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症候阅读法”读出了怎样的马克思? 王凤才  
 

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人们对之有各种各样的解读,甚至可以这样说,有多少个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就有多少种马克思主义。这种情况,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那里表现得最为突出。不过,虽然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有各种解读,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人本主义的解读,二是科学主义的解读。阿尔杜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就属于后者。

阿尔杜塞(1918—1990)是法国著名哲学家、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用“症候阅读法”来解读马克思。那么,他读出了怎样的马克思?下面从四个方面来加以阐释:

1、症候阅读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

所谓“症候阅读法”,就是根据“文本”所表现的各种“症候”——如文字、空白、沉默、疏漏、错误等——揭示文本的“理论框架”的方法。所谓“理论框架”,就是使一种理论以特定方式提出问题,而排除另一些问题被提出的那个潜在的整体结构。因此,在阅读包括马克思著作在内的理论著作时,就不能仅仅通过对其白纸黑字作文字上的直接阅读,而必须把它同构成作为文本必要补充的、深藏在文本之中的无意识的理论框架的许多症候联系起来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发现一种学说的理论框架。

阿尔杜塞“症候阅读法”本身是很有新意的;“理论框架”的强调也无须过多指责。但是,他通过“症候阅读法”读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确实有问题的。因为他把马克思早期思想与晚期思想割裂开来了。

2、认识论断裂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四阶段

所谓“认识论断裂”,是指在一门学科的历史中,从前科学的“意识形态”状态到独创性的“科学”体系的革命转变,也就是一种全新的理论框架的确立。阿尔杜塞指出,马克思思想形成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个“认识论断裂”,也就是说,马克思思想发展有一个从意识形态到科学的逐步转变过程:第一阶段(1840-1845)是马克思思想的意识形态时期。这时,马克思的思想先是由接近于康德、费希特理性自由主义的“问题框架”支配,后由费尔巴哈人道主义的“问题框架”支配。第二阶段(1845)是马克思思想的断裂时期。这时,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框架”,开始与过去的传统理论决裂。第三阶段(1845-1857)是马克思思想的成长时期。马克思经过长期思考和理论创造,确立了一整套适合新的问题框架的概念和命题。第四阶段(1857-1883)是马克思思想与意识形态完全决裂、变为科学的成熟时期。这时,马克思系统表述了自己的科学理论。

阿尔杜塞强调马克思的“认识论断裂”,认为马克思思想有一个从“意识形态”状态到独创性的“科学”体系的转变过程,这种看法并不妥当;但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四阶段的划分,却是有启发意义的。

3、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主义

与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不同,阿尔杜塞重新解读马克思著作的结果,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一种“科学主义”。在他看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这是因为人道主义本质上是意识形态,它不是严格的科学用语,所以马克思决意与意识形态决裂。

第二,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反经验主义”。阿尔杜塞认为,经验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从经验主义束缚下解放出来,是把成熟马克思与青年马克思区别开来的决定性标志之一。经验主义是由主体与客体、抽象与具体等概念来规定的;相反,反经验主义则把思维与实在、抽象与具体的区别转移到思想本身的领域中。因此,实践可以划分为四种形式:经济实践、政治实践、意识形态实践、理论实践。在阿尔杜塞看来,在青年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都有经验主义错误,成熟马克思的独创性就在于把认识视为生产,把理论实践看作作为生产手段的一门科学的基本概念。所谓“理论实践”,从狭义来说,是指抛弃意识形态、创建新科学理论的活动;从广义来说,它也包括意识形态实践。

第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反历史主义”。所谓历史主义,在阿尔杜塞看来,是指一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展开的内在辩证原则,而他之所以把马克思主义说成是一种反历史主义,则是由于他认定马克思只研究社会的整体结构,而排斥事物发展过程的历史研究。

阿尔杜塞把马克思主义解读为一种“科学主义”是片面的,但他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主张恢复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则是很有见地的。

4、结构总体性与多元决定论

阿尔杜塞认为,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是根本不同的,但根本区别并不在于马克思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改造,而在于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规定和整个结构进行了根本性改造,所以二者的彻底性也就根本不同。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结构,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在许多方面都是根本区别的:

第一,对总体性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黑格尔所主张的表现总体性;另一种是马克思所主张的结构总体性。

第二,与之适应也存在两种不同的因果观:一种是表现因果观,它由莱布尼兹首先表述,黑格尔加以发展,尔后被卢卡奇等人所采用。另一种是马克思晚年曾使用过的结构因果观。

第三,由于马克思拒绝了黑格尔的表现总体性和表现因果观,从而马克思的历史观与黑格尔的历史观也就根本不同:黑格尔主张一元决定论,而马克思主张多元决定论。这就意味着不存在线性决定,不存在无所不在的本质,只存在由那个复杂的结构多元决定的局面。但是,这并不是用多元决定论来取代历史唯物主义,因为上层建筑的自主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的特殊作用力并不取消经济因素的第一性。

其四,因为马克思的矛盾观和黑格尔的矛盾观分别建立在各自的历史观之上,所以马克思的矛盾观与黑格尔的矛盾观也有着根本的不同:在黑格尔那里,矛盾的单纯性,是构成一个民族本质的那种内在原理的最抽象的纯粹的反映。反之,对马克思来说,任何矛盾在历史实践中都表现为被多元决定的矛盾。

阿尔杜塞主张多元决定论是为了反对经济决定论,尽管这样做具有片面性,但对于纠正传统理解的不足有借鉴意义。总之,尽管阿尔杜塞的解读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但在许多问题上也有其非常深刻之处。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