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祭敖包  
 

敖包,蒙古语译“脑包”或“鄂情”,是堆子的意思。“敖包”有用石块垒起的,也有用土堆起的。敖包最初是道路和境界的标志,起指路、辨别方向和行政区划的作用。古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游牧交界之处,无山河以为识别者,以石志,名曰“鄂情”。

各地敖包的数目不等,有的是单独的敖包,有的是敖包群。敖包群中间为主体,两旁各陪衬六个小的。多筑于山顶丘陵之上,一般呈圆形,高数丈,顶端植有柳条等,形似烽火台,遥望直入云霄。

农历五月十三,是蒙古族牧民祭敖包的日子。

这一天,牧人们身着节日盛装,带着羊肉、奶食、锅碗刀叉去祭敖包。旧时,祭敖包时,女人不能上敖包祭奠,只能在下面祈祷,主持人在敖包下面带一瓶奶子,和在家互换礼品、食品等,人们以吃百家的敖包饭表示吉祥。这时请喇嘛念经,念经时,牧民不许给钱,要献哈达、杀羊,以表示祭敖包心诚。牧民有送羊背子的,有送奶食品、茶的,主持人宣布祭奠开始,人们纷纷跪在敖包前,主持者领者大家祈神降福,保佑人畜两旺。

礼仪结束后就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等比赛。这时老年人拉起优美动听的马头琴,讲起蒙古族古老的民间传说,年轻人倾诉衷肠,相约再见时辰。

祭敖包是蒙古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习俗,有较强的纪念意义和坐标性质,在研究和考研地方人文地理以及历史文化诸方面,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4年10月1日《战友报》李志宏 王中辉)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