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计谋 戴旭  
 

破釜沉舟和背水一战是中国历史上两场知名度很高的战役,被引为战争史上的经典,甚至还被赋予了文化与哲学的意味。前者比喻人如果有必死的决心和信念,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后者形容人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反会激起巨大的勇气 ,杀出一条血路。实际这两场战役从兵法上讲,是两个军事上的骗局。

战争的目的是消灭敌人和保存自己,没有哪一个指挥员会孤注一掷地把战争的结局设定为同归于尽,更不会有意让自己处在没有退路的危险境地。正因为如此,高明的将军利用这种心理,编织出破釜沉舟和背水一战的骗局,诱人上当。以前者论,项羽下令全军破了“釜”沉了“舟”,是向部属表明志在必得、有去无回的决心 ,同时也是向敌人表明坚决进攻的决心和意图。这就造成了两个意料之中的效果:己方士气十分高昂,敌方则把全部防御的注意力集中到正面进攻上,从而忽略其它方向可能的奇袭 ,后一点正是项 羽的良苦用心之所在。“破釜沉舟”是一种佯攻战略上 的虚张声势。秦将章邯不识项羽诡计,终于被另一支楚军偷袭了粮仓,大败。“背水一战”更是如此,韩信行此计的目的是在诱敌,以没有退路的部署引诱赵军倾巢追击,暗中却伏兵在赵营旁边,乘机夺寨换旗,然后两面夹击。

这两场骗局不仅瞒过了各自的对手和双方的将士,也瞒过了一些历史学者。这两个计谋使将略稍逊的章邯和陈余上当并不奇怪,因为他们是以常人之心度奇人之腹。看不到这是一种士气动员手段和愚弄对手的诱饵。试想,如果项羽真象二杆子拼命一般去 和秦军决死 , 正好犯了兵家大忌:“必死,可杀也。”一味死打硬拼,即使侥幸不中敌方奸计,最后也是两败俱伤。

背水一战也一样。韩信若无伏兵在赵军后方,靠那支“置之死地”之军能战斗多久?“后生”的可能性令人怀疑。韩信军队之 所以“后生”,并不是“置之死地”的必然结果,而是另一支汉军抄了敌人后路,从而使敌方阵营大乱,解了“死”的危险。

后人在向古人学习的时候,不加分析,机械模仿,结果铸成大错者可谓多矣。魏蜀汉中决战,曹操进退两难。怒斩杨修之后,也曾下令全面出击,要全军“并力向前,退后者斩”,颇有点破釜沉舟的气概。结果怎样呢 ? 被打得丢盔弃甲。马谡把 军队置于孤山之上,也云“置之死地而后生”,机械效法韩信,结果呢 ? 众军先是畏战,后是出降。其求生之心倒是有,但不是通过战斗,而是出降。何故 ? 因为他们没有象当年汉军那样看到战胜敌人的希望——也是“后生”的希望——马谡没有伏兵啊! 马谡聪明一世,竟没有识破韩信的玄机,所以也没有学到真谛。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