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打造让农民实惠的抚宁 张学军  
 

——河北省抚宁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速农民增收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当前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关联度在加大;农业发展的约束条件在增多;科技进步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农业的市场化程度在提高。这个新阶段,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的新阶段;是农业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大力追求新的结构性变化,推进产业化经营的新阶段;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的新阶段。

为此,从农村发展的实际出发,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是新阶段增强农业及农村活力的必然选择。

农民增收必须寻找新的途径

抚宁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农村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尤其是粮食生产实现了质的飞跃。但是,近年来,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村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由于农村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还不尽合理,大农业的结构层次等方面的矛盾比较突出,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明显趋缓,农民增收乏力。从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数量指标来看,一是农业增加值增长率逐年下降,1996年为19.8%,而2002年下降到8.1%;二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下滑幅度更大,1996年为35%,2002年为2.6%。问题的严重性并不在于相对增长比例下降,而是农民收入的绝对值下降。农村经济发展放缓、农民增收乏力,足以说明当前的农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转折关头。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传统的农业增长方式受到挑战,农产品总量增长受到农产品需求的制约,单纯依靠提高农产品产量来增加农民收入的路已越走越窄。以提高农产品价格来增加农民收入的企望也由于国际市场的低价格比而难以实现。数量型传统农业增长方式已经无法解决新阶段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所以,面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困惑,理性的选择是打破传统农业经营模式,靠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建立优质高效型农业产业体系,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产业升级,靠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小城镇,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靠优质增效来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新阶段农业自身发展规律与市场经济规律相结合的必然结果。

农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农业发展将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但由于入世后取消农业非关税措施、降低关税,以及将遇到越来越多的“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的挑战,就抚宁县来说,相对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劳动密集型的粮食产品其价格必然失去竞争优势。抚宁有68万亩耕地,其中粮田面积占4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9%,单茬玉米、小麦、水稻占32万亩,不难看出这种资源成本较高的种植业,不可能形成绝对或相对市场优势,小麦、玉米、水稻等受市场力的作用必然要逐步减少。

具有发展前景的畜牧养殖业发展缓慢。猪、牛、羊、鸡、兔等家畜品类在抚宁一应俱全,但没有一种能形成规模。抚宁县在20世纪70年代曾是河北省的养猪大县,而近几年虽有发展,但未形成规模优势。养牛业几经起落,目前全县的养殖总量为5.8万头,与周边地区相比,不仅数量少,而且传统养殖、品种落后、没有深加工能力,制约着养牛业的发展。

农业结构应适应农业产业化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一件带有方向性、全局性的大事,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结构调整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它能够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连接起来,拓宽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民”等产业化经营形式,可以组织和引导广大农民按市场需求自主调节农业生产。定单农业、合同农业,可以有效地克服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中的盲目性和分散性。

同时,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客观上要求必须有充足的原料基地做保证,龙头离不开基地,基地扶持龙头,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实际上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把农民带入市场,实现加工增值,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农村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潜力巨大的农业结构调整空间

抚宁县农业资源、立地条件呈多样性,土地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条件相差悬殊,所以致使全县农民人均收入难以迅速增长。北部山区近几年来一些思想开放、敢闯敢干的农民在县乡政府的指导下,大胆地砍掉了干旱缺水地区的果树,砍掉了低产低效的玉米、谷子,载种了板栗等干果,取得了较好的效益。7年生的栗树每亩收入已达3000元以上,创造了比平原农业区农田收入还高的效益。中部平原新近发展起来的温室大棚亩收入8000元以上,最高的达1.5万元。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果树新品种及按无公害要求管理的果树园区亩收入最高达2.8万元,比传统果树品种和传统管理的果园亩收入高8—10倍。这个悬殊的差距表明:农民靠土地增加收入大有文章可做,加速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有潜力可挖。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羁绊构想

农业产业结构是指农业和农村各产业各部门各层次之间及其内部的比例或构成关系。它反映了一定时空条件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结构安排,使农业产业各层次之间及各层次内部的比例或结构更加合理,通过对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实现农业持续发展以及效益最大化。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

