,令我眼睛一亮,眼界大开。连续几天,我一遍一遍地去读,去摘抄。读完以后,大有爱不释手、难舍难分之感。我突发奇想:就试着和阅览室的工作人员商议能否将过期的《学习时报》卖给我学习、作为永久保存的资料。谁知心想事成,他们看我求知心切,竟爽快地满足了我的要求,以每份五角的价格作价让给了我。我高兴极了,如获至宝的把一大叠《学习时报》拿了回来,先浏览了一遍,然后在各个不同的章节课程时再选用不同内容的文章、资料,以充实我的教材内容。不少同学对我的课程给予了好评,我也真实感受到了《学习时报》对我的使用价值。

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充实创新版面内容:除继续刊登专家学者撰写的大块理论文章,以帮助读者学习理论外,是否以雅俗共赏的形式,采用问答的体裁,定期刊登理论和时政问答,帮助读者释疑解难。

二、开僻读者咨询栏目,回答读者的难题,进一步贴近读者。

三、除刊登长篇理论文章外再精选一些短小精辟的文摘。

四、扩大读者面:内容不但继续面对老的读者群,建议扩大到一般的读者群。如企业的宣传政工干部、院校的教师和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比如刊登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复习题,以及新知识、新观念文稿。

五、扩大发行面:多宣传、多征订用户,甚至可采取先赠看,后续订的办法。

从两份增加到十份

傅大彩(武汉市武昌区委党校)

《学习时报》创刊初期,我们党校订了两份,阅览室一份,常务副校长一份。二年后,我们订了6份,每个校委一份。今年,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又增加了10份,发给党校老师。上面并没有强求我们去订,是报纸的质量促使我们增订的。我们感到,报纸越办越贴近干部学、贴近读者,越办越好,越办越有看头,读后受益匪浅。

学习无止境,《学习时报》任重道远,在全党全国新的学习热潮中,《学习时报》一定会不负重望,越办越有特色,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的良师益友

张泽南(中央党校函院国家机关分院)

1998年到党校从事教学工作以后不久,就发现了一份我十分喜爱的报纸——《学习时报》。几年来,学习时报使我及时了解了中央高层的理论动态,从理论层面上加深了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引用报纸上的观点和材料,向学员进行讲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学习时报》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学习时报的特点令人难以忘记。

及时的指导性。把及时传达党中央的声音作为头等大事,《学习时报》可以说是当之无愧。近年来,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都十分及时。党的十六大后,紧跟党中央的部署,系统进行了“牢记两个务必”、科学发展观、和平崛起、党的执政理论等方面的宣传。第一版的高层专访和言论非常精辟,指导性很强。我们运用学习时报上发表的材料对学员进行辅导,对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深刻的思想性。学习时报的宣传不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是从理论深处寻求历史的渊源,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如龚育之的党史札记和沈宝祥的拨乱反正的回忆就是两个思想性十分深刻的专栏。虽然谈的是历史往事,但从历史的沉淀中看到了真理的光辉,既拨去了种种历史迷雾,还历史本来面目,又为我们今后工作起了借鉴作用。教学中结合这些专栏提供的材料向学员进行讲解,使大家深感我党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艰辛,今天的大好形势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

理论的前沿性。学习时报不同于一般报纸之处,就是及时捕捉最新的理论动态,透彻地剖析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理论前沿问题,给工作以指导。对新的中央政治局每次集体学习,学习时报都做了专题报道,对学习中强调的种种问题,都及时进行分析,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前,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报道和理论文章使读者认清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意义,为贯彻党中央所做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广泛的知识性。学习时报注意避免有的理论刊物板起脸讲课的教师爷面目,达到了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统一,做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理论入脑入耳。在办好一版高层专访、关注点言论的同时,其他版的当代世界、民主法治,学术思潮、科学技术、思想理论、市场经济、军事国防等专栏也办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我们在教学中及时运用这些材料,使学员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一期不读 如隔三秋

钟德富(四川省阿坝州委党校办公室)

我大学毕业后,在所接触的理论报刊中,《学习时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岁月流逝,时过境迁,一晃几年过去了。回顾我们成长历程,可以说离不开《学习时报》这位老师的谆谆教导。记得三年前,单位由于办公经费紧张,为了节省办公经费,单位把各科室的报刊杂志取消不订。当时我是办公室秘书,一听报刊杂志全部取消不订。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学习时报》不能不订,于是我自己出钱订了当年的《学习时报》。第二年学校党委开会研究征订报刊的事时,办公室主任就把我个人订《学习时报》的事向党委作了反映,并且说明《学习时报》对教员教学参考的重要性。于是党委同意给办公室、资料室、阅览室各征订了一份《学习时报》,以便教职员工的借阅。

《学习时报》,它以丰富的内容性、理论的前沿性和流畅的文字、生动的语言、活泼的版式、内容的全面令人耳目一新。它的知识性、理论性、思想性、现实性使人受益匪浅。对我来说,大有“一期不读、如隔三秋”之感。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