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亟需改造的“话语系统” 李有爱  
 

前不久,“首届世界大城市高层论坛”在我国南通召开,有25个国家近60个城市的市长或市长代表与会。《中国青年报》一位记者在采访、旁听会议之后,感到很多中国市长们的发言水平与其他国家(尤其西方发达国家)的市长或市长代表有明显的差距,其中很突出的一点就是发言时不讲场合,千篇一律,“用的全是国内政治生活中长期使用的那一套话语系统。”

其实,凡是公务人员,对记者所说的这套“话语系统”,应该都有切身的了解和体会。这套“话语系统”无论在表现形式上还是话语内容上都具有许多典型的特征:一是八股模式少创新。讲话穿靴戴帽、程式化,往往开头总少不了“几下子”,比如“在……之际,在……形势下,在……帮助和指导下”等等。内容常常是一谈形势成绩,二谈重要意义,三谈目标任务,四谈主要措施,五谈加强领导。二是套话连篇少新意。说的多是文件中或报纸上的话,上级领导的话,别人说过的话,照搬照传,陈陈相因,很少有自己的话,缺少新的信息、新的知识和新的观点。三是千篇一律少特色。报告或讲话既没有本地区本单位特色化的东西,也缺少个性化的语言。成绩、问题和解决的办法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少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是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而是平铺直叙,面面俱到,长而空,大而全。说起成绩来,滔滔不绝,说来说去无非是“形势一派大好”。而说起问题来,则吞吞吐吐,一笔带过。四是枯燥无味少感情。讲话缺少真情实感,真知灼见,都是公文式四平八稳的语言,既无“形象”,何谈“生动”,毫无生气,干瘪乏味。

这套“话语系统”的表达效果如何呢?我们不妨先看看“首届世界大城市高层论坛”这一特定会议的“缩影”。“中国市长如此发言至少会导致两方面问题:首先,参加国际会议的各国市长或代表对那一套不了解,甚至也没有兴趣了解,他们听这些东西往往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其次,中国市长发言,乍一听,内容很多,可是,真正让人印象深刻的不多。”说了老半天,结果让人“不知所云”,没给人留下什么印象,根本没有达到宣传的目的。窥一斑可见全豹。为何一些地方一喊开会,人们就感到头疼;为何会场上常有人交头接耳,进进出出,或昏昏欲睡,乃至呼声大作;为何很多会议一开再开,效果不佳?实际上都可以从这套“话语系统”上找到原因。

改造袭用已久的“话语系统”,要求讲话者首先必须树立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努力讲自己的话,讲真话,讲实话,讲听众喜闻乐见、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话。深入学习、调研和思考,是掌握实际情况、求得真知灼见的前提。讲话者当勤于学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撷取丰富的营养,使自己的思想注入源头活水,同时注重研究讲话的艺术,这样才能与时俱进,讲出新话、新意,讲得生动形象,新鲜活泼,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