加速推进抚宁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必须首先明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即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变化趋势,通过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升级,把提高农业经济的整体素质,把农业经济的增长方式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为农民增收开辟新来源,充分体现抚宁县农业产业特色和发展潜力,从而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着眼于农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强调产品市场化。从抚宁实际出发,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力争在数量和质量上双向满足市场需要。做好农产品的品牌化工作。同时,开发优质品种,优化品种构成,实现优质产品规模化。

着眼于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强调经营产业化。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适应消费需求,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加快农村的工业化进程,走一条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龙头带动为途径,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

着眼于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强调区域特色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色就是竞争力。根据抚宁种养业不突出的自然经济状况,积极调整和优化大农业的区域布局,培育区域主导产业,抓住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强化不同区域的不同产品特色,形成以优势农产品为核心的区域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努力形成以合同契约为基本联结形式的订单化种植业、集约化养殖业、精品化林果业、现代化加工营销业、一体化经营的特色区域农业经济布局。

着眼于农业资源多样化,强调生产多元化。充分考虑抚宁县农业资源多样化的特点,区别山区、丘陵、平原、滩涂等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和开发农业资源,实施多元化生产。利用资源集中力量建设高起点、高水平的农产品出口基地,建立抚宁县外向型农业体系。

着眼于农业管理方式的创新,强调组织现代化。不断探索和建立新的农业经济合作方式,增强新的历史条件下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保障农民的预期效益,化解经营风险。

着眼于整体协调发展,强调加快城镇化。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出路,据测算到2020年抚宁县的一二三产业比重将由现在的22:48:30调整为10:55:35。需要将5.5万个农村劳动力由一产转移到二三产业,将近11.3万人到城镇定居。为此要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传统框架。实施城乡互动,通过产业升级来缩小城乡差别。要加快农村工业化步伐,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要把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小城镇发展步伐。培植产业支撑体系,根据产业布局和区位优势,形成几个工业主导型、商贸流通型、交通依托型的小城镇,发挥其辐射功能,带动农村经济加速发展。

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在加速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中,应突出把握好以下五个原则:

市场导向。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农业产业结构必须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要了解市场信息,把握市场趋势,避免盲目发展、一哄而上、一哄而下,造成农产品新的卖难。

因地制宜。抚宁是农业资源多样化的县,山区、丘陵、平原、沿海,生产条件相差悬殊。所以,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区域布局、产业布局、产品布局方面不能一个模式,而是应该根据各地的资源条件、气候条件、交通条件以及生产习惯,扬长避短,形成明显特点和专业分工。

尊重农民意愿。农民是农村经济的主体,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如何进行调整应由农民自主决策,要尊重农民的意愿,靠市场引导、技术支持、资金扶持、社会化服务,辅以必要的行政推动,来保证农民自主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各级干部主要是当好农民的“经纪人”、“规划人”、“服务人”和 “保护人”。

“三效”统一。对农业结构进行深层次调整,必须以效益为中心,牢牢把握增加农民收入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在切实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充分考虑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要千方百计增加农业投入,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以法治农、以法兴农的管理机制。坚持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循序渐进。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过程。要充分认识到农业结构调整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采取典型引路的方法,先行试点,以点带面,逐步铺开,在推广新技术、新品种过程中,更要抓好试验示范,追求成功率,保护农民的积极性。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纵观抚宁县的农业资源状况、市场潜力和产业基础,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是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

充分利用山区资源,大力发展以板栗为主的生态经济林,寻求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新途径。抚宁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所以长期徘徊不前,最根本的问题是南北差异太大。抚宁县能否实现小康,北部山区是关键。根据北部山区的立地条件和特殊的土壤、光照,虽然不适于水果生产,难以取得粮食高产,但适于发展板栗生产。据对土壤检测,抚宁县是京东板栗的优势产地。适于板栗栽种的山场资源约40万亩,涉及5个乡镇137个村。据此,北部山区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开发山场15万亩,退耕20万亩,建设以板栗为主生态经济林体系,建成35万亩出口农业基地。

