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科技哲学的创新前沿 叶明  
 

——“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哲学高峰论坛”综述

为推动科技哲学学科的发展,促进学科的学术交流,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近日在南京组织主办了“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哲学高峰论坛”。与会代表就科技哲学学科的创新前沿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与争鸣。

当代科技的定位考量

无论是追问科学技术的本质,抑或是研究科学技术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各种关系,究其实质都关涉科学技术的定位问题。在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后,“当代科学技术的定位问题” 将成为科技哲学研究一个突出的主题。中国人民大学刘大椿教授认为:在科学观中,有一个从科技决定论向社会建构论转向的趋势;在发展观中,有一个从经济增长观向可持续发展观转向的趋势;在实践观中,有一个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要求。在这样一个发展与转型的时代中,对科学技术的定位始终存在不同的意见,我们除了把它看作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发展的要素,同时我们要对它进行多方面的尤其是伦理方面的反思。为了使科技服务于造福人类及其生存环境这一最高的善,必须从科技的设计和创新阶段开始,将伦理因素作为一种直接的重要影响因子加以考量,进而使道德伦理制约成为科技的内在维度之一。刘大椿教授提出的“当代科学技术的定位问题”,在与会专家中引起了共鸣。东南大学吕乃基教授认为,科学技术在一方面作为由自然向社会生成过程的中介和桥梁,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对自然的超越、改造和协调过程之中介和桥梁。中央党校钱俊生教授认为,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的今天,它的两面性也日益凸显出来。因此必须对技术理性进行人文反思。南开大学李建珊教授指出,我们有必要在价值理性和人文精神的指导下,重新审视科学主义思潮以及种种话语,重新思考科学技术本性和它的社会控制的问题。

科技创新的哲学研究

在三、四年前,曾有学者明确提出进行“科学创新的哲学研究”(中国社科院的金吾伦)、“技术创新的哲学研究”(东南大学的夏保华),在这次学科峰会上,“科技的创新哲学研究”成为多位专家的共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吾伦教授提出,科技创新的哲学研究应成为科技哲学研究的新阶段。创新已成为了整个时代的主题,中国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必须要求创新。我们应将创新作为我们国家的战略目标,把技术创新看成我们国家的战略重点,科学创新看成我们国家的战略储备。为此,应高度估量科技创新的哲学研究的重要性。他说,我们对科技创新哲学的研究还刚刚起步,逻辑经验论者的科学哲学研究从一开始就区分了发现的语境和辩护的语境,如果我们要对科技创新作哲学研究,首先就应该在前两个语境基础上引入第三个语境,即创新的语境,然后再对创新作语境分析,研究其哲学问题,探讨其认识论和方法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胡新和教授介绍,创新哲学是在其主持完成的 “当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四个主题之一。

南京大学林德宏教授倡议,当代哲学必须要开展创造论的哲学研究。他说,哲学说到底就是两大块:第一大块是本体论,第二大块是创造论。长期以来,哲学研究的重点,在古代是本体论,到近代是认识论,而从来都没有把创造论当作哲学的一个应有之义。其实,认识论应该属于创造论的一个部分。因为人类的创造比自然的演化还要辉煌,所以哲学的创造论应该写得比本体论还要好。

清华大学曾国屏教授指出,传统的科技哲学多指向微观的研究,而宏观的作为社会现象的科技研究还很初步。近年来,曾国屏及其合作者主要集中科技宏观领域,如对“国家创新系统”、“科技系统R&D经费”等的梳理与研究。这些研究不仅有突出的科技政策含义,也生发了许多深刻的科技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哲学问题,如“科技系统的自主规律性与更好地跨越、追赶或创新发展的可能性”、“如何走一条避免科技负面效应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等等。对这些哲学问题的深入思考,可以将我们带入科技创新的哲学殿堂。

工程哲学的兴起与构建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李伯聪教授于2002年出版了《工程哲学引论》一书。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称赞此书是“具有开创性的崭新著作”;陈昌曙教授称赞此书是“充满原创性并自成体系的奠基之作”。在这次学科峰会上,李伯聪教授大力呼吁,科技哲学界应该更多地关注工程哲学的研究。科学、技术、工程是三个不同的形象,我们不但应该有科学哲学、技术哲学,还应该有工程哲学。李伯聪教授指出,有大量的工程哲学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譬如说“工程共同体”的构成与结构问题,工程活动的构成与结构问题,工程决策问题等等。近两年来,工程哲学研究越来越受到中国工程院和科技哲学界的重视,李教授指出,工程哲学要真正发展起来,必须依赖于哲学界与工程界的联盟,也只有走这条路,工程哲学才能真正发展得更好。中央党校钱俊生教授指出,包括工程哲学在内的技术哲学和生态哲学可能是构成我们新世纪科技哲学研究的两个热点。研究技术哲学应主要从本体论和人文两方面去探讨,研究生态哲学应该在关注价值、伦理问题的同时,也要研究生态规律、生态文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美学等问题。吉林大学刘猷桓教授指出,我们的时代使命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反思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提出的一系列新问题,进而推进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哲学向前发展。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