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改革因素将主导明年物价运行 金三林  
 

●影响2005年我国物价总水平的主导因素正从发展和总需求因素让位于改革因素和供给因素,主要包括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资源价格和资金价格。

●如果说,2004年宏观政策是在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做出协调的话,那么,2005年则将在市场化改革和通货膨胀间做出平衡。

□金三林

近期,我国的物价走势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继7、8月份CPI(消费价格指数)涨幅达到5.3%以后,9月份同比又上涨5.2%。CPI涨幅连续3个月突破5%,使人们对今后物价运行的看法发生了严重分歧。官方和半官方的观点大多认为物价不会继续上涨,而以国外大投行为代表的市场机构则更多地倾向于物价还会进一步上扬,亚洲开发银行甚至预测,2005年我国CPI将上涨4.9%。

仔细分析可以发现,上述两种观点的分歧,实质在于对推动今后物价上涨的主导因素有不同的认识。前者主要看老的因素(投资膨胀和粮食涨价),后者则看重新的因素(国际油价)。因此,科学分析2005年的物价走势,首先必须搞清楚影响今后物价波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自身的变动趋势是什么?对我国物价总水平又会产生哪些影响?

实际上,本轮投资过热和物价上涨,有一个深层次的背景:中国的要素市场化进程严重滞后,推动今后物价波动的主要因素也要从这个大背景中去考虑。

从有关数据和研究结论来看,包括土地、资金、劳动力和资源在内的生产要素价格被严重低估是导致投资过热的重要诱因。笔者曾经估算过,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通过非法和非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以超低成本获取土地、资金、劳动力,使得投资成本比正常条件下至少节省了20%—40%。而导致要素价格被严重低估的核心原因是要素的市场化程度太低:我们的土地一级市场被政府垄断;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和汇率受到控制;政府保护职能的缺位使得劳动力市场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市场化;资源价格也是由政府确定。这使得这些要素的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稀缺性,严重偏离市场均衡价格。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彻底改变,市场自身就不能对投资过热进行有效抑制,宏观调控就永远走不出行政手段的迷宫。

实际上,要素的市场化改革也将是下一步改善宏观调控和改革的着力点。中央高层领导多次指出,必须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保障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从传递出的各种政策信息来看,土地管理方式改革、资金市场化、劳动力保护和资源市场化已经或者正在被纳入下一步的政策重点,这必然会对要素价格、进而对物价总水平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笔者认为,影响2005年我国物价总水平的主导因素正从发展和总需求因素让位于改革因素和供给因素,主要包括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资源价格和资金价格。

首先,国家最近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在九条规定中,有三条将对土地价格产生直接影响:一是强调运用价格机制调控用地,土地价格要反映土地价值;二是不得违反国家规定低价出让土地和减免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三是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在土地资源稀缺性日益突出的情况下,这些规定必然使土地价格有较大幅度上涨。杭州最近就大幅上调基准地价,幅度在30%以上。而据笔者自己的估算,全国土地价格平均应有25%—75%的上升空间。

其次,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已经开始出现了全国性的“民工荒”,并已经导致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最近,浙江正酝酿调高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幅度为15%到20%左右。珠三角和苏锡杭等地企业也相继调高了民工工资,幅度大致在10%到30%之间。笔者以为,就“荒”字而言,劳动力短缺不可能会成为一个长期现象。但今年出现的“民工荒”已经折射出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开始出现变化,这会促进劳动力价格向其真实价值调整,并推动政府劳动力保护政策的到位。目前的民工工资上涨,只是劳动力价值调整的一个开始,这个调整的幅度会比较大,时间会比较长,范围也可能比较广。按照目前的趋势,民工工资上涨的趋势很可能会向全国蔓延,并波及到其他行业。伴随物价上涨,出现轻度的“价格—工资螺旋”也可能不是危言耸听。

再次,资源类公用事业产品的提价仍会呈加速态势。由于存在通胀压力,今年初国家限制地方政府对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的提价。但下半年,这些提价措施已在陆续展开,并导致居住类价格明显上涨,已经对CPI形成新的上升压力。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政府可以在某一个时期进行控制,但资源紧缺的根本矛盾决定了这些产品的价格必然会继续上升。2005年,国家将进一步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而据有关国际机构预测,整个世界初级产品市场价格在2005年也将持续上升。这无疑都将加速国内资源类公用事业产品的提价进程,并导致居民煤、电、油的消费价格继续上涨。

此外,明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维持较高价位的可能性在增加,而国内现行的石油定价机制又在今年暴露出种种弊端。因此,也不排除明年我国石油市场化改革会提速,使国内石油价格更加与国际接轨。那么,明年国内石油价格的波动将更加剧烈,总体上升的可能性很大。

与此同时,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也会使明年的资金价格有所上升。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是中国深化改革、改善宏观调控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等待的只不过是时机。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这个决定在情理之中,时机却又在意料之外。但无论如何,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终于迈出了重要一步。勿庸置疑,国内加息和可能进入新一轮加息通道的预期,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又开始增大。所以,可以预言央行在短时期内不会考虑汇率的调整。但是,2005年国内经济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压力会增大,国际政治压力则会进一步减小。因此,不论是从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还是外部条件来看,2005年最应该、最适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适度改革。结合明年的经济总体运行来看,改革的结果只能是人民币资金价格(包括利率和汇率)都有所上升。

综上分析,市场化改革会使明年的土地、劳动力、资源和资金等要素价格上涨,并对明年我国物价总体运行产生重要影响。从理论上分析,上述要素价格的上涨一方面构成物价总体水平上升的成本推力,另一方面又有抑制总需求、进而紧缩物价的影响。但这种分析是基于没有通货膨胀预期的基础上的。但在存在通货膨胀或通胀预期的时候,要素价格上涨对总体物价水平的影响,要看要素涨价预期和通胀预期的比较:如果通胀预期强于要素涨价预期,最终结果会使物价总水平上升;反之则相反。而通胀预期的大小又取决于市场的供求关系和竞争性,对于需求缺口较大或垄断性较强的行业,通胀预期要好于要素涨价预期,结果可能就是这些行业的产品价格上涨,并导致结构性通货膨胀。

上述分析还只是单个因素对2005年物价的影响。实际上,这些因素是关联的。要精确预测这些因素对明年物价的综合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其总体趋势是可以判断的:

如果上述几个方面的要素市场化改革在2005年有实质性的进展,将导致明年的物价水平仍会在一个较高的区间内运行。但考虑到上述改革措施都会是由中央政府掌控,会使改革的力度和社会承受程度统一起来。2005年的物价水平还可能维持在5%的心里底线附近,全年物价平均水平可能会在4%-6%的温和通胀区间内波动。同时,也由于市场化对投资需求的抑制作用,明年我国经济也会保持一个相对合理的增长速度。

换言之,明年的物价运行将主要受改革力度的影响。同时,温和的通货膨胀也有利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如果说,2004年宏观政策是在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做出协调的话,那么,2005年则将在市场化改革和通货膨胀间做出平衡。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