结合板栗生产,可以大力发展栗园立体经营。根据生产实践:栗树到第五、第六年进入结果期以后,可在树间带播种紫花苜蓿,实行立体经营。据试验在抚宁北部山区树草间作每3亩间作面积可饲养1头牛。大力推广这种经营模式可以推动养牛业的发展,按照板栗栽种面积和山区资源,规划10万头牛的养殖规模,逐步实施产业化经营。

在大力发展板栗生产的同时,利用山前丘陵,大力发展无公害水果生产,重点是建设两个基地。一是以大新寨为中心的无公害红富士苹果基地,2005年力争总面积达到2.3万亩。二是以黄宝峪为中心的无公害“水蜜桃”生产基地,到2005年总面积发展到2.8万亩,要制定无公害生产规则,要求农民严格按规则操作管理,力争在短时期取得无公害水果检验标识,并进行无公害绿色食品商标注册。靠优质取得优价。

优化平原地区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抚宁县地处燕山余脉,是全县粮食主产区。曾创造过单产玉米800公斤、水稻750公斤的高产记录,抚宁的稻米可以和天津“小站稻米”相媲美,粮食单产在全省领先。近几年由于粮食价格因素的影响,农民增产不增收,基于这样的种植业布局和粮区农民收入徘徊不前的局面,由于政府推动和政策扶持,部分乡镇已迈出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第一步,全县建起了温室大棚2.3万亩,亩收入在8000—14000元之间。五王庄的绿龙豆角、上官营的西红柿等品种是省优质农产品,目前已有3.19万亩祼地菜被北京市列为外埠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而且抚宁县便利的交通条件和毗邻秦皇岛市和夏都北戴河的优越区位为蔬菜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中部平原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按照区域布局的非均衡规律,发挥比较优势,下力量砍掉水稻、玉米,培育壮大以无公害蔬菜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到2005年无公害蔬菜面积达到30万亩,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蔬菜专业生产区。

根据抚宁县的水土资源条件,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重点建成4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一是以茶棚乡、抚宁镇为基本区域,建设以无公害西红柿为主的生产基地;二是以榆关镇、深河乡为基本区域,建设以无公害豆角为主的生产基地;三是以牛头崖镇为基本区域,建设以无公害黄瓜为主的生产基地;四是以下庄管理区为基本区域,建设以无公害生姜食用菌为主的生产基地。

对已确定为北京外埠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生产区域要从订单开始实行规范化经营,适时建立无公害绿色产业公司,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并逐步扩大规模,到2005年供应北京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发展到10万亩,靠特色形成规模,靠质量打造品牌。

大力加强农业园区建设。园区建设的模式可以按照投资业主制、组织公司制、技术承包制、联接农户合同制的原则突出特色,适度规模,以示范作用带动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创建新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

把观光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新的农业产业化领域。在南戴河及秦皇岛附近利用优美山区丘陵环境和独特的植被条件、利用滨海优势以及已具规模的设施农业,完善升级,充分体现“庄稼院”特色,因地制宜地建设农业观光基地,创办农家乐、渔家乐等旅游活动,亦可利用近郊优势,开辟一些风格各异的农业休闲园,使农业资源人文化,使旅游观光农业成为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的一个新亮点。

推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以绿色环保型生猪产业化为主的畜牧养殖业。把畜牧业做为第一主导产业提高其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符合抚宁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2002年抚宁县农业总产值为19.3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6.8%,在养殖业结构中,唯养猪规模曲线是稳步上升,所以无论是从当前还是从长远看养猪业最具发展潜力。特别是2001年建成的抚宁县潘官营机械化生猪屠宰有限公司,给养猪业带了新的活力,潘官营生猪屠宰有限公司年屠宰能力为100万头,2002年屠宰加工总量为48万头,占据了秦皇岛市区猪肉市场98%的份额,2002年11月潘官营屠宰加工有限公司无公害肉品已做为河北省唯一一家无公害放心肉获得进京准入资格,并与北京6个批发市场签定供销合同。抚宁县畜牧业特别是绿色环保型生猪养殖业已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绿色环保生猪养殖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05年全县养殖规模达到出栏100万头,存栏40万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150万头。进而发展肉品精加工、深加工、精肉分割能力达到30万头,并建设肉制品生产线实现进一步的加工增值。

