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广播刘澜——缩小信息鸿沟的新措施 武夷山  
 

在我们这个互联网时代,“浏览”是与上网联系在一起的说法,怎么会与广播挂钩呢?原来,广播浏览(Radio Browsing)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的一种将高技术(互联网媒体)与传统技术(广播媒体)结合在一起为欠发达地区提供信息服务的新颖方式。

广播浏览的意思是,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广播听众可以写信或打电话给社区广播站、社区电信中心(Community Telecenter)或社区多媒体中心(CMC)的广播节目主持人,提出自己所关心的问题,主持人则上网搜索相关信息,用本地语言(如果查询到的是外文网站的话)生动地描述上网过程(就像广播解说体育比赛实况那样)和自己所选择的网站的界面与内容,并与本地的一名或几名专家就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实况转播出去。通常,老乡们对这一新生事物都极其欢迎,兴高采烈,他们向广播站提的问题五花八门,涉及保健、计划生育、教育、附近地区市场上农产品的价格,等等,主持人针对其问题上网查询并给以解答。这样,整个社区都能间接接触到网上信息,逐渐地,大家觉得互联网不再神秘,他们日益意识到了互联网的价值,并愿意更多地到社区电信中心及类似场所去用计算机上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一个试点是斯里兰卡的考斯梅尔地区,这里的社区广播站每天播出一小时的广播浏览节目。广播站除了播放这个节目外,还基于听众经常询问的问题,对网上公共信息进行再包装,开发了适合农村地区居民胃口的实用信息数据库,供乡民离线查询。整个社区广播站试点项目是2000年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斯里兰卡邮电和传媒部、斯里兰卡广播公司、斯里兰卡电信管制委员会和科伦坡大学共同实施的。教科文组织在项目启动期为广播站配备了64千字节的专用网线和一个服务器,提供了培训,并希望广播站经过两年左右的经营探索,在经济上能够自我维持。经济自立,就意味着广播站每月要创收1000美元左右。部分收入来自为听众打印在网上查到的信息,另外,利用广播站的服务器,以收费方式为私营机构设计和维护网站。

斯里兰卡的成功模式后来向其他地方推广。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非洲国家马里廷巴图地方的4家广播电台各赠送了一套广播设备箱。这个箱子容纳了简易的广播节目制作设备和广播发射设备。接受这些捐赠设备后,4家电台推出的第一套广播浏览节目是用法语、当地的塔玛彻克语和松黑语三种语言制作的,内容是世界遗产的保护。1988年以来,廷巴图有许多纪念碑陆陆续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遗产。在这一节目中,主持人详细介绍了“世界遗产中心”网站的内容,并与本地一位负责遗产保护的专家一起讨论,百姓们能为遗产保护做些什么。

当然,广播浏览的基本前提是建立广播站。现在,世界上有很多国际组织都非常重视充分利用广播这一最普及、最便宜的传播手段帮贫扶困。奥拉瓦卡尔是印度南部的一个小山村。2002年2月,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银行资金的支持下,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这里建立了第一个调频社区广播站。该站每天向方圆一里范围内的约3000名居民用当地方言泰卢古语进行广播,传播实用信息。还有一个国际组织叫“世界社区广播从业者协会”,它围绕如何在贫困社区建立广播站(设备、资金、技术支持等方方面面有什么要求),如何制作和评估广播节目,如何利用政府、金融机构、大众传媒等外部资源服务于本地的开发,等等,对发展中国家进行非常具体的指导。

以上这些做法对我国也有启示意义。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扶贫事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现在我们的贫困人口仍有2900万之多。我国互联网的覆盖率在许多大城市还不到10%,在农村则低得可以忽略不计,而2002年时广播人口覆盖率已经高达92.47%。因此,广播浏览在我国肯定也是有生命力的。更重要的,倒并不是模仿广播浏览这一具体的形式,而是要开动脑筋,土洋并举,真正为偏远贫困地区的人民提供切实的信息服务和其他服务。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