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家大局 思想理论 市场经济 民主法制 学术思潮 科学技术 中外历史 干部教育
当代世界 参考文摘 社会观察 党的建设 文化教育 军事国防 文学艺术 特别专题
 
  我们能够承受什么样的通胀水平? 金三林  
 

目前,投资过热的喧嚣还未散去,对通货膨胀的讨论又开始升温。因为,上半年和1—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了3.6%和3.8%,而6、7月份当月CPI更是分别比去年同月上涨了5.0%和5.3%。有关部门称,目前市场价格上涨还在可控范围,可能是因为CPI累计涨幅还没有突破5%;但另一方面又称,下半年价格涨幅难以显著回落,除了翘尾等因素外,还可能是对6、7月份当月CPI涨幅超过5%的担心。而担心的焦点恰在于5%这个敏感的数字,它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目前能够接受的温和的通货膨胀的心理底线。现在,月度CPI(同比数,下同)不仅连续超过了5%,而且呈现出加速上升的态势,确实需要格外关注了。

实际上,通货膨胀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理现象,人们不能容忍剧烈的物价上涨,却往往视温和的物价波动为正常。因而,通货膨胀也被区分为温和的通胀、严重乃至恶性的通胀,不妨把后者统称为非温和的通胀。温和二字,就在于物价上涨没有超过一定的幅度,这个幅度也是我们能够接受的通胀水平的上限。那么,在中国,这个上限究竟是多少?我们又能够忍受怎样的非温和通胀水平呢?笔者试图从历史数据中给出一个可供借鉴的答案。

问题一:中国物价波动的正常区间和我们能接受的通胀上限是多少?

有关研究认为,1979—1997年间中国零售物价增长率的平均值是6%,所以中国通货膨胀率的合理范围可能在0—6%之间(赵志君,2000)。我们以CPI为指标,按类似的方法测算了1983年到2003年中国通货膨胀平均水平,发现这21年中中国年度CPI最高涨幅为24.1%,最低为-1.4%,变动幅度为25.5%。21年CPI的中位数为3.39%,平均数为6.85%,二者的平均数为5.12%。CPI变动幅度超过10%的有5年,在10%—5%之间的有5年,在5%—0之间的有8年,小于0的有3年。从区间分布来看,有38.1%年份的CPI变动水平都在0—5%之间。

由于年度CPI是根据月度CPI计算出来的,我们有必要分析月度CPI的变动情况。从1983—2003年,共252个月中,CPI最高涨幅为28.4%,最低为-2.2%,变动幅度达30.6%。252个月CPI中位数为4.4%,平均数为6.85%,二者的平均数为5.63%。CPI变动幅度超过20%的有28个月,在20%—10%之间的有35个月,在10%—5%之间的有51个月,在5%—0之间的有99个月,小于0的有39个月。从区间分布来看,有39.3%的月份CPI变动幅度在0—5%之间。

可以看出,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的物价是在0—5%的区间里波动的。从实际来看,CPI涨幅小于1的2000年、2001年感觉偏紧。这样,我们可以认为,1%—5%是目前中国物价波动的正常区间,5%是我们能够接受的温和的通胀的上限。

问题二:超过上限后,我们又能够忍受多长时间、怎样加速的物价涨幅?

由于物价曲线呈指数变化,在通货膨胀的早期,涨幅较慢,而到后期,物价指数明显地加速上升。从1986—1988年、1992—1994年这两次通货膨胀周期的月度CPI走势曲线图上,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一特点:两条曲线都有较明显的拐点,在拐点前,曲线较为平缓,月度CPI呈平稳上升;拐点后,曲线越发陡峭,月度CPI呈加速上升趋势。

1986—1989年的通胀周期里,月度CPI从1987年1月稳定地超过5%,1989年2月达到最高值28.4%,历时26个月。拐点出现在1988年1月,当月CPI同比增长9.4%。月度CPI从稳定超过5%到拐点历时13个月,平均每月上升的加速度为0.4%;从拐点到最高值历时13个月,平均每月上升的加速度为1.5%,远大于拐点前的0.4%。

1992—1994年的通胀周期里,月度CPI从1992年7月稳定地超过5%,1994年10月达到最高值27.7%,历时共28个月(实际上包括三个上升阶段)。拐点出现在1992年12月,当月CPI同比增长8.8%。月度CPI从稳定超过5%到拐点历时6个月,平均每月上升的加速度为0.6%;从拐点到最高值历时22个月,平均每月上升的加速度为0.9%,也大于拐点前的0.6%。

平均来看,超过5%的上限以后,我们大体上可以忍受不超过9个月(取13个月和6个月的平均值)、且平均每月上涨加速度不超过0.5%(取0.4%和0.6%的平均数)的物价涨幅。如果物价同比涨幅连续9个月超过5%,或者每月同比上涨加速度超过0.5%,我们可能就不得不等待忍受严重的通货膨胀了。

总之,我们能够接受不超过5%的物价涨幅;能够忍受超过5%、但不超过9个月且加速度不超过0.5%的物价涨幅。这可能就是我们目前能够承受的通货膨胀水平。

考虑到政策的时滞性,为了避免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政策当局有必要提前采取措施。如果中国货币政策时滞真的是半年,那么“连续9个月、5%的涨幅和0.5%的加速度”或许可以作为月度CPI的政策观察指标。


 
   
打印本页
好友推荐
发表观点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