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场需求为带动,以潘官营机械化生猪屠宰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各乡镇建立1—2个二元母猪繁育基地,然后由农户规模育肥,形成比较完善的、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农户的绿色环保型生猪产业化发展模式。

首先是加快建设优质二元母猪繁育基地,以各乡镇养猪大户为主形成繁育规模,二元种猪到2005年达到8.5—10万头,力争全部仔猪实现县域繁育,以保证种猪质量和防疫环保要求。

其次是在全县建设100个千头以上规模育肥养殖场。鼓励各村建设村外养殖基地,以改善村居环境。同时结合养殖业发展,大力推动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以沼气池建设为核心,以农户院落为依托。力争3年内结合养殖发展建2万个沼气池,搞2万户庭院小规模绿色环保型养殖示范户,建设省级生态家园示范县。

第三,实施绿色环保标准化养殖。制定《抚宁县绿色环保生猪标准化生产细则》,实行仔猪繁育—防疫灭病—饲料供应—仔猪育肥一体化管理,加强饲料监测,净化饲料市场,打击违法经营,靠标准化管理达到绿色环保标准。

在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型生猪养殖的同时,要以大户为重点,稳步发展肉鸡养殖业,年出栏肉鸡达到1000万只以上;充分利用山场资源促进养牛、养羊业的发展,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圈舍饲养模式,到2005年养牛存栏达到10万头,养羊存栏达到20万只;充分利用浅海资源,大力发展浅海养殖业,把扇贝、海参、河豚、文蛤等做为发展重点,到2005年养殖规模发展到15万亩,同时大力推广工厂化养殖,开发浅海珍品养殖,逐步使沿海12个村的海洋生产结构由捕捞为主转向以浅海养殖为主。

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逐环节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食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现代农业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初级农产品质量,更取决于整个农业产业链条的发达程度。

抚宁县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能力在全国名列第三,在河北名列第一,是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仅带动了全县4.9万个农户的玉米生产,还需从省外购入大量玉米。200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8亿元,实现利税6100万元。为了获得更高的增加值,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玉米淀粉深加工。规划目标,到2007年玉米处理能力发展到100万吨,初步建成以饲料、食品、医药为特色的骊骅工业园,为本县及周边地区的玉米生产提供强大的加工基地。进而建成科技型、环保型、开发型、高效型玉米淀粉深加工基地和玉米淀粉深度开放科研基地。

围绕绿色环保生猪养殖,扩大潘官营机械化生猪屠宰有限公司规模。预计到2005年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头之后,继续发展肉品精深加工和副产品加工。建设熟肉制品、皮革、肠衣、猪毛、猪血专业加工企业。实现更深层次的加工增值。

重点扩建京东蔬菜加工厂,目前京东蔬菜加工厂年加工蔬菜能力8000吨。产品主要销往北京、天律、大连、沈阳、锦州及唐山、秦皇岛等大中城市,围绕蔬菜的精深加工,把生产能力扩大到3万吨,按照公司+农户的模式,合同蔬菜面积达到3.5万亩,带动抚宁镇下庄一带形成集中连片的蔬菜种植加工区。

随着北部山区板栗面积的逐步扩大,在抚宁镇冷冻厂和县社板栗加工厂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扩大生产能力,使加工能力达到2000吨以上。同时提高加工档次,使其符合出口标准,并争取自营出口。

加快小城镇建设,推动农村剩余劳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首先根据抚宁的实际情况,加快发展抚宁镇、留守营镇、牛头崖镇、石门寨镇等中心小城镇。把区域产业布局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体现特色。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在更宽的领域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制定鼓励政策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

其次鼓励富裕起来的农民、私营个体企业主以及在小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在小城镇落户。运用市场机制,引导集体个人私营企业等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小城镇的开发与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环境,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城镇集中,促进主导产业发展。

再次创新机制,多渠道筹措小城镇建设资金。对小城镇现有的资产通过产权转让、经营权拍卖等方式盘活存量,吸引增量,促进小城镇建设的良性循环和滚动发展,也可以把土地收益作为小城镇建设的资金来源,通过招标拍卖等形式,建立土地市场化机制,盘活土地资产。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措施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新时期新阶段农村改革的继续和深化,是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解放,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农村的温饱问题,那么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则是让农民在温饱的基础上走向小康的必由之路。

