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印度如何治理失业 李保民  
 

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二元经济色彩浓厚的典型发展中国家,10.26亿总人口中的7.41亿生活在农村,城市化率只有27.8%,面临沉重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任务。那么,印度是如何治理失业的呢?

通过加快经济增长创造

更多的就业机会

1991年以来,印度政府开始着手广泛的经济改革,推动经济加速增长。从1950年到1980的30年,所谓的“印度增长率”年均只有3.6%;整个1980年代的增长率为5.6%;经济改革以来的10年,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已上升到年均6.3%;2003年第四季度更是飙升到10.4%。

印度人最引以为豪的是以软件业为代表的服务业迅猛发展。 多年来,印度的软件业发展速度惊人。1990年代以来,软件业的年增长率高达50%以上,产值从1990年代初的1.75美元迅速增加到1999—2000年的57亿美元,出口达40亿美元。2000—2001年度,软件业的产值又增加到86亿美元,出口63亿美元。目前,印度业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出口国,软件业也已成为印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印度还雄心勃勃地计划,2008年的信息产业指标为1400亿美元,其中的软件业产值是870亿美元。到那时,印度软件业的产值将从现在占GDP的比重不到2%上升到7.5%,软件业出口将占全印度出口的35%,可吸纳220万人就业。不仅如此,软件业还有力地促进了因特网/电子邮件办公室、数据输入和处理服务、软件兼容及其相关业务等服务业在印度的快速发展,新的部门、职业和就业岗位也被大量创造出来。由于雇员收入低、产品和服务质量高、又是英语国家,印度在软件和相关服务贸易的竞争中占有明显优势。在近年兴起的发达国家服务外包浪潮中,印度跨国界外包加工业务在全球定制软件市场的地位举足轻重;而欧美国家的公司和一些国际组织将电话客户服务等业务纷纷转移至印度,也使印度赢得了“世界办公室”的美誉。由于软件业和相关服务业都不是资本密集产业而是劳动密集产业,其迅速发展在这些领域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在这场重构世界劳动分工格局的“数字革命”中,印度是能赢得快速经济增长和越来越多就业机会的少有的发展中国家。尽管不如软件业那么引人注目,印度的制造业、农业、核能工业、空间技术等产业,实际上也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城市化与印度的农村就业问题

目前的印度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阶段,城市化率为27.8%,在未来的30年其城市化率将提高到50%。尽管印度城乡人口的自由流动不受限制,并且受到法律保护,但城市化的速度非常缓慢。究其原因,首先是印度城市的就业机会增加过慢,没有对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产生足够的“拉力”。印度1998年在农业就业的人数为2.35亿,至少四分之一的农业劳动力过剩,对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有较强的“推力”。但是,印度城市创造就业的能力有限,本身并不缺少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所能填补的只能是城市人不愿从事的又脏又累的苦差事,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内的“拉力”明显不足。其次,相当长的时期里占颇大比例的由婚姻迁移和随家迁移等非经济因素所导致的城乡人口流动重要性下降。最后也是最根本的因素是印度的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并且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远高于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由于城市的正规部门增加的就业机会有限,并且农村转移来的劳动力几乎不可能得到这些就业岗位,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只能越来越多在收入微薄的非正规经济部门就业,因此城市非正规经济部门就业比例高成为印度的一大特色。此外,印度政府自1970年代以来还采取许多举措扩大就业和消除贫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改善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和质量

印度2001年人口普查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截止2001年3月1日零时,印度人口总数为10.26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6.7%。另据印度全国人口政策2000年报告说,按照目前印度每年增加人口1550万的速度,到2045年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劳动力供给严重过剩,就是主要因为人口规模过大、增长过快。因此,要控制劳动力供给数量的过快增长,首要问题是必须通过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遏止人口膨胀趋势。实际上,印度早在1970年代就制定了比较系统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世界上最早推广计划生育的国家,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印度的出生率已从1961—1970年的平均41.2‰下降到现在的21.34%,人口年增长率也已从1980年代的3%以上急剧下降到了2%以下。但印度人口急速膨胀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印度非常重视教育、培训和就业服务在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就业能力中的重要作用。早在1950年代,印度首任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就将科技和教育列为首要任务。1958年印度国会通过了“科学政策决议案”,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印度建立了一大批大专院校。印度尤其重视数学和科技技能在教育中的作用,拥有数百所实力不俗的工程院校,如今名闻遐迩的印度科技学院就是由当年从各个大学挑选的精英组建而成的,这些院校培养了一大批质量非常高的学生。正是印度拥有这样一批非常便宜的知识密集型劳动力,成就了印度的软件产业。印度政府还非常重视对劳动力的培训工作。以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技术培训为例,印度政府对26所高等院校的计算机教育培训计划提供了资金支持,确定将有条件的培训机构转为高级软件培训中心,建立了几十个软件技术园区,在信息及相关产业创造了90万个就业岗位。针对农村青年的技能培训,印度政府实施了“农村青年自营就业培训计划”和“农村综合发展计划”,1992—1997年接受培训的农村青年半数实现了自营就业。而印度女企业家协会实施的“促进妇女自我创业计划”,也为1万多名妇女提供了创业咨询和培训。

为失业构筑“安全网”

印度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分配系统、社会保险和一些专门针对农业工人的保障性措施三方面内容。(1)印度的公共分配系统,也就是遍布印度城乡的平价商店。低收入居民可持政府发放的购物卡在公共这里购买小麦、大米、白糖、食用油、布匹、煤炭和煤油等生活必需品,每年由政府给予财政补贴。(2)印度在疾病、事故和养老等方面有社会保险,受益者主要是国家雇员和20人以上工厂的工人,不包括小企业的工人和农业工人。自1995年8月15日起,印度还实施了“全社会救助计划”,向65岁以上低收入的老人、主要赡养人去世的家庭和特困怀孕妇女(截止到两胎)分别提供国家养老金、国家家庭抚恤金和国家孕产妇补助金。(3)印度针对农业工人的保障性措施主要有:规定农业工人的最低工资的《最低工资法》,保护佃农和劳动者利益的《租佃法》,鼓励建立向农闲季节的农业工人提供就业的农业合作社组织,等等。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