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关注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的相关性 王金龙  
 

国内外大量的事实表明,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由于现阶段经济的制度基础和体制转轨,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在我国表现为更强的相关性。本文拟通过对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的相关性进行系统研究,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为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提供更有价值的思路基础。

一、 国内外大量典型案例的归纳、研究表明,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在表现形式上高度相关。其表现是:财政风险“金融化”,即财政收入风险、财政支出风险、财政政策风险、债务过度风险、隐性财政风险表现为金融风险以及开放条件下的财政风险表现为跨国性的金融风险;金融风险“财政化”,即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金融机构重大经营风险、非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表现为财政风险以及金融国际化风险表现为跨国性的财政风险。

我国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表现形式的相关性有其特殊的表现:由于财政与金融工作是统筹规划而又相互交织的,从而使得二者表现形式的相关性更加密切。一方面财政风险间接地表现为金融风险。比如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拨改贷”制度、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去实现政府的经济职能、为维护社会稳定而强迫银行发放“安定团结”贷款、依靠银行信贷资金来解决大型公共建设项目投资问题等,导致银行的大量信贷资金“财政化”,产生巨额的不良贷款。另一方面,也有许多金融风险常常以财政风险的形式释放。比如对国有商业银行注资、债权转股权、中央银行贷款损失、地方财政的额外支付、中央财政偿付被关闭金融机构的外债等。

二、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表现形式的相关性,缘于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的互动传导机制。财政负责政府资金的筹集与运用,银行则负责信贷资金的存入与投放。双方在经济活动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杠杆,两者互相影响、彼此推进从而造成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的互相传导、彼此加剧。首先,财政风险会向金融风险转化。比如政府过度发债容易导致政府支出扩张,加大赤字规模。赤字导致债务逐年累积,而越滚越多的债务利息支付又进一步加大了赤字缺口,在“债务—赤字陷阱”中,政府债务规模逐渐膨胀。政府负债过多,信誉下降,发债困难。政府陷入债务危机,还债和应付支出的双重压力迫使政府不得不对债务实施货币化,通货膨胀在所难免,这无疑会加大金融风险。其次,金融风险也会向财政风险转化。不管政府有没有能力做、或者想不想做,一旦金融风险出现后,收拾局面的最终包袱都回落在政府财政身上。不仅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是这样,历史上发达国家处理金融危机的经历都证明了这一点,即不管金融危机的原因如何、倒闭的银行属于谁,金融危机最后的损失一般总是由政府来“托底”,由财政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这是美国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详尽研究欧洲金融史后得出的结论。

我国经济转轨时期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的互动传导机制更为明显:一是经济体制的转轨造成资金配置方式的转变从而导致了财政资金和银行资金的运行矛盾;二是政府行为边界过大,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过多,导致经济运行的低效率,财政风险转嫁为金融风险;三是财政风险主要通过信贷资金财政化来造成金融风险。财政的“缺位”与银行的“越位”使银行信贷资金运动实际遵循的是财政资金的运作规律,而财政拨款的基本特点是无偿性,因而“银行资金财政化”的最终结果必然是国有商业银行大量的不良资产,形成严重的银行风险;四是财政无力向企业注资,延滞了金融风险的化解;五是金融风险转化为财政风险的途径集中表现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所采用的财政性措施上。

三、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在导因上的相关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二者危害的相关性。首先,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的危害互相表现:一方面是财政风险危害的“金融化”: 由于企业和银行的大量坏账导致其纷纷破产,从而引发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因政府丧失偿债能力而引发了阿根廷金融危机;由于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爆发了巴西货币危机。另一方面是金融风险危害的“财政化”,比如美国奥兰治县财政基金破产事件就是金融衍生品风险危害的“财政化”案例之一。其次,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最终危害具有共同性,即都能导致经济衰退、“滞胀”并存,甚至引发社会动荡以及政权更迭等。比如美国70年代末的经济“滞涨”现象。又比如提高税收、削减公有机构员工工资和补贴等财政措施曾导致阿根廷2001—2002年的社会动荡,短短12天内阿根廷五易总统。1997年席卷全国的金融风暴,又将印尼整个国家笼罩在一片慌乱之中,导致执政长达30多年的印尼总统苏哈托宣布辞职。

四、通过对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在表现形式、导致因素、后果危害方面相关性的分析,可以看到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相关性具有客观性、隐蔽性、综合性、可控性的特点。一个基本的结论是:一方面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的相关性是客观的,无视或者简单判断二者相关性存在的做法是轻率的,我们也不能期望彻底切断二者的相互传导;另一方面,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的相关性又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措施运用得当,就可以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预测、识别与控制。控制的基本原则应该是:要将二者的相互传导努力控制在财政和金融自身运行的层面上,而尽量不要在政策上有意作为。同时,理论和实践都表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既是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形成的因素之一,更是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高度关注并深入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特别是相互的配合问题。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