加强农业基本建设

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抚宁县的实际情况看,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尤其是北部山区的水利设施建设。在大新寨镇、台营镇、驻操营镇等缺水严重的深山区要大力推进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特别是把山区集雨水窖建设作为解决山区缺水的主要工程措施。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调整农村农田电力布局,解决部分地区供电不便的问题。在蔬菜种植区推广节水新技术,铺设管道,发展滴灌,降低成本。按照项目运作方法,对全县的小塘坝、小水库进行维修加固,增强蓄水能力,扩大兴利库容。加强生态保护,板栗生产、牛羊养殖业应以不破坏植被为前提,2010年全县森林覆盖面积由现在的30.2%提高到38%以上。

多渠道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资金不足是阻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突出难题,解决资金问题应坚持多管齐下,一是利用国家信贷政策,使用好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誉贷款,在种植业方面调整中小额信誉贷款一般能满足农户需要;二是建立民间风险基金,靠民间信用合作建立联户风险基金,尤其是在养殖业调整中,由于生产周期长,资金占用较多,用这种办法可以实行联合担保贷款;三是农业产业化项目可以享受政府财政贴息贷款,政府应安排一定数量的贴息资金。四是对大的农业项目或产业化龙头项目亦可通过招商引资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适应农业结构调整

建立合理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种植业结构调整当前遇到的突出问题是农民经营的土地地块太零散,这种分散的零散土地承包形式,已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需要,为了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建立新的土地利用机制,推动土地合理流转,使土地要素更有效地体现其商品价值。第一,在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前提下,考虑土地使用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按市场机制运作,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不搞行政参与。第二,根据不同经济发展状况,在通常情况下可以采取农户自行协商、相互串换的方法;在集中连片的项目区,可以征求农户的意见实行反租倒包的方法;在二、三产业发达、农村劳力大批转移、村集体实力较强的地方可采取农户土地承包权折价入股,按股分红的方法;荒山荒坡等也可以采取竞标拍卖的方法。第三,不论采取哪种流转方式,流转双方或多方必须依法签定明确的流转协议,坚决避免行政干预,以免引发新的矛盾。

培育合作经济组织 强化服务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强化服务是减轻农户风险,保障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的重点应放在农产品流通上,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重点是健全市场体系,提高市场档次,强化管理,提升功能。

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创新农业产销组织形式,以主导产业为中心组建专业协会。重点是围绕板栗生产组建板栗产销协会;围绕无公害蔬菜生产组建无公害蔬菜产销协会;围绕绿色环保生猪生产组建生猪产销协会。整个产供销由协会去组织,实行行业自律,由协会组织农户进入市场和实施产品品种结构调整,用市场机制引导农民经营,避免政府直接干预。

大力组织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利用各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教育,传播适用技术,解决农民种植、养殖业方面的技术难题,要组织农民走出去,到先进发达地区去学习,在学习中转变观念,增长知识,利用县职教中心举办短期专业技术培训班,培养训练村技术骨干;农业科技人员要深入基层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把握关键技术环节,解决技术难题,也可以领办创办高技术农业园区。

适应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建立健全统一权威的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是对水果、蔬菜、畜禽、水产品进行质量监督,禁止甲胺磷、1605、瘦肉精、激素等40多种剧毒、高残留农药、饲料添加剂的使用,组织农民按无公害标准生产粮油、蔬菜、畜禽,靠信誉占领市场。

切实转变观念

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组织工作

农民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也是市场的主体,但在当前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时期,政府不能撒手不管,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还不具备充分的自主调整能力,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对农民来说仍是难以自我抵御的双重压力。农民的思想观念还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其经济实力还很脆弱。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工作,也是社会工作、群众工作,牵动农村稳定及农民增收的大局。县域各部门都应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政策上给予宽松条件,在物质投入上给予倾斜支持,各职能部门要主动开辟农民可以自由闯市场的“绿色通道”,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